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德育 >> 小学班主任教育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收藏本文 2024-03-04 点赞:6627 浏览:2160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新课改非常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详细的教学要求。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入观察和分析,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新课改的阅读教学理念要落到实处,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课堂观察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在组织阅读导入时,一般不会介绍背景知识,只是提出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未来得及回答,老师就迫不及待地进入正文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较低,课堂气氛也不是那么活跃。教师只考虑知识目标是否达到,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导致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提升不大。归结起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很被动

在教学中,学生是处于主体地位的,然后在实际课堂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仍然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老师生怕学生记不到生字、生词,总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老师讲解的时间太多,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太少。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每一堂课,即使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也可能觉得索然无味。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的能容没有时间进行深入地思考,更没有时间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例如,在《小桥流水人家》这节课的教学时,进入正文之前,老师提前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这么一说,学生就知道了这篇课文中心思想是写故乡情的,这样就让很多学生懒得去思考,去进行发散思维,学生从主动学习者变为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忽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这门学科既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又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语文不仅是交流表达的工具,而且具有培养人的人文素养的功能。通过对语文课堂的观察,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常常不能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大多数教师往往强调语文的工具性特点,重点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训练,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够。甚至有一些教师将语文课变成了阅读训练课。本来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这样割裂开来,既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对学生的人文熏陶。

(三)学生的自主阅读被淡化轻视

教师在课堂中,通过不断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自己的思考和经验。课堂看似活跃,但学生对文本的独立思考却被剥夺。学生没有时间自主对文本进行感悟和思考。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很多,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却很少。学生只是一味地追求听懂老师的讲解,始终让自己的阅读效率停留在低层次上。如课堂中,多数一开始教师就在PPT上展示了要提问的问题,要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读课文,有的学生就没有全篇的去读课文,而只是找找这几个问题在哪几段,就直接读哪几个段落,从而忽略了其他的段落,忽略了全文的相互联系。对文本的理解就没那么深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不是按部就班就能做好的,需要教师在知识目标达到的基础上将阅读与表达融为一体。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能力

语文的课堂教学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不能胁迫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统一到一个标准的答案上。教师要将自己所问的问题更加宽泛,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如这设计问题时候可多问:“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等等。这些开放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积极地讨论。学生也很热衷于展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看法,强调答案的差异性。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也照顾到了学生的情感因素

源于:初中英语论文www.udooo.com

。在阅读文本时,都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身临其境,注重对文本感情基调的真实把握,提倡学生在阅读中的合作与分享,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交流,写读后感,书评等,在交流探讨中激发思想的火花,提高阅读能力。

(二)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交融

在教学时,老师要鼓励学生多给自己提问题,让学生多问为什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要引导学生自己先预测下答案。让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把自己不懂的,印象深刻的地方圈起来或划一条线。并随时写下自己对某一句话,某一片段等的看法,让学生对平常积累摘抄的精彩语句,写出自己感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的消化了所学的知识,而不仅仅只是形式上消化了,教师可以使用复述这个策略来检验。复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知识底蕴。复述看起来很枯燥,实际上对学生理解与记忆课文都有很大的帮助,它能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表达力,能培养学生的条理性、逻辑性。让学生在记忆最佳时期积累一些规范的语言,其受益终生。

(三)激发学生的合理想象,培养个性化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两个能带动整篇课文阅读的中心提问,进而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感知整体,让学生产生独特的感受进而发挥合乎逻辑的创造性的见解,引导学生发挥合理想象,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勇于表达出带有个人情感的理解与感悟,相互交流。我们常听到“阅读难改”这样的词,因为阅读本身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确切的答案,教师可以以提问、分析、牵引灌输的策略为主,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突显学生的个性,而不能把学生引进教师已经预设好的思路和已经整理好的答案。使语文阅读教学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参考文献:
王晓平.小学阅读理解策略教学研究[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3
王宝样.阅读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尝试[J].语文学刊,2001.5
[3]施茂枝.阅读教学怎样进行“对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