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学 >> 中医学 >试述提手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与X线指标观察临床

试述提手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与X线指标观察临床

收藏本文 2024-01-24 点赞:7419 浏览:2033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1探讨背景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CSA)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因其影响头部供血而出现眩晕、猝倒等临床症状,大大危害人类健康。目前西医尚无满意的治疗策略。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其独特疗效,是目前中医治疗该病首选的、广泛运用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手法治疗操作的不规范常造成不良后果,影响了中医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中的运用和推广。旋提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具有“简单、经济、无创、有效”的特点而为患者广泛接受。该手法通过改善颈椎动静力平衡,纠正关节错缝,改善血循环等作用达到治疗目的。本课题运用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该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疗效指标和安全性进行浅析评价。2探讨目的2.1评价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2.2评价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安全性;2.3探讨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理。3探讨资料3.1病例来源选择符合本探讨入选标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均为2011年3月~2011年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脊柱二科门诊的患者。3.2一般数据选择符合本探讨入选标准CSA患者60例,男14例,女46例;年龄35-55岁,平均45.37岁;病程3天~4年,平均7.67个月。试验组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35~54岁,平均44.53岁;对照组30例,男5例,女25例,年龄35~55岁,平均46.20岁。4探讨策略4.1病例分组选择符合本探讨入选标准的CSA患者60例,运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经统计学浅析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x线观察指标等基线资料差别无统计学作用,两组具有可比性。4.2治疗策略A组(试验组):采取旋提手法治疗。B组(对照组):采取颈椎布兜牵引治疗。4.3观察指标4.3.1患者的一般生命体征。4.3.2眩晕症状积分:采取魏毅等制订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4.3.3头痛、颈肩疼痛程度判定采取疼痛程度模拟标尺法(VAS)。4.3.4颈椎活动度:运用头盔法测量。4.3.5颈椎X线检查:运用ImageJ数字图像处理软件进行x线片测量。4.3.6疗效评价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4.3.7不良反应记录: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5统计策略所得数据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浅析处理。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取双侧检验,P0.05被认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作用。不同治疗组各次就诊的计量资料将采取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6探讨结果6.1两组总体疗效比较两组疗程结束后,试验组愈显率86.67%,对照组愈显率60%。6.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经t检验,t=22.58,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作用,说明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显著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经t检验,t=-4.78,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作用,说明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两组疗程结束后,试验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经t检验,t=4.93,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作用,说明试验组症状体征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6.3两组治疗后疗效指数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指数比较,经t检验,t=-3.62,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作用,说明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6.4两组间各观察时点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时点症状体征积分比较,经t检验,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作用,说明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显著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时点症状体征积分比较,经t检验,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作用,说明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两组疗程结束后,试验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经t检验,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作用,说明试验组各观察时点症状体征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6.5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积分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积分比较,经t检验,t=-4.79,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作用,说明试验组旋提手法具有显著改善眩晕症状的作用;对照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积分比较,经t检验,t=-4.67,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作用,说明对照组牵引疗法具有显著改善眩晕症状的作用;两组疗程结束后,试验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积分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积分差值比较,经t检验,t=2.05,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作用,说明试验组旋提手法改善眩晕症状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牵引疗法。6.6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积分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积分比较,经t检验,t=-4.39,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作用,说明试验组旋提手法具有显著改善头痛症状的作用;对照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积分比较,经t检验,t=-4.20,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作用,说明对照组牵引疗法具有显著改善头痛症状的作用;两组疗程结束后,试验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积分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积分差值比较,经t检验,t=2.56,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作用,说明试验组旋提手法改善头痛症状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牵引疗法。6.7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积分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积分比较,经t检验,t=-4.39,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作用,说明试验组旋提手法具有显著改善颈椎活动度的作用;对照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积分比较,经t检验,t=-4.20,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作用,说明对照组牵引疗法具有显著改善颈椎活动度的作用;两组疗程结束后,试验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积分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积分差值比较,经t检验,t=2.56,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作用,说明试验组疗法对于改善颈椎活动度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6.8两组治疗前后X线观察指标比较6.8.1X线侧位观察指标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椎体角度位移、椎体水平位移分别比较,经t检验,P均大于0.05,差别无显著统计学作用,说明旋提手法治疗后颈椎曲度、椎体角度位移、椎体水平位移的转变没有差别性。对照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椎体角度位移、椎体水平位移分别比较,经t检验,P均大于0.05,差别无显著统计学作用,说明牵引治疗后颈椎曲度、椎体角度位移、椎体水平位移的转变没有差别性。两组治疗后,试验组颈椎曲度差值、椎体角度位移差值、椎体水平位移差值与对照组颈椎曲度差值、椎体角度位移差值、椎体水平位移差值分别比较,经t检验,P均大于0.05,差别无显著性作用,说明两组治疗后颈椎曲度、椎体角度位移、椎体水平位移的转变没有差别性。6.8.2X线前屈位观察指标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前屈位颈椎曲度比较,经t检验,P0.05,差别有统计学作用,说明旋提手法治疗后前屈位颈椎曲度增大。对照组治疗前后前屈位颈椎曲度比较,经t检验,P0.05,差别无统计学作用,说明牵引疗法治疗后前屈位颈椎曲度变化不显著。试验组治疗前后前屈位颈椎曲度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前屈位颈椎曲度差值比较,经t检验,P0.05,差别有统计学作用,说明两组治疗后颈椎曲度的转变有差别,旋提手法对颈椎曲度的改善程度优于牵引疗法。6.8.3X线后伸位观察指标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椎体水平位移比较,经t检验,P0.05,差别有统计学作用,说明旋提手法能改善椎体的水平位移。对照组治疗前后椎体水平位移比较,经t检验,P0.05,差别有统计学作用,说明牵引疗法能改善椎体的水平位移。试验组治疗前后椎体水平位移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椎体水平位移差值比较,经t检验,P0.05,差别有统计学作用,说明旋提手法对椎体水平位移的改善优于对照组。6.8.4X线斜位观察指标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椎间孔左纵径及试验组治疗前后椎间孔右纵径分别比较,经t检验,P均小于0.05,差别有统计学作用,说明旋提手法治疗后左右椎间孔纵径均增大。试验组治疗前后左椎间孔纵径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左椎间孔纵径差值比较,经t检验,P0.05,差别有统计学作用,说明旋提手法对左椎间孔纵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前后右椎间孔纵径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右椎间孔纵径差值比较,经t检验,P0.05,差别有统计学作用,说明旋提手法对右椎间孔纵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7探讨结论7.1旋提手法治疗CSA疗效①旋提手法治疗CSA总体疗效显著(愈显率86.67%),在整个疗程中未见有不良反应发生;②旋提手法能显著改善CSA患者的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积分改善显著,症状体征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③旋提手法在各观察时点的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显著,症状体征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④旋提手法治疗CSA具有显著的改善眩晕、头痛、颈椎活动度等作用,治疗前后眩晕、头痛、颈椎活动度积分改善显著,且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7.2旋提手法能显著改善CSA患者前屈位的颈椎曲度,后伸位的椎体水平位移,椎间孔纵径,对于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X线检查结果可以作为CSA-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关键词:旋提手法论文椎动脉型颈椎病论文X线论文治疗论文

    中文摘要5-10

    ABSTRACT10-14

    英文缩略词表14-15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5-33

    58

    3 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机理58

    4 旋提手法治疗CSA的疗效58-59

    5 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安全性59

    6 椎动脉型颈椎病X线观察指标的变化59-61

    结论61-6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