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计量经济学 >基于多元智能培养中学地理教学分析

基于多元智能培养中学地理教学分析

收藏本文 2024-02-02 点赞:26378 浏览:12015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倡导和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已经成为中国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多元智能理论不仅适合课程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凸显中学生多元智能培养的必要性,表现在它是社会、新课程改革、学生身心发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体现地理学科等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中学地理;教学
1673-291X(2012)24-0320-02

一、智能内涵及其多元性

智能即智慧或智力,智能是个体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智能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而非单一能力,智力的本质含义必须强调其社会性和现实创造性。其表现形式是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怎么写作能力。
智能具有多元性特点。人类每个正常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项智能,人类个体的不同在于所拥有的智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在以能力为导向的现代社会,一些专家提出的“多元观的智能理论”因为能够符合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尊重学生的不同智能发展及个体差异,深受教育家重视。
在众多的多元观智能理论中,塞斯通的基本心智能力理论把智力归为不同的测验群:字词流畅性、语词理解、空间能力、知觉速计数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记忆能力。而基尔福特的智能结构论则认为:人类智力活动是内容、操作和产构成的三维结构模型。斯滕伯格研的智能理论特别探讨人类如何解决不同背景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实践智力”。实践智能对人们在社会中取得成功至关重要,是却很少有相关这种智能的教育,而且这种智能也很少得到系统的测量。多元观智能理论还涉及诸如:智力是“使用媒介的技巧”、智力是不断移动和变化的,智力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这些理论都指出了智能具有不确定性、智能具有可塑性、智能具有发展性等特点。
据此理论指导,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能的培养,只要是对学生有意的智能,教师都应该进行培养,不要固守多元智能提到的有限智能类别。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加德纳等人的研究表明,智力概念的拓宽更能恰当地评估智能及开发智能。人类的智力包括:(1)言语—语言智能。语言智能是语言的使用能力,语言智能超常的人对于文学具有特别强烈的敏感性,有超乎常人的语言驾驭能力。特殊职业对语言智能的要求比较高,从业人员的语言天赋通常也比较高。(2)逻辑—数理智能。数理逻辑技能具体表现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的能力。(3)身体—运动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包括控制身体的运动、熟练操作各种器械这两项要素,这两种要素或单独存在或两者兼而有之。(4)视觉—空间智能。“一幅画抵得过千言万语”或“眼见为实”表达了此意。视觉—空间智能发达的人都具有非常强的空间想象能力,都能够借助图形的方式表达空间信息,并具有展示和转化心理意向的聪明才智。

三、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多元智能是社会的需要。21世纪是多元化的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多元化,因此学校教育也必须是多元化的,要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智能,使之能够担负起社会多元化的岗位需求并成为各自工作岗位的佼佼者。教师要努力提高每个来到学校中的学生的点点滴滴的能力、素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学生走出校园,才能在这个竞争激励的社会中有立足之地。
2.培养学生多元智能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教育是每个人的必须,需要教育,教给人们适应这个自然界,融入这个社会,而社会对人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综合。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各种智能,要让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3.培养学生多元智能能够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中国教育的现实情况是全部中学生读同样的课文,做同样的试题,实验同样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背诵同样的名言警句,高考同样的试题。这种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多元的社会。而课程改革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能,化智慧为德行”,我们要的是对社会有用的人,要求学生全面的综合的素质的提高。多元智能理论就是要求注意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找到适合他发展的领域,找到社会的立足之地。培养学生的智能,让学生能够终身受益,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4.培养学生多元智能能够发挥地理的学科优势。地理学科从知识内容、方法理念、学科特点上,涉及范围非常宽泛,有助于进行多元智能理论的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性有利于对于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实践性对于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非常方便;综合性主要是可以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渗透数学知识的计算题中可以培养逻辑—数理智能,渗透语文知识的地理诗句中可以培养音乐—节奏智能。对于地理学科来说,解决地理问题本身就需要多元智能,中学地理课堂便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四、多元智能培养的中学地理教学

多元智能培养的中学地理教学的技巧与方法很多,仅针对言语—语言智能培养、逻辑—数理智能培养作出部分分析,其他恕不赘述。
通过创设语境,培养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教师展开良好的教学过程,教师首先要具有针对教学对象的专业知识,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教授技能,在此基础上,能够运用浅近的语言授课,让学生在明白语言的基础上,全面理解相关的道理,语言在授课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进入科学的殿堂,生动、活泼、智慧、幽默的课堂语言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坡度与农业生产类型的关系时,就可以这样进行:在坡度小于15度的坡地上可以种菜,人们可以在坡面上玩耍;介于15度和30度的坡地上可以种草,但不可以玩耍了;大于30度坡地呢?难道就得种壁虎?又如,在讲地震的原理时,教师要讲清楚地震产生的原理和破坏作用,还要注重说明地震不仅是地球的震动,也对人类生存能力的又一次检验,更是对人类群落的精神凝聚和心灵的震动。当地震危险来临时,要让女人和小孩先撤退,同学是否具有男子汉气魄在这时候就应该体现出来。幽默诙谐的语言,有助于学生的听课,同时也是开发学生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其次,教师要挖掘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以古诗为切入点,解析地理问题,解析过程

源于:论文网www.udooo.com

即是语言智能的培养过程。在解析过程中,学生即能够体会到诗人运用语言的美丽,感悟语言的魅力。例如在讲到季风气候时,可讲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处春风就是指夏季风,玉门关位于季风非季风区分界线以西,所以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诗中的古玉门关就在现在的敦煌,而古凉州就是现在的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第三,呈现经典案例。例如在讲到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时候,可以讲“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渊源。古时讲浅而湍急、不能用舟船而只能用皮筏过渡的河流称为弱水,古文学因此引用弱水泛指险而遥远的河流。由此案例,教师就可以穿插讲解兰州羊皮筏子这种古老的交通工具。兰州是全国唯一黄河穿流的省会城市,古代劳动人民“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发明了羊皮筏子这种古今驰名的渡河运输工具。羊皮筏子体积小而轻,吃水浅,适宜在黄河中航行,其部件便于携带,有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视野宽阔,浮力好,容操控制等优点。好多同学乘坐过羊皮筏子,有着切身体会,这就可以让同学们学习时再次感受到黄河风情线的独特韵味,倍感家乡人的豪迈与自信。
促进学科融合,培养逻辑—数理智能。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启迪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促进数理知识的升华。地球运动部分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而这部分内容反应到高考中,多数与太阳光照图有关,有的直接考太阳光照图,有的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太阳光照图,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要想把问题解决,必须对太阳光照图十分熟悉。同时太阳光照图是理解自然地理的基础,很多知识点也与太阳光照图有关,可以落实到太阳光照图中,例如: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转的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差异、自转的周期、晨昏现的判读、地方时区的换算、日期的变更、动物的迁徙、农业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地球的公转速度快慢等。而且太阳光照图的正确判读既考察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又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体现了地理的学科特色。因此光照图成为多年高考的重点,也成为困扰学生的难点。

五、结束语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通过对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多元智能问题进行探讨与思考,为优化教学行为,科学实施因材施教,实现“教”与“学”的个性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实践范例。
参考文献:
高山.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实践与思考[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李浩.地理教学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模式与策略[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4.
[3]刘明东.多元智能的多元测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4]温宁花.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3.
[5]王敏.试论多元智能视野中的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责任编辑 魏 杰]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