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征文 >机制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机制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收藏本文 2024-01-29 点赞:16672 浏览:7117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建设一只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就必须要有健全的培养机制。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主要有职前培养、校本研修、校外引进等几种方法。
关键词:高职;双师型;培养
1009-0118(2013)03-0008-02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无疑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如何在高职院校建立一只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它也成为高职院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培养和建设一只“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就必须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培养机制。“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起着主导的作用。受政策和制度等各方面条件所限,从学校外部引进“双师型”教师并不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主力,因此只能因势利导,创造条件,培养学校内部教师,从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职前培养

职前培养主要指的是吸收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毕业研究生和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这些毕业生热爱职业教育,专业思想巩固,重视实践,初步具有“双师”素质,他们很多人取得了高级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在职业学校任教,留得住、用得上。在工作岗位上再继续对他们进行培养和培训,他们会较快地成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
职教师资的培养目标是能胜任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即“双师型”教师。相比较而言,国外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教师在职业界的实际工作经历,大学毕业生要成为职教教师,除了必须具备政府颁发的有关教师证书,也特别强调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在我国职教师资的培养则仍然沿用普通师资的培养模式,即学校本位培养模式,在大学课堂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占了绝大部分,到企业、学校实习一般只有一两个月的时间,而从普通高校来的毕业生则缺少学校见习和实习,很多新教师上岗前对自己即将工作的环境、工作性质一无所知,缺少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训练,不仅从教后适应期较长,对新教师的心理也会产生影响。与之相比,德国的职业教育教师上岗前的培养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大学师范教育阶段,通常为9-10个学期,第二个阶段是为期4个学期的见习期,见习生既要参加教育学、专业教学法方面的大学研讨班的活动,又要到职业学校去见习,从事每周10课时的教学。这种典型的“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很是值得借鉴。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的目标偏重于培养学科专家型的教师,因此在培养职教师资的过程中其专业课程也都是向学术性看齐,过分追求学科的系统性与内容的专、精、深,忽视了应用性、实践性的技术知识,导致很多大学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后不能适应,学与教相脱节。在课程结构方面,教育类课程设置比例偏高,实践课程、选修课程较少,不利于师范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全面素质的养成。在课程教学方面,也是以讲授、满堂灌的形式偏多,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偏少。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职前培养应该采取建设培养基地和开办网络大学的方式打造“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摇篮。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建设

有人认为,“由教育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部分知名并具有实力的学府出面,共商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大计,组建培养国家级高水平示范职业技术院校‘双师型’教师摇篮的师范大学”。这是一项不同于建设普通师范大学的工程,而是培养目前高职院校紧缺的“双师型”教师的学校,这是千秋伟业,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工程,应及早启动,积极实施。

(二)开办“双师型”教育网络大学

通过网络大学培训“双师型”教师,是现代职业教育迎接信息化社会挑战的一大对策,应该有计划、分阶段地付诸实施。建成宏观上由政府部门主导,在具体教学中富有特色的开放性教育机构,为教师学习“技能化”、“实用化”、“终身化”、“科学化”职业技术创造条件。

二、校本研修

教师校本研修主要是指为

源于:论文模板www.udooo.com

了满足学校教育改革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并以学校为基地,以本校教师为本,对教师进行在职教育和培训的形式。这里的高职院校校本研修是指高职院校立足实际情况,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针对高职教师素养实施的教师校本教育和培训。具体内涵是,高职院校结合本校的特色和改革需要,充分考虑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以本校为主要基地,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创造良好的软硬条件,通过多种形式为教师提供的一种支持性的在职教育。
(一)在学校中选派业务水平较高、有敬业精神的青年教师到职教发达地区或国家的高职师资培训基地进修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职业技术
为了提高全国职业学校的师资学历水平,教育部于1999年在全国确立了约10所名牌大学作为在职研究生培训基地,旨在培养一批年轻的具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师资人才。系统的研究生班学习,对一名教师来说非常关键,因为高层次职业教育教学和研究人才是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师资队伍的学术带头人,是国家职教和培训宏观决策的智囊;是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支撑力量。各院校为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应积极选拔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不同专业研究生班的学习,并给予较大的资助政策,这必将增加高职院校发展的后劲,能有效的提高高职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对本校专业设置制定优厚政策,鼓励部分教师转行

