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房地产 >简论娄底抓住经济结构调整机遇推动娄底经济内生性增加学士

简论娄底抓住经济结构调整机遇推动娄底经济内生性增加学士

收藏本文 2024-04-09 点赞:7168 浏览:1946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 摘 要:宁乡近十年的发展,向世人展示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可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通过分析宁乡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了经济内生性增长,对娄底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最后提出几点建议措施。
    关键词:经济结构调整;内生性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673-291X(2013)02-0045-03
    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成效初显。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从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

    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udooo.com

    ,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宁乡近十年的发展,向世人展示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可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是经济内生性增长的必然选择

    “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主攻方向、科技进步和创新是重要支撑,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决定性意义。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就是世界经济结构失衡,当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以及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是全球经济结构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我们要牢牢把握好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调整经济结构以提升我国经济抗风险能力和整体素质,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和可持续性,在后危机时代赢得国际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在30年高速增长之后,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经济结构上,我国都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紧缺和结构性失衡矛盾,实现经济内生性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主要表现在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无效”增长。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进行分析的方法和角度有助于深化对经济增长过程的认识,它所揭示的规模效应、知识积累以及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对经济增长的有效作用有助于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更准确深入的分析和指导。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要把实现经济内生性增长作为促进结构调整的最终目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结构的调整要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更多地发挥消费的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尤其要注重实现产业的规模效应;要素结构的调整要从过分依靠物质资源的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等来实现经济增长的转变。也就是说,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经济内生性增长,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从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内生性增长视角解读宁乡经验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宁乡从一个农业大县转变为经济强县,成为县域经济的样板。2011年宁乡县居于全国百强县的第68位,中部第5位。2001年,娄底市实现生产总值180亿元,增长8.2%;宁乡县实现县域生产总值68.05亿元,增长10.5 %。2011年,娄底市实现生产总值837.86亿元,增长13.0%;宁乡县实现县域生产总值640亿元,增长15.5 %。近十年娄底市与宁乡经济发展的对比如图1所示。从图1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在经济总量上娄底市高于宁乡县,但是从经济增速来看,除了2004年娄底市经济增速高于宁乡县增速外,其余的十年都是宁乡县高于娄底市,差距最大的是2008年,宁乡县经济增长速度是16%,比娄底市经济增长速度的11%高出5个百分点。作为一个县,经济能够如此快速发展,其中的经验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宁乡县领导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促使经济增长实现内生性增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实现企业的规模效应

    2011年,宁乡县工业总产值突破1 200亿元,增长37%。其中,规模工业产值949亿元,增长42%;规模工业增加值对全市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21%。而2001年宁乡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7.63亿元,增长12.14%。2011年,娄底市工业增加值完成423.06亿元,增长1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88.62亿元,增长19.0%。而2001年娄底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5.2亿元,增长12.3%。宁乡县不管是工业总产值还是规模工业产值的增速都远远高于娄底市的增速,这与他们注重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实现企业的规模效应具有密切的关系。
    在经济不断飞速发展的同时,宁乡县也进行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2011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2.6:65.8:21.6调整为11.8:68.1:20.1。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5%。而2011年娄底市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4.7:53.8:31.5调整为14.7:55.7:29.6,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工业继续保持对经济强大的带动作用,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1%。但是,娄底市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还是比宁乡县低20.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的优化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与宁乡县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具有远大发展前途的大企业是密不可分的。
    在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的同时,宁乡县农业现代化也在稳步推进,实现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宁乡县集中建住房,让农民用旧房置换新房,不仅改善了生活环境,而且节约了农民建房用地;同时将农业集约成板块用地,进行规模化经营,不但实现农业现代化,而且为工业用地腾出空间。
    (二)注重人才的引进,人尽其才宁乡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引进,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促进作用。从2008年开始,宁乡在已经取得一定发展成绩的基础上,推出了“5127”高素质人才引进工程,即:用5年时间,引进100名博士或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200名硕士、700名全日制本科生(其中,选调生100名、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公务员100名、全日制本科生500名)。为了激励“5127”高素质人才,宁乡县破格出台政策,被录用上岗者除享受所在单位同等待遇外,对博士或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由县财政每年补助10万元,统一安排住房,试用期满后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聘任为正、副科级领导干部,硕士由县财政每年补助2万元。虽然娄底市在人才引进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相比较宁乡县来讲力度还不够,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也不及宁乡县。

    (三)注重制度的创新,不拘一格

    宁乡县近十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伴随着制度的创新,制度的创新为经济的增长铺平了道路,尤其是在体制上进行了创新。在园区管理体制设置上,突破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在园区成立了工商、税务、国土、、房产、建设分局,独立承担工作职能,使园区企业运行有可靠的保障,给园区建设发展提供了保障有力的成长性条件。与此同时,宁乡县相关领导深刻理解了怎么写作是工业发展的抓手、是项目提速的助力、是推进招商的加油站,因而在工作中不断优化怎么写作环境,帮助实体谋业,从而使怎么写作推动了项目落户、推进了融资加快、推出了怎么写作品牌、推开了对外窗口,为宁乡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注重政策的连贯,一以贯之

