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九年级英语教学 >简述谈导语在语文教学中意义

简述谈导语在语文教学中意义

收藏本文 2024-03-25 点赞:18421 浏览:8241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导语,是指教师在开课之前,用来导入新课启发诱导作用的话。它虽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重要教学步骤。 精炼、新颖、奇特的导语,可以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进入课堂情境,主动充当学习角色。

一、 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果把整个教学看成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那么导语就是连接每个阶段,每堂课的中间环节,它起着衔接、过渡或新旧知识的转换作用。它“承上”就是把每堂课纳入整个教学内容的系列和教学行为系统,把这堂课看作已学过的内容的自然延伸和已经进行的教学活动的自然发展,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自然地导入新课;“启下”就是把学生导入新的内容、新的行为训练中,给学生的认识过程增加新的刺激、新的起点。

二、 创设课堂情境的作用

课堂情境主要指课堂教学的气氛、基调,是由老师、学生双方情绪、心理状态决定的。导语往往是以饱含感情、生动形象的语言为课堂定下基调、创设气氛。而这种基调的确定以是与教材的具体内容相一致的。一堂课的导语究竟采取哪种基调,哪种感彩,从而创造什么样的课堂气氛,因文而异。

三、 诱发兴趣的作用

导语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导语要打破学生对教材的陌生感,彩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见闻,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习新内容的兴趣和信心;其次,导语要为小学生的思维导航,有目的的设计疑问、悬念,提供暗示和深思的方向,使之思维处于跃跃欲试的兴奋状态。

四、 引出思路的作用

通过谜语为导语设计,根据小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理以及遇事有刨根问底的特点,巧妙地设计深思点,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提示谜底的过程除教师的指导外,更多的是依赖学生自己的深思。 我们教师应努力寻找导入新课的策略,并在导语的设计中,在“精”“新”“奇”上下功夫,为课堂教学准确地定音、定调,在和谐的氛围中,拉开教学的序幕,将知识的绚丽多姿展示给学生。
如果一个学生的双基越扎实,前面知识对后面知识的负迁移作用就越小,逆向思维也就越容易建立。因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必须以扎实的双基为前提,否则会弄巧成拙、事倍功半。我们只有在夯实学生双基的前提下,顾及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精心设计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策略,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学生在学习文言时通过多次反复诵读对理解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也正是占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另一方而存学习完成后,多次朗读学过的内容,这也是种及时的复习,能很好的克服学生出现的遗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只有多次识记不断强化屺忆痕迹,才会防止其逐渐衰退减弱以至消失。
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准确响亮地读出内容。正如宋代大儒朱熹所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中,不可少一字,不町多一字。”古人强调反复读,其实也有一定道理。朗读时口、眼耳和大脑一起活动(呆址了信息被多次强化,比阅读默记的效粜更好。另外,多次重复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无意注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iF如古人所说:“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才能让学生真正从感性上、直觉上、整体上去认识语文材料,埘语文材料进行主观的消化吸收。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吟咏的时候谈导语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对十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了解,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种境界。”正如苏东坡之诗句“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能准确响亮地读出内容还只是朗读的基本层次,更高的层次是让读和听的人都为情所动。如果读者能做到读人如见其人,读声使人如闻其声,读景让人如临其景,读事使人感到历历在目,让昕和读的人都沉醉在内容情景中。学生在朗读时,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和表情、动作。一边读一边揣摩,就能体会文章内容。反复读,熟读成诵时,文章中的词汇、句式、表达策略就能被学生消化、吸收,最后增加到自己的语言储备中去。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