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物理教学 >关联谈基于关联多模态英语写作教学

关联谈基于关联多模态英语写作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4-16 点赞:8969 浏览:3431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做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是按一定的思维规律进行的一种认知活动。运用关联理论进行英语写作多模态教学,能使各模态均具有最佳关联性,能有效提高学生多模态识读能力,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基于关联理论的多模态英语写作教学中也会有一些需要我们对之做进一步实验或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关联理论;多模态;英语写作
1002-0845(2013)03-0039-02

一、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目标及教学现状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专业基础课教学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其教学任务主要是向学生传授英语基础知识,是对学生进行全面而严格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这个阶段,写作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写作能力,即训练学生从选词和句子入手来展开段落的写作。到高年级阶段(三年级和四年级),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练就语言的基本功,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与人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个阶段的写作课要求使学生能逐渐过渡到篇章布局和短文的写作,能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2000年新修订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强调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均衡发展,尤其要注重说、写、译表达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执行新大纲时,应注意改变过去教学中对英语写作和口笔译重视不够的倾向”。
然而,现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状况却不容我们乐观,其中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往往对写作的基础知识不太感兴趣,而对写作中常用的词汇、句型和模板等则非常重视,有的学生甚至试图对范文或模板加以背诵。这样之后,英语写作就不是一种创造性的写作,而是变成了应付考试的套模板了。另外,在英语写作教学课堂上,目前教师采用的多为成果教学法,所以课堂上占主导地位的就是教师向学生讲授写作理论、写作技巧及篇章结构的构建等,即只重视学生写作的形式和结果。在学生方面,学生往往对教师批改后的作文的成绩更感兴趣,而不是设法积极地找到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关联理论及多模态化教学

交际是人类最普遍的社会现象之一,交际无处不在。即使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不停地在进行交际。Sperber和Wilson在其《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了他们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给语用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新的研究方向。关联理论把用语言进行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ostensive inference)的过程,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指出交际是按一定的推理思维的规律进行的一种认知活动。明示是说话人为了使听话人明白自己的意图而以明示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信息,推理则指听话人从说话人的明示中推导出说话人的真正意图的过程。这样,对话语的理解就是听话人从说话人的话语中寻找关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听话人要从说话人的话语中确立起其中的关联性并寻找出其中最佳的关联性。最佳关联性是人们在交际中均期待得到的结果,最大关联性是指听话人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后所获得的最大的语境效果。在交际中,每一个人的认知环境都是由三种信息组成的:逻辑信息(logical information)、百科信息(encyclopaedic information)和词汇信息(lexical information)。由于人们的认知结构各不相同,所以其认知环境也就不同,所以他们推导出的结论也就不同。关联理论认为,当两个人的认知环境显映出了相同的事实或检测设时,也就是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或者说当双方对认知环境中的事实或检测设彼此均能在自己的 心理上得到共同的认知和判断时,交际的双方便达到了沟通[3]。
从20世纪90年始,多模态之说就受到了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但是,不同的人对模态的理解也不尽相同。Gunther Kress及 Leeuwen于1996年指出,多模态是几种社会符号同时使用的一种模式,也是人与人及人与机器间在相应媒介的作用下交流信息的一种模式[4]。顾曰国在其《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一文中指出,模态是指人通过自己的感官跟外部环境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这样,用单个感官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感官互动的叫双模态,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感官互动的就叫多模态[5]。胡壮麟认为,模态是可对比和对立的符号系统,我们感受客观世界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是不同的感知模态[6]。李战子认为,多模态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的由图像、图表等组成的复合话语,或者说是一种由任何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组合而形成的文本[7]。张德禄认为,模态以媒体为基础,对媒体进行组织[8]。从以上这些对模态的界定来看,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会通过人的不同的感官来实现,所以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也都是多模态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课件及学生与课件之间的关系也都是一种多模态的互动。2000年,Stein和Kress就提出了他们的关于多模态教学的说法。Stein的多模态教学法中突出了人的身体和大脑通过多模态和多感官协同参与交际的不可分割性,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包括了视觉模态、书面模态、口头模态、表演模态、音频模态和体态模态在内的多模态的符号空间[9]。多模态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设计出多模态的教学任务,而学生则应使用多模态的学习方法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三、利用关联理论进行多模态英语写作教学

