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词汇学 >试析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情感体验

试析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情感体验

收藏本文 2024-02-21 点赞:4730 浏览:1473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顾及学生学习情感的体验,要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和情感的牵引者。本文着重论述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对教学语言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语言;情感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富含文采,有感染力、感召力,应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情感和注意力。在教授余光中的诗《乡愁》时,教师深情的朗读饱含了生活的阅历和丰富的情感,对诗中相隔台湾海峡的亲情进行了充分的表达,学生纷纷沉浸在淡淡的愁绪中,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和现实的无奈,引发了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感共鸣。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无疑有一种赏心悦目、牵人情思的吸引力。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的:“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如果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能认识到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并不断地加以锤炼,在课堂中以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准确、优美的词语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那么学生一定会体会到汉民族语言的魅力。

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

严谨的语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语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形象的语言使人清晰。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说:“教师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的语言,它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用新颖、贴切的比喻,幽默的表达,生动的描绘,再适当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名人轶事、笑话,恰如其分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诗词,那么这样的教学语言,既能够振奋学生的精神,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步入知识的殿堂。在教课文《核舟记》时,我给学生讲述了苏轼与可论画竹的故事,这样“胸有成竹”的成语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知识记忆中。在教授《七根火柴》《小红军》等课文时,结合当地的红军烈士纪念馆,我给学生讲述了红军的故事,让学生体验红军革命的艰难,让他们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抑扬顿挫、旋律优美的课堂语言

我在给学生讲《参观刘家峡水电站》这篇课文时,首先从朗读入手,读出了刘家峡水库的美,利用语调的高低、缓急、轻重、长短的变化,表达出了雄浑、高亢、激昂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了刘家峡水库的大而新,引发了对中国建设者的敬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情感体验论文资料由论文网{#Get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仰。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听讲起来情趣盎然,能很快走进课文的意境之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学语言生动化的基本条件是要抑扬顿挫,即语言中要有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变化,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规律变化。教学语言的语气、语调、力度、速度等,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主要因素。“无波无澜,平铺直叙,没有变化的语调,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注意力不集中,而语调的高低起伏,语气的轻重缓急,速度的快慢间歇,节奏的抑扬顿挫,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给人以错落有致的美感。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调整语言节奏同时语言节奏。”

三、充满情感、以情激趣的课堂语言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它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理解课文和表达自我的基础。如在教学《背影》时,我先让学生听听刘和刚演唱的歌曲《父亲》,让学生通过歌词领悟父爱的伟大和弥足珍贵,“人间的幸福有十分,你享受了三分,人间的痛苦有七分,你却吃了十分。我的好父亲,下辈子还央求你做我的父亲”。歌手深情的演唱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打开了学生情感的闸门,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可见,语文教学不能没有情感艺术,语文教师的语言引导更是学生情感升华的有力工具。事实上,一个不重视情感传达的教师是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有位教育专家曾经向广大教育者发出“发展智力绝不能以牺牲学生的社会发展的情感为代价”的呼吁。所以,那种一味强调专心致志,崇尚苦学,只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却轻视乐学,忽视张弛结合以及学生的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做法,并不是很科学的。

四、言之有情,激活学生的思维

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催化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也就是说,教学语言不仅应做到促使师生情感上产生共鸣,而且还应激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深入深思,给学生以力量、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这不仅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语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断桥》中“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学生会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我借机总结到:“每个人是相对于别人而存在的,当自己在看风景时,自己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五、逻辑性强、条理清楚的课堂语言

教学中,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艺术的魅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每课教材做深入分析,精心组织教学语言,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与后讲,怎样结尾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井然有序,教师的思路才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任何理由面前都能够得到透彻的剖析。课文《揠苗助长》很简单,但要讲好还需要下工夫。文中的宋国人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他希望自己家的庄稼长得又快又好,这是每一个人的愿望;他自己到地里去想办法,也是一种积极的状态;他用手把禾苗一棵一棵的拔高,让他家的庄稼显得比别人的庄稼高一些,也是在良好愿望的驱使下的做法。这些在课堂上要用平静的用语言读出。课文随即一转,第二天他家的禾苗都枯死了,这一点就要用重声读出来,以引发学生的深思。整堂课逻辑性强,语言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若讲究了语言的情感艺术,那么就容易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整个课堂就会充满色彩。只有这样,教师在讲授课文知识时才能提炼出形象的成分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才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发其情,从而融进作品的情境或人物的心灵中去。课堂教学的艺术不是像艺术家那样把人的美、人的诚实及崇高的品质表现在色彩、文字、音乐形式之中,而是通过灵活的语言美去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