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大学德育 >高校教师应增强包容精神学年

高校教师应增强包容精神学年

收藏本文 2024-03-03 点赞:25711 浏览:11852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包容精神就是能以宽容态度对待不同思想、见解、文化、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理解、体会、容忍他人的精神,包容精神就是设身处地容忍“异质思维”的精神,包容精神就是像考虑自己的利益一样考虑他人利益的精神,包容精神就是反对唯我独尊的精神。包容精神是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科学发展的价值基石。培育和增强包容精神,要求管理者做表率,要弘扬推己及人的美德,要尊重多元文化,要倡导学习精神,要完善权利保障制度。
关键词:包容精神;高校教师;;文化;制度;权利
1009-4156(2012107-069-02

一、包容精神的内涵及作用

(一)包容精神的内涵

包容精神就是能以宽容态度对待不同思想、见解、文化、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理解、体会、容忍他人的精神,包容精神就是设身处地容忍“异质思维”的精神,包容精神就是像考虑自己的利益一样考虑他人利益的精神,包容精神就是反对唯我独尊的精神。包容精神体现了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府、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力量、勇气、智慧和自信的象征。
包容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儒家、佛家、道家无不讲包容。中华民族自古宗教多元,历代统治者口味不一,但很少发生宗教冲突,原因就在于包容的共同理念。包容精神也是人类的共同价值,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讲包容,像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国民来自世界各地,人们宗教、信仰、文化、生活方式差异巨大,如果没有一种生生不息的包容精神把各个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团结起来,是谈不上发展的,更谈不上强盛和繁荣。

(二)包容精神的作用

包容精神是社会和谐、文化发展、科学进步的价值基石,是文明社会的一个标尺。没有包容精神,就没有高层次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
1.包容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世界无处没有矛盾,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矛盾更是比较多。家庭内的矛盾、单位内的矛盾、社会成员间的矛盾、不同思想的矛盾、不同利益的矛盾都有所滋长。矛盾存在是正常的,社会成员只有坚持包容精神,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在多元中求主导,在交锋中求交融,在差异中求和谐,在矛盾中求统

一、在变化中求稳定,在发展中求共赢,才能度过矛盾凸显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2.包容精神促进文化繁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瑰丽灿烂,主要得益于包容精神。中国历史上,大致有六个文化发展高峰,即春秋战国、盛唐、北宋、明末、民国、改革开放时期。凡文化繁荣的时代,包容精神都很强。如果不包容,李白那些豪放不羁的作品怎么可以流传开来?如果不包容,佛教作为外来文化怎么能在中国遍地开花?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尽管还有帝国主义和军阀纷争,还有种种社会问题,但已展现了初步化的、具有包容精神氛围的社会图景。蔡元培先生主政北大,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促进教育、思想和学术的繁荣,被传为佳话,中国现代史上不少杰出的科学、文化、艺术、学术大家就是民国时期培养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文化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人伦纲常受到破坏,仇恨暴力取代文明,阶级斗争和极端主义思潮泛滥,这时包容精神也丧失了。粉碎“”以后,中华民族才进入一个较为宽容的时代。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后,各项事业突飞猛进,文化发展又迎来灿烂的春天。事实表明,唯有包容才能繁荣文化。
3.包容精神促进科学发展。我们至今没有培养出哪怕一个自然科学方面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这表明我们这个社会的原创能力很欠缺。新思想、新科学、新创造的萌芽往往以“异端”面孔出现,往往会颠覆传统认识和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识,形成对主流思想的“冲击波”,如果没有高度宽容的社会环境,新东西刚出来,就被狭隘意识形态和落后的习惯力量压制住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就很难发展起来,创新型国家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只有包容,科学才能不断实现发展,不断飞跃。

二、培育和增强包容精神的途径

(一)培育和增强包容精神,管理者要做表率

孔子说,有三种行为他看不下去,就是“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居上不宽”,是指职务高但不宽容。学校领导者、管理者首先要做包容的表率。有个大学的学工部副部长,听说外校一位知名学者到本校讲学,内容是关于“宽恕与和解”,这位副部长觉得人家讲得不对,竟闯到会议室指手画脚训斥学者,学生要与他讨论,他不许,事件公布后舆论哗然,公众痛斥这位行政人员的霸道。行政人员本应是为教师怎么写作的,竞自我膨胀充当“学术”对教师颐指气使,何谈学术自由!在这种低层次的管理下,能指望学校培养什么杰出人才呢?到处都是“标准答案”的教育,怎么能培养出大量创新型的杰出人才?从这种事看,提出高校“去行政化”是富于远见卓识的,这虽然是一场艰难的改革,但不这么做,就无法改善学校管理,树立教职工的主人公地位;就无法提升知识分子思想创新、学术创新、科技创新能力。1962年,周总理在一次讲话中特别强调:“我首先声明,今天我的讲话允许大家思考、讨论、批判、否定、肯定。一言堂,说出来一句话就百分之百正确,天下没有这种事情。”半个世纪前,为国家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革命前辈就认识到并明确表示自己的观点“允许被批判和否定”,这种虚怀若谷的态度值得各级管理者学习。

