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财政税收 >> 财政与金融 >四川省灾后重建中就业结构调整

四川省灾后重建中就业结构调整

收藏本文 2024-04-11 点赞:31186 浏览:14488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张哲乐1009-4202(2012)09-000-02
摘要2008年四川地震灾害失去了让所有灾区群体回到原就业岗位就业的可能性,而灾区建设中新的就业机会又具有较强的行业局限性,灾区不同就业群体自身拥有一些特殊要求和就业意愿,加上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四川灾区灾后重建中的就业工作具有相当大的特殊性和困难性,因此需要从调整就业结构方面入手研究解决问题。
关键词四川灾后重建就业结构调整
2008年“5.12”灾害的灾区和重灾区涉及了四川、甘肃、陕西等省51个灾区县,总面积13万多平方公里,其中四川省有39个灾区县,受灾地区的GDP约占到四川省全部GDP的一半左右,成(都)德(阳)绵(阳)经济带遭受严重损害,很多企业被迫停产、半停产,农村土地等资源破坏受损,造成大量从业人员因灾失业。及时解决城乡灾民的就业问题,才能较快地摆脱救援和救济方式,在根本上解决其可持续生计问题,恢复正常安定的生活状态。因此,灾后对于就业结构的调整将对灾后重建工作的成果以及今后四川经济的发展方向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一、影响与现状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受灾最重的有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和阿坝6个市(州)。6个市(州)2007年末共有户籍人口2581.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9.3%。其中受灾较重的18个县(市)共有人口646.6万人,占6个重灾市(州)人口的2

5.1%。地震灾害四川就业情况如表一,

二、问题与分析

由于汶川大地震灾害的破坏力度极大,破坏范围极广,灾后重建的就业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城镇就业

从劳动经济学的理论上讲,就业需求是依附于产业的派生需求。就业岗位提供必须配置相应的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相对农村而言,城镇就业对生产资料配置的要求高,就业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特殊的怎么写作对象,从而其重新就业的难度更大,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也更复杂。
1.调查表明,灾区许多企业的非正式职工在企业停产或重建期间失去原有的劳动关系。许多企业的所谓临时人员则解聘回家,需要重新就业。德阳市的几个大型采矿业国有企业,由于受灾停产,目前除一小部分管理骨干和相关技术人员在工作外,其余大部分职工都采取“放检测”方式,拿几百元生活费住临时安置点,投亲靠友,等待恢复生产后才能重新工作。而一些企业如金河磷矿等全面恢复正常生产至少要2年以上,企业职工及其家庭的生存问题就非常严重。
2.地震灾害后使原有城镇的商业、怎么写作业等第三产业面临消费结构和怎么写作群体发生改变,城镇的就业机会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城镇的商业、怎么写作业等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对消费群体人数及其购写力水平有正相关关系。由于重灾区城镇的主导产业受损,许多家庭的房产遭受毁灭性损失,居民的一般商品和劳务产品购写能力下降,今后的家庭收入的支付结构会发生重大变化(如主要规划为住房购置和生产资料),因而享受性质的怎么写作业及其就业岗位也会出现相对萧条现象。在重建期间,大批灾民集中在过渡房中生活,生活怎么写作配套设施带有很大的临时性和过渡性,也不利于市场化的怎么写作业网点发育和岗位提供。城镇重建期间有较多的人口外流,如学生外地就学和人员异地就业安置,受灾地区的消费人口可能减少,对当地的第三产业就业的负面影响也十分明显。
3.城镇恢复重建期间劳动就业需求与供给间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城镇重建虽然可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但多数并不适应原城镇人员。恢复重建中对建筑、运输等就业岗位的需求很大,虽然有利于农民工的转移性就业,但这些岗位对于城镇居民的吸引力有限,他们即使参与有关工作,一般都属于是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岗位。灾后重建前期安置的不少公益性岗位(如垃圾清理、卫生防疫等)已经基本结束,目前这批人员又面临重新安置和再就业的问题。
4.一些城镇在宏观的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调整后,原有的就业结构也不复存在。地震重灾区总的趋势是企业迁出多于迁入或新投资建设。如九环线的公路交通风险情况可能使汶川、茂县、平武等与旅游有关的产业出现较长时期的萧条,今后3年内九寨、黄龙旅游可能转为以空运游客为主,从而影响有关城镇旅游行业的就业岗位的提供。

