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简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融合

简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融合

收藏本文 2024-03-31 点赞:6233 浏览:2153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既各成体系又密切联系,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对于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和完善高校德育的全面创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德育 融合
一、引言
大学生是最富有生气和活力的高知识群体,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各种信息的畅通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能够快速的认识新生事物和现实社会的各种理由,并且通过思维和心理活动能做出判断和选择。虽然大学生的生理机能已基本趋于成熟,但由于阅历、经验的匮乏,认知、思维能力的薄弱,自我制约能力的欠缺,其心理相对脆弱,近年来学生犯罪越来越多、学生打架斗殴、恋爱、少女妈妈、学生杀人、跳楼、投毒......这些日益突出的不良行为和心理理由为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体现德育工作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共同推动育人目标的实现就有了重要的现实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是高校发展的必定趋势

传统的德育工作者易以老自居,以权压人,而当代的学生平等意识又是最强烈的。所以德育工作者仍是以一种“说道者”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受到了学生的反感,德育收不到实效,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障碍,培养他们积极、健康进取的思想意识,帮助他们竖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只有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才有助于提高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一)营造良好的融合环境

高校传统德育教育模式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征和目前状况缺乏足够的了解,缺乏针对性。因此出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现象。心理健康教育能否在高校实施,取决于学校各级领导与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没有正确的认识,能否树立“育心”观念,能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置于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高校各级领导对此应有充分认识,因为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的条件,是完成学业、胜任今后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领导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强投入,组织得以落实,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育人”的根本宗旨联系在一起,作为加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大举措来抓。

(二)两者原则的融合

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人的心理紧张程度加剧。今天校园里许多使教师和家长焦虑的理由学生,大多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理由。可以说,德育遇到的许多实践理由其实不过是心理教育理由,因此理应把心理健康教育调整为以构建学生和谐人格的人格教育为核心,要求不仅要对大学德育的内容进行革新,而且要在策略上引入和借鉴心理教育的策略和原则,结合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才能保证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真正作用上的“社会人”

(三)教育策略与技术的融会贯通

杜威指出:“德育内容永远不是从外面灌进去的。学习是主动的,它包括心理的积极开展,包括着从心里内部开始的有机同化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讲解法、疏导法、活动参与法、游戏法、陶冶法等。德育中也有类似的,说服法、实践法、锻炼法和陶冶法。心理健康教育力图采取多种策略,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情绪、情感上受到感染,用升华、幽默、合理化等手段调节对事物得失的认识,以求得心理平衡。所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策略技术运用到德育工作中来,可以改善德育工作的成效。

(四)在德育课程里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对一国家和民族而言,是铸造灵魂的根本。学校德育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精神风貌、意志气节和社责任心等素质的基础教育。而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正是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可以优化德育教育的课程结构,是德育现代化的标志。
心理素质是德智体美劳各育的结合点,在德育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又可以达成师生的默契配合,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创造最佳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有助于教师的学生观的转变。有利于德育模式的更新。学校德育关注的是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方面的要求,而对学生心理生活空间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即使完全的接受德育的影响,也不能成为具有完美个性的人。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入,以塑造完美人格为目标,引导学生适应社会,在社会里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和主动意识,使德育目标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加完善。

(五)开展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主题活动课是根据教育理念、学生心理发展及道德形成特点,在对传统主题班会加以改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主题活动是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其核心概念是“活动”、“感悟”、“分享”、“转化”。主题活动课就是要创设情境和模拟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心理和道德素质。
总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既有共同的部分,也各有其独自的特点、不同的使命,形成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关系。因此,新时期学校的教育要注意避开出现“心育理由德育化”或“德育理由心育化”的倾向。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将使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走入误区。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融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很多工作还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作为教育者,我们面对新时期大学生各种各样的新情况,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心理理由或心理障碍,单靠传统的高校德育难以解决实际理由,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好可以弥补高校德育工作的不足,给学生以正确的心理疏导。将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不仅是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需要,也是提高当前高校德育实效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维胜、张仕清:《浅析心理教育与德育》,载《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2):44-46.
[2]陈光春,心育与德育和谐共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10):46-48.
[3]甘昭良: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结合,[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6):97-99.
[4]张秀莲,冯建民.强化学校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J].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200

4.(4).

[5][美]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46.
(作者单位:青岛黄海学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