(二)弘扬推己及人的美德

《论语》记载,子贡问:“有哪句话可以终生实践?”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也是高校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多数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udooo.com

人不能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少数人,少数人也不能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多数人。如果人人都想把自己不喜欢的文化搞掉,强令别人喜欢自己喜欢的东西,包容精神就会丧失殆尽,这本身就不道德。

(三)尊重多元文化

山川因多姿而壮美,鲜花因多色而迷人,就是一粒水珠,阳光下也会五彩斑斓。自然是多彩的,生活是多彩的,文化是多彩的。文化有高端的文化,也有低端的文化;有高雅的文化,也有通俗的文化。倡导先进文化,不等于要消灭不先进的文化,也不等于成天试图给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丈量高低。要认识到,低端的、异质的、非主流的文化也需要尊重,尊重“异端”才彰显包容的价值。孔雀、花猫固然可爱,但毒蛇、癞蛤蟆也是生态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有存在价值。文化评价往往有主观性。传说苏东坡与佛印禅师一起坐禅,东坡问:“禅师看我坐姿如何?”佛印赞道:“像一尊佛。”佛印随口问东坡:“你看我坐姿如何?”东坡嘲讽:“像一堆粪!”佛印置之一笑。妹妹对东坡说:“禅师心中有佛,故看你如佛;你心中有粪,故视禅师为粪。”有人说:对那些“腐朽”“落后”的文化不能包容,然而事实表明:所谓“腐朽”“落后”,或者被指责为大逆不道的文化现象,往往只是一些人的主观感受。昨天人权理念还被当做“落后”的“资产阶级思想”来批判,今天“尊重和保障人权”已写进庄严的宪法,人权理念的先进性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昨天市场经济还被当做“资本主义”的特征大加批判,今天市场经济的科学性已成为人们不言而喻的常识;昨天“”把大量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社科著作称为“毒草”,今天它们都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民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对于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我们需要最宽广的胸襟。

(四)倡导学习精神

孔子讲,“学然后知不足”。大学教师,有的是硕士,有的是博士,有的是博导,在某个方面成为专家,但一些教师有坏毛病,就是往往觉得自己是某方面的专家而有点目中无人,容易看不起人,比较唯我独尊,这其实是知识不足造成的,知识渊博的人往往懂得谦虚。当然,学习对整个社会都重要,国人往往比较好古,喜欢固守传统,习惯因循老祖宗的办法,学习外国的精神还不够,这点要向日本人取点经,日本人善于学习,包括向敌人学习。在日本史上,有三次大规模革新。第一次是大化改新。唐高宗时期,中日在朝鲜半岛打仗,日本兵团有五万人,被只有一万人的唐朝军队打得全军覆没,日本民族痛定思痛,派出大批“遣唐使”及大批留学生、留学僧到长安学习中国的制度、文化和科技,之后在日本掀起了中国化运动,迅速提升了日本民族的文明程度。第二次是明治维新。日本人在挨打后意识到西方制度比唐朝制度更先进。1871年,派出以财政大臣、工商大臣为首的百余人考察团队赴欧美,对西方各国的政府制度、司法机构、教育体系等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研究。第三次是二战失败后,日本掀起向美国学习的,进行了政治、经济化改革,学习美国的科学技术,仅用20年时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日本民族这种谁强坚决学谁的精神值得我们借鉴。

(五)完善权利保障制度

我们不仅需要包容的精神,更需要包容的制度;只有包容的制度,才能保证包容的精神。包容意味着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而每个人的这种权利和自由不仅需要别人尊重,更需要公共权力依法予以保障。例如,要使表达不同观点的人自由发表看法而无不利的后果,就必须尊重言论、学术和出版自由。同志指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要环节,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我们的社会,需要完善的制度、法治的制度、权利保护的制度,只有好的制度比较全面地建立,普遍的包容精神才能在全社会牢固地树立和弘扬起来。
[李金艳: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学、幼儿教育、成人教育研究]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