(二)农村就业

对四川省灾区农村就业的影响也比较大。地震后,由于大量耕地、山林和鱼塘严重毁损,许多农村家庭因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而失业,有的地区还需要移民安置,如青川县就已开始安置移民到去外地。
1.原有一些就近就业岗位丧失,且灾前经济收入较高,无法适应外出务工。
2.基于家庭生活安置考虑,一些外出务工人员灾后回流。主要是农村房屋实施灾后自建,很多农村劳动力近期内选择留在家乡重建家园;一部分已在外务工人员为重建家园选择了返回家乡。
3.灾区劳动力素质无法完全满足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要求。2008年7月统计,四川灾区有外出务工意愿劳动者中,30岁以下的占62.9%,30岁以上的占37.1%;初中文化水平的占60.1%,高中的占27.9%,大专以上仅占12.0%;有技能的占25.5%,而无技能的占7

4.5%。大批缺乏技能的劳动力已无法适应产业升级换代后的用工需求。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对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以及当前四川省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抓住灾后重建的契机以科学调整就业结构应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建议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一)明确四川省的产业结构定位,并结合灾区实际推出实验性调整方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四川最终的目标是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四川还难以在短期内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工业强省”仍然是四川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只有第二产业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才足以支撑第三产业的快速、高水平发展,从而优化提升三次产业结构。因此,从“二、三、一”到“三、二、一”还有一个过渡时期,关键是使这个过渡时期尽可能地缩短。从产业内部看,应各有侧重。农业应以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为重点,着力构建技术链,更好支撑产业链,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工业方面,一是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四川省机械制造、水电能源、油气化工、饮料食品、汽车制造、钢铁、纺织7大产业领域;二是要不断提高高新技术在工业结构中

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的比重,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工程、新能源等6大产业领域。怎么写作业方面,一是要以四川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重点发展四川省旅游业;二是要及时抓住四川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机遇,大力发展生产性怎么写作业。(二)围绕产业重建规划,开展劳动就业规划工

源于:论文怎么写www.udooo.com

作。规划应既注重解决灾区突出的就业矛盾,又适应城乡统筹就业的要求,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建立完善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制度措施。在确定重灾地区城镇就地或异地恢复重建方案时,充分考虑科学合理的城镇布局对城乡统筹就业的辐射作用;在进行产业布局时,高度重视增加就业岗位,注重因地制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积极实施有利于灾区群众就业的产业发展政策;此外还应对相关需求的工种技能进行预培训。
(三)多渠道引进恢复重建资金,鼓励灾区企业恢复生产经营。充分利用对口财政转移支付的恢复重建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对口支援资金、社会捐赠和其它慈善资金,开发民间资金和投资,扩大灾后就业规模和范围。具体应关注:
1.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小企业、大就业”,中小企业具有适应市场能力强、资本有机构成低、吸纳就业多等特点。同样的投资,小企业吸纳就业为大企业的5倍左右。必须充分发挥灾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相对便宜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具有市场潜力和竞争力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县域经济更要把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作为发展重点。
2.怎么写作业企业。发展怎么写作业,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容量大,就业成本低,可以容纳各种层次的人员就业,特别是技能要求不高,文化程度较低的就业困难群体多数都能胜任这类岗位,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迅速增长潜力大。如灾区地震旅游新品牌的开发,对省外游客很有吸引力。
3.非公有制企业。在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的同时,加快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开辟新的增长点。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以中小企业居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途径。
(四)激发灾区自主创业浪潮,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灵活用工。鼓励灾区劳动者特别是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通过阶段性就业、弹性就业、非固定单位就业等形式实现就业。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组织,并予以减免税费、提供优惠信贷等支持。使非正规就业者享有与正规就业者同等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待遇。
(五)鼓励灾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和就业培训,提高灾区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就业水平和质量。灾区劳动力市场容量有限,劳务输出是解决灾区就业问题、实现供需平衡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进行劳务输出的时候,必须高度重视劳动者的职业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应加强因灾失业职工转业培训,实施对青年劳动者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机制。
(六)及时恢复发展旅游产业,扩大就近就业。旅游业最适合城乡传统劳动技能人员的就业。地震在损坏旅游设施、增加旅游风险的同时,也造成了山川的千姿百态,增加了对游客的吸引力。损坏的设施可以再建,山体可以逐渐稳定,风险可以自然减小,同时,经过努力,安全系数可以不断提高。因此,应当坚定不移地发展旅游产业。为旅游产业怎么写作的城镇应当在原来规划的基础上,提高档次,完善其功能。开辟新的地震景点旅游品牌和线路。带动低技能的一般受灾城镇居民重新就业。
参考文献:
国务院制定下发.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关于灾后恢复生产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加快恢复重建步伐 怎么写作全国经济大局.四川日报.2009.0

1.22.

[3]后重建思路和政策课题组.灾后重建若干重要问题.咨询与决策:增刊.2008:59-61.
[4]钟开斌.后恢复重建政策执行:主要困境和对策建议.北京行政学院.中国软科学.2008(12):18-2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