这种措施是各职业院校都推崇的做法,因为职业院校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要根据市场需求设置新专业,而由于种种因素,新专业的教师并不能全部、立即到位,这样就需要选派本校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学校专业设置中急需而又短缺的专业,并通过有计划的实践活动,使得这些教师成为既有理论又能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以此来推动新专业的发展。
(三)选派一定比例的中青年专业教师定期到对口企事业、科研单位挂职锻炼 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专业教师,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都必须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职业院校每学期抽调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大体完成以下几项任务:1、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科技、新工艺;2、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教学质量;3、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经常性沟通与联系,为“产学研”结合建立纽带。通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实践,这些教师不但掌握了生产技术,也具备了实践经验,讲起课来能联系生产实际,言之有物,具体生动,教学效果必会大为改观。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双师型”人才,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怎么写作是高职高专办学方向和任务之一,学校必须依托社会,加强和企业、公司、科研院所的合作,走校企、校厂联合办学之路。学校和企业可以开展横向科研合作,利用校企双方的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取长补短,进行技术攻关,共同开发、研制新产品、新项目。

(四)制定计划、定期培训

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需要,制定“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特别是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要在教师间开展观摩课、专题讲座和研讨活动,让教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总之,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对教师队伍也要始终重视“终身

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并把学习转化为创造力。要把学习转化为创造力,不仅要学习大量的知识,获取更多的信息,而且也要学会应用现代智能技术,提高学习与教学效率。同时学校也要强调把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学校应定期向师生推荐好书、好的学习资料,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促使师生员工不断地学习、探索,最终使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工作的过程、自我提高的过程,而“双师型”教师队伍也会在学习与工作中日益壮大。

三、校外引进

针对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中的教师来源单一的问题,高职院校应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引进:

(一)其他大专院校引进

办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关键是教师问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可以到相关高校选聘专业水平较高、有志于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毕业生,并给予其教育学、心理学及相应的教学方法的培训,在既取得专业技术证书又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基础上,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任教,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将成为专业理论基础深厚、有高超的技术应用能力或岗位技能、熟悉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对高等职业教育情有独钟的高职教育专家。

(二)社会其他行业引进

努力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除了学校内部创造条件加强培养外,对于一些专业操作性较强、学校急需的教师,高职院校可从社会其他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怎么写作行业引进,让那些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经验丰富、又懂教育理论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

(三)建立教师队伍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经常要对专业做出调整,这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结果。此举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可能时刻跟上这种快速的变动。更令人担忧的是高职院校教师现状堪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都是由文化课教师转为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转为实习指导教师。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基础薄弱,数量严重不足,因此,从社会上聘请一定数量的高素质的教师成为必然。
教师的聘用,对于高职院校发展具有诸多的优越之处:1、教师可以弥补学校专业教师的不足;2、可以缓解专业转换过程中新专业教师短缺的矛盾,可解燃眉之急,并迅速适应专业设置的变动;3、可以使产业界技术革新的最新信息、最新技术及时传到学校课堂上来,使学校及时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发展的动态,加强了学校与企业及与社会的联系;4、有利于节约开支,提高正式在编人员福利待遇;5、在某些方面还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实践性教学。总之,教师的聘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师资管理特色。可以说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外高职教育中有很多专职教师是从教师转过来的,建立教师队伍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一条成功经验。高教厅[2002]5号文件明确指出:“聘任教师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黄尧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中也指出:“学校可按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招聘社会上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校担任专教师,增加‘双师型’比例。”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教师或进行专题讲座,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信息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事实证明,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调整高职教师结构,以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培养中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建设任务。
高职教育的发展与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培养一只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我院教师队伍的培养实践证明,以上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