1.运用关联理论进行教学能

源于:论文格式www.udooo.com

使各模态均具最佳关联性
在传统写作课的课堂上,教师上课是由教师讲解写作理论及写作技巧,学生对教师的讲授内容加以理解并据之进行操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主要是利用自己的听觉或视觉这种模态。而在多模态教学中,双方的各种模态都可以被利用起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各种模态都应该是为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意图,应该是以明示的方式来向学生传达相应的信息。同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则利用自己的各种模态来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来寻找教师所传递的各种信息之间的最佳关联性。当然,教师在使用多模态进行教学时,也要注意各种模态的合理搭配,不能把课堂上出现的每一种模态都当做是主要模态,而应当只有一种或两种主要的模态,其他模态则只作为辅助模态。这样,各种模态的合理运用就能为学生获得信息提供一种最佳的语境效果。

2.运用关联理论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输入信息决定了输出信息,所以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其写作能力也会强。传统的写作教材往往都是文字文本,很少有视频或图像,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也比较单一。网络、计算机和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使英语写作教学能突破传统书面教材的限制,因而能使教师用更多更灵活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在使用多种模态对学生进行知识输入的情况下,关联理论就能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捕捉到有效的信息。关联理论把对信息的理解看做是一个“认知—推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信息被处理后就会变成认知语境中的旧信息,就能使认知语境不断地扩大或充实,以便将之对下一个新信息进行处理时所使用。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经验,每个学生都会将多模态提供给自己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转化为意义。这样,学生将这些新信息跟自己已有的知识加以融通,就能强化自己学习的效果。同时,通过分辨和处理新旧信息,通过对各种模态中的与写作相关的信息的把握,学生就能提高自己的解读语篇的能力。研究表明,在线互动可帮助学生改进他们的写作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 识[6]。

3.运用关联理论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无论是课上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还是在课下与学生的交谈中,学生都反映,他们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看到了题目和写作要求后,不知道应该写什么。这也就是说,从写作内容上来说,学生往往会觉得无什么可写,即使写出来,也是言之无物,很少有学生的作文能让人能眼前一亮。从写作中所用词语和句式来说,学生的词汇量普遍较不够,重复用词的现象很多,句式也单一。所以,如何利用多模态教学来改变这种状况就是当前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种状况,笔者曾尝试在写作课堂上利用多种模态对学生进行启发,曾尝试围绕某一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结合视频、音频、图画和照片等激发学生去思考。例如在讲述描写文时,笔者利用图片让学生对其中的人物、景色和物体等进行描写。如此就能使学生联想到很多词汇,词汇多了以后,学生的表达方式也就更丰富了。这也就是说,当学生把从各种模态中得到的信息转化为文字时,关联理论就能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思想用恰当的词汇表达出来。

4.运用关联理论进行教学能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www.udooo.com

统的写作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这种教法使学生对写作课教学没有太大的期待,学生因而对教学也无多大的兴趣。多模态教学能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比如,写作课本中的一篇短文是通过空间而顺序展开的。在教这篇短文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读一遍该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再画一幅图。这样,接下来,所有学生就都和教师一样在画这种图画,就会使师生之间的互动达到。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是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的语言、姿态、手势等,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明示”,即明确地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意图。有了教师的“明示”之后,学生就能从教师的语言、姿态和手势中推出教师的意图,课堂上的这种交流就变成了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通过视频、图像或动画等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多模态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多模态教学虽然给课堂带来了生气,但也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多种模态共同出现在课堂上,会不会让学生有眼花缭乱的感觉,会不会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及词汇信息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多种模态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更有利于教学,也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第三,是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有多少学生在这种生动而有趣的课堂活动后能记住主要的知识点,似乎也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最后,多模态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也是要增加工作量,即要求教师要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对各种模态进行选择的。如此,选择哪些最能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的模态,也将是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教育部高教司.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S]. 北京:高 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
田旭. 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几个途径[J]. 齐齐哈尔大 学学报, 2010(1).
[3]戈玲玲. 教学语用学[M].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4]Kress, G. & Leeuwen, 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 sual Design[M]. London: Routledge, 1996.
[5]顾曰国. 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 外语电化教学, 2007(4).
[6]胡壮麟.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1).
[7]李战子. 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 外语研究,2003(5).
[8]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 外语学刊, 2010(2).
[9]Stein, P. Rethinking resources: Multimodal pedagogies in the ESL classroom[J]. TESOL QUARTERLY, 2000(34):333-336.
〔责任编辑:傅文第〕
收稿日期:2012-10-15
基金项目:哈尔滨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11YF045)
作者简介:田旭(1980-),女,哈尔滨人,讲师,从事英语语言学、语用学及跨文化教育研究。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