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德育 >> 高中班主任德育 >试议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如何

试议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如何

收藏本文 2024-03-23 点赞:29559 浏览:13359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从语文学科课程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看,语文课不仅涉及丰富的观察、想象、直觉、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等心理能力,而且蕴涵着丰富的社会认知和鲜明的人文精神。语文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应该说,无论是语文学科课程本身还是语文学科教学过程,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这为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空间支持和物质基础。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呢?

一、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

积极的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激发创造力的内在动力。积极的学习心态包括自我意识、动机、情感与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它既有心理活动,也有精神活动,这是过去的课堂教学经常忽视的领域。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鼓励、表扬为主,老师以积极的眼光去理解和评价学生,对每个学生要有信心。这样就会使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彼此心灵开放,彼此尊重,彼此接纳。作为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告诉学生要热情、自信、有包容心 、 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善于提问、行动迅速、充满希望 、善于反省、与思想积极的人交往等。同时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力求通过身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用自身的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的健康和营养。这样的心灵,能吸引财富、成功、快乐和身体的健康……”

二、在朗读教学中,塑造美好心灵

文章“不是无情物” 通过朗诵,充分调动目、耳、口、心,做到目观其文,耳闻其音,口诵其声,心通其意,真正做到“口而诵,心而惟”的境界,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渐入佳境,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让学生在激昂中读出《沁园春长沙 》的豪迈之情,哀怨缠绵地诵读戴望舒的《雨巷》,感受江南的凄凉,体会社会背景。朗读《荷塘月色》争取获得身临其境、心领神会的感受。读《老人与海》读出坚韧、顽强。读诗,读出情调;读散文,读出韵味;读小说,读出情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学生读,教师也读,而且燃烧般地读,读出快乐,读出愤慨,读出忧伤,也读出一份责任,读出一种“投入”的美来。学生以情来读,读出读的技巧,读的旨趣,读的意蕴;读出一副神采,一片心意,一缕情思。”好的语文课是构筑起一个情感撞击场,然后师生沉浸其中,共同享受智慧与智慧碰撞带来的愉悦、兴奋、感动甚至是震撼。在朗读教学中,学生的美好心灵不知不觉的形成了。

三、课堂上,创设情境,渗透心理健康

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应该是宽松与严谨,严肃与活泼,热烈与深沉的有机统一,这种情境氛围的创设,可以缩短教学中人与人、人与文本的距离,丰富与活跃学生思想,开放心灵空间,让学生多一份活气,增一份灵气,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演讲能倾诉情感、展示才识。语文课前,让学生轮流上讲台作三分钟的演讲。可分别以“理解、尊重、宽容、挫折、乐观、竞争、自信、自卑、嫉妒”等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演讲,学生们或进行道理阐述,或运用正反事例进行论证。这样,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对其良好的品质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阅读教学中在指导解读课文时,应抓住三个主要教学环节: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语言文字、赏评精彩文段。各环节的教学都应体现知识传授、品德教育、审美情趣的培养的协调统一。感知课文内容要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和踏实学习的作风;理解语言文字要通过语言字面的理解、语言意境的探讨培养审美情操;赏评精彩文段要领会作者是怎样把语文知识的运用、思想品德的教育、文学美境的描写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从而体现教师“教书育人”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苏轼的作品时进行比较教学效果很好。同样是面对风雨,谢灵运选择了去“身在江湖之上,心居于魏阙之下”的工丽的山水诗中去消磨个体生命;陶渊明选择了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世外桃源去独善其身,退隐田园。同样是面对风雨,多少文人一蹶不振,屈原跳进了汨罗江,贾谊苦闷彷徨,柳宗元意志消沉,李贺蓬头垢面,义山终生郁闷,而苏轼没有逃,虽然生活在“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环境中,他却能遵从心灵的指引,实现对人生的积极的观照和超越,在生命的左岸和右岸之间,从容地做了一个摆渡者,长篙一点,繁华付水,而自己却翩然靠岸,守住了那个乐观、持重、朴拙、豁达、天真的自我!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使得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
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凸现学生的自我意识,诱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如“辩论、答记者问、即席采访、成语接龙、”等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创作课本剧等,使他们的审美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些活动不但能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而且能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心理素质。

四、作文中真情表达,情真才能心正。

人总有表述的,所以说“一吐为快”。中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XXX,我想对你说》《生活中的喜怒乐》《秘密》等等。
作文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所以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作文与做人是相通的,从育人的角度

源于:毕业生论文www.udooo.com

而言,作文求真,更能唤起学生对生活与社会的责任感,能陶治其坦荡的胸怀、纯洁的情操。如在话题作文教学中,拟些如“环保、奥运、宽容、交友、诚信、上网”等贴近现实或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由于这些话题学生较为熟悉,所以往往能把真实感受说出来,教师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另外,在这样的写作完成后,我们还可以利用评讲作文这一环节来进行集体性的后续教育,把作文中反映出来的共性心理问题在班上统一指导教育,让全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超越自己,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主、开拓创新的人格。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世界,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不良心理,激发他们内心的自信、自立意识,使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统一起来。只有充分地做好了这一点,才能真正体现语文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让我们用心去染绿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健康成长,让他们生活的每一天,都焕发出夺目的生命光彩。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新一代人才。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