    近十年,宁乡县历届领导班子在统一的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筹,致力发展工业主导、城镇带动、三产互动、城乡统筹的复合型县域经济,推动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引领下,明确发展方向,在既定的发展目标上,不断修正发展目标,每次的修正都是在原有目标上的提高,而不是重来,重新制定。宁乡县领导班子换届之后仍然继续执行上一届领导班子的政策和相关决策,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夯实、提高,而不是像有些地方换一任领导换一套思路、发展规划“朝令夕改”。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并深入学习,贯彻到娄底的经济发展规划领导中的。

    三、抓住经济结构调整机遇,促进娄底经济内生性增长的建议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或源泉是知识、人力资本积累和制度等一些内生因素,而不是资源数量和人口数量等外生因素。也就是说,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大部分不是来自劳动和物质资本数量的增加,而是来自知识、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提高以及有效率的制度。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将知识、专业化人力资本视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反映了知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的这一时代特征。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是我国目前和将来所面临的最大任务和挑战,尤其是如何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前提下、在我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威胁、增速下降等情况下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避免拉美陷阱。目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期、历史机遇期,而经济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娄底市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但是,同时经济发展过程中蕴藏着发展机遇,关键是如何把握好机遇,使娄底市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此,娄底市应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内生性增长。
    首先,切实提高并加快人力资本的开发与积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创新的重要源泉,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娄底市人力资本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对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相对处于效率比较低、重视程度不够的状

    源于:查抄袭率硕士论文www.udooo.com

    态。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级市,娄底在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中要做到:第一,加大教育投资。在所有人力资本投资活动中,舒尔茨(1960)特别强调教育投资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教育可能在将来做出的贡献。舒尔茨1961年在研究美国1929—1957年的经济增长时认为,美国整个国民收入增长额中的33%贡献率是通过教育投资获得的。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教育投入不断增长,但总体投入水平仍然偏低,人力资本积累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以支撑长期经济增长。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教育财政支持政策,促进教育的优先与协调发展,加快人力资本的开发与积累。娄底市应该在国家财政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地方财政教育投资,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教育,为娄底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人力资本。第二,建立健全公平的用人机制。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是长效机制,在这种机制的前提下,把熟悉本地情况的内部人才挖掘出来并大胆启用,因为各行业有自己的规律,专业型的领导才能够准确把握方向和制定相应的战略。第三,创新用人思维。突破用人机制方面的障碍,善于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做到人事一致,人尽其才。
    其次,建立促进知识积累、技术创新与扩散的激励机制。由于知识积累、技术创新具有“外溢效益”,所以其本质不是一般的市场现象,而是一种制度现象。娄底市在这方面的制度要有创新性,俗话说:思路出了问题,小问题也是大问题;思路没有问题,大问题也是小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娄底市要建立政府激励机制的关键在于构建一系列将知识积累、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加以“内在化”的制度安排,使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相一致,进而使创新活动成为内在的持续的过程。一方面,应建立有效的组织体系和扩散机制。一种新的生产技术或产品设计如果没有完整的扩散组织体系,则其很可能被“闭锁”。因此,应通过构建有效的组织体系,如建立专门的技术市场、协调企业间的契约安排、促进大公司间有管理的技术转移等,来降低各经济主体获得被保护新技术的成本和扩大新技术扩散的范围。另一方面,应建立知识与技术扩散中的吸收与模仿机制。知识与技术的扩散不仅是一个水平扩展过程,更是一个垂直的知识深化与技术改进过程,每一个企业在学习、模仿时要使新知识、新技术与企业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结合。因此,市政府不仅要对基础研究予以资助,还要对企业的应用研究、技术改造提供税收、资金等方面的优惠,以降低企业的模仿成本,推动技术扩散向深层次进行。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并且要能够包容,允许失误、失败的存在。
    再次,在对外开放中加速知识积累与技术创新。我国在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这虽然是一种劣势,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潜力的充分发挥,但同时也包含着一种“后进优势”:意味着我国可以从知识和技术的国际流动、转移、模仿和应用中享受国际知识技术存量的外部性。对湖南中部地级市的娄底市而言,技术引进、技术模仿以及通过其他各种渠道学习发达国家、地区先进技术,是促进娄底市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娄底市市政府在这方面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并在国际竞争中学习并获取国外新知识、新技术与新经验。
    最后,正确制定和运用地方经济政策。任何一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运用必须与实际经济情况相吻合。当前,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就是经济结构的失衡,目前世界经济处于结构大调整之中,我们面对的挑战和机遇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应调整娄底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等在内的增长政策的结构安排与政策取向,形成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R&D投资的激励机制,加大智能产业、信息产业的投资补贴和税收刺激,因为这类行业的发展既能促进技术进步,又能增加就业。那么作为一个地级市,娄底市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不仅要关注短期经济增长,而且更应着眼于长期经济发展。
    总之,学习宁乡县近十年经济飞速发展的经验,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充分认识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促进娄底市经济内生性增长,实现娄底市经济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加速赶超,建设幸福娄底”的目标。
    参考文献:
    段羡菊.后发赶超凭什么: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样本宁乡启示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聂斌全.决策之基—娄底市2010年度调研成果集[C].娄底,2011:120-123.
    [3] 湖南省各市州统计公报.湖南省统计信息网:http:///.
    [责任编辑 李 可]
  •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