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工业经济 >县级政府经济行为

县级政府经济行为

收藏本文 2024-02-06 点赞:27376 浏览:12930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县级政府在发展经济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甚至有些学者把中国经济发展的理由归为是县级政府的经济行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县级政府经济行为的正确与否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旨在对县级政府经济行为的目前状况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足并提出一些倡议。
关键词:县级政府;经济行为;目前状况;倡议
1001-828X(2013)11-0-01

一、县级政府经济行为目前状况分析

1.县域经济的特征

随着市场化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县域经济开始走上了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道路。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区域性、综合性、层次性、开放性。区域性指的是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中的一种特殊的行政区划型经济,属于基础层次。综合性指的是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县域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它不仅包括农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产业部门,也涵括计划、财政税收、物价及教育、文化卫生等职能部门。层次性指的是县域经济是多层次的区域性经济,它包括县、乡(镇)、村行政区域的经济。开放性指的是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以人力、资金、物质、信息与外界开展的广泛交往为前提,不同县域经济之间发展状况不同及县域经济边界模糊使得县域经济具有开放性。[1]

2.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特征

(1)规划性
规划性是指县级政府在宏观计划指导下,根据县级区域总体实况,宏观统筹规划该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微观的指导,在调整产业结构上进行战略性的规划,使县级区域的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实体。在经济决策方面,明确工业体制改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多样化经营、乡镇企业及支柱产业改革的方向,使县域经济朝着宽领域性、综合性发展。
(2)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县级政府在发展经济时要综合使用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及行政手段。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县级政府在制定发展经济的政策时考虑各种经济主体的利益需求,使经济竞争平等。经济职能的行使不能单单靠集权体制下的行政命令或者指令,要依靠市场需求来制定相关经济发展的政策。
(3)协调性
协调性是指县级政府在管理区域市场时不再大包大揽而是将权力下放。在市场经济平台上,经济的发展应是由各经济利益主体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协调组织以获得利益,在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时不再依靠指令而是市场法则。县级政府农业局、计委等经济部门职能不再是对企业进行微观指导而是宏观调控,并协调部门与部门及部门内部的合作,齐心推动区域经济朝着市场化正常稳定的发展。
(4)怎么写作性
怎么写作性指的是县级政府在宏观调控本区域经济发展时除了掌握全局发展动态还要为企业和生产者提供有效的怎么写作。构建县域综合怎么写作体系、乡镇怎么写作体系的网络型怎么写作体系。在政策咨询怎么写作、决策指导怎么写作及信息、技术、资金怎么写作方面做到位,为企业和生产者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在企业和生产者充分的了解市场信息的情况下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有效的将本区域企业和生产者在市场作用下增强其经济能县级政府经济行为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力。

3.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目前状况

(1)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
我国县域经济工业以往基本上是稀缺资源的粗加工,这种工业模式破坏了生态环境。作为经济职能的主体,县级政府开始为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科学的社会发展规划。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计划、宏观调控及计划生育方面做出了成绩,充分利用区域特点,为地区优势发挥创造条件,保持县域经济发展可持续性。
(2)对经济发展的管理和调控
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时期,市场发育还不完善,企业按照市场法则运转的成本较高,重复建设与投资等给经济发展造成创伤。县级政府对此现象进行了适当的管理与调控,替代市场发挥了作用。向企业提供其不能掌握的市场信息,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县级政府宏观调控其区域产业结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上实现了利益最大化。[2]
(3)建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体系
我国大多数县级政府都健全了以资本为纽带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体系。大多县级政府将国有资产管理局的职能划到财政局,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来专管国家资产,协调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其负责资本运营的企业的关系,从而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另外在管理和监督方面成立了企业工作委员会,将国有企业稽查特派员制度改为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与企业工委合署办公。下设国有企业监事会办事处,也对国有资产的监管起到了作用。
(4)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对经济市场的干预不能对社会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效益很高,但市场也会出现失灵的现象,这时便需要政府进行适当的干预。县级政府通过政策导向、主导产业、市场操作等来配置各类生产要素,使资源能够达到集约、合理、高效的使用效果从而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例如政府通过限制不公平竞争、税收、监督等来解决市场机制处理不好的理由。
(5)扩大招商引资配置
县级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并推动经济发展而把招商引资作为首要职能,向下级下达招商指标。县级政府强化执法力度、维持市场秩序使经济主体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秩序中创业,把精力放在加强企业竞争力上,推动县级区域的经济发展。

二、县级政府经济行为方面存在的理由

1.权力介入市场

政府权力过多的干预市场,市场主体倾向于政府,干扰了市场基本规律的运作从而引起市场秩序的混乱。例如目前出现的腐败现象都是因为政府官员的权力不正常的干预市场,社会利益机制向政府部门靠拢,权钱交易开始泛滥。政府作为“经济人”在私利与公共利益的博弈之间是不完全理性的,面对种种诱惑会有种趋利避害的本能。现在政府官员利用手中职权,名义上是为人民怎么写作,事实上是寻租。

2.形式主义及伪经济增长量

在经济上,县级政府处在前沿阵地,依靠形式主义来达到急功近利、政绩突出。主管部门习惯用开展活动、组织竞赛、评比活动等形式来组织经营。官员在任期内为赢得名声不听的争投资、上项目,虽然经济总量上去了但却破坏了当地的环境及长远发展能力。另外在上级的指标压力之下,下级官员也会出现谎报事实的情况。

3.资产流失严重

由于政府预算软约束化,加之权力和关系网的混合,企业固定资产的流失不仅无人问津还提供方便。现在,企业的废旧物资流失兴师动众,但是企业的钱、财、物流失却不闻不问。一直以来,国有资产清查流于形式徒有虚名。这说明权力一旦介入了企业,什么制度、法律都无济于事。因为企业领导的官帽掌握在县官手县级政府经济行为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里。

三、优化县级政府经济行为的策略

1.构建县级政府经济行为的约束机制

首先实行法律约束。即通过立法,健全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对县级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行为进行约束。有了法律法规的有效约束,县级政府经济行为不会脱离约束的框架之外,从而杜绝了不良经济行为的发生,如建立地区垄断法、不正当竞争法等等。其次实行风险约束。建立决策责任机制,即“谁决策,谁负责”。政府官员在经济上的决策失误所一起的不良后果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决策出现失误可以找到负责人并惩罚可以遏制官员在经济行为方面产生博弈心理。再次实行组织约束。即运用组织手段对县级政府的经济行为加以约束。组织约束是一种硬约束,对县级政府经济行为的约束带有组织原则性,并隐含着一定的政治作用。应建立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并贯彻两个原则:一是绩效考核的指标是综合性的,而不仅仅指发展经济的能力;二是评价政绩应该重视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不能只重短暂的发展状况。[3]

2.县级政府职能转变

通过正确处理县级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关系来进行县级政府的职能转变。首先政府要退出市场,政府把自身的角色定位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市场才是资源的主导配置者。其次是减少对企业的行政性干预,使企业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自身运转的事情上,政府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再次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应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转变。只有处理好了以上三种关系,县级政府职能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变。[4]
参考文献:
[1]王淼.县域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
[2]杨庆东.试论我国县级政府的经济职能转变[D].东北大学,2005,7.
[3]钱颖

一、激励与约束[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05):7-12.

[4]王海洋.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方政府职能定位[J].经济论坛.2004(04):13-1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