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教师德育 >教学高校教学文写作过程

教学高校教学文写作过程

收藏本文 2024-02-13 点赞:3332 浏览:92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论文写作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研究成果的一种书面表达与呈现。本文通过分析论文写作过程,提出如何确定选题、研究设计与书写正文的基本方法,对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校 教学研究论文 写作过程 论文质量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55—03
教学研究论文是高校教师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体现出作者运用高等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体现出作者的思维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不过,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却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而基于每个人的学识、理论功底及实践差异,其写作过程和风格也各异。但不管怎样,撰写论文不外乎是“思考选题一论文构思一分析验证一动笔成文”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熟悉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知晓教学研究论文的写作特点与技巧,对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论文写作质量大有裨益。

一、主题思考——提出问题与确定选题

从事学术研究,需要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拥有自己的独特视角,提出一个个新颖的、创造性的并且是可行性的问题,这种创造力和想象力来自于我们成熟的思考。这就需要深入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敢于对已成习惯的教学现象提出质疑,以实践研究为基础,深化问题解构的思考。
俗话说:“砻糠搓绳开头难。”对高校一线教师来说,感到最为难的不是论文的撰写,也不是学术研究的过程,而是如何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长又有研究价值的选题。选择什么样的研究问题将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因为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学术研究的主题。有些问题的指向非常广泛,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时间和较多精力,对个体研究者来说短期内没有出成果的可能;有些问题又非常具体,缺乏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没有研究的必要。作为一个非专业教育研究的高校教师来说,我认为,寻找选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教学研究论文无论是教育理论应用、人才需求分析、教改经验总结、课程建设研究、教学方法探索等,最后都要落实在教学实践活动上。高等教育研究有很大一部分是关注应用性主题的,面向实践的教学研究以“问题意识”和“价值意识”为前提,以综合的研究方法为手段,其研究成果必将是丰富多彩、功能灵活的。选定研究问题要特别注意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在研究开展前应先列出概括性的问题,看选题有没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要从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捕捉问题,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切忌贪大求全、追风赶潮。事实上,我们的研究不在于去验证既成的理论,也不必去诠释所谓的专家论断和猜想,而在于对教育现实的把握与判断,把那些用现有的经验或理论难以有效解释的、难以解决的但却具有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问题作为选题。

(二)从文献研究中提炼问题

经常阅读专业领域的文献就会发现很多值得研究的选题。教育领域专业文献包括学术著作、学术期刊、硕博论文、研究报告、研讨会论文、政府与各大学的资料与数据汇编、国家政策文件、教育年度发展报告及各种期刊网站(如CNKI、万方数据库等)。这些专业文献反映了近期教育领域的学术动态,有助于研究者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前沿课题及当前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但要注意的是不要从一些文献的夹缝中去选择那些脱离实际的生僻冷题。对一些具备较深厚教育理论功底的教师尤其要注意从理论文献中寻找研究课题,以期去发掘和填补空白,在不同理论、观点和流派的相互争议中寻找答案,着力在教育理论和方法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从教学反思中挖掘问题

学术研究固执己见是不行的,研究需要学会转换视角看问题,亦即需要反思。反思是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反问,只有把自己的思考作为对象进行追问,这样便有了怀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udooo.com

疑,怀疑是反思的前提。如果对自己思考的前提进行怀疑和追问,便不会固执己见,更不会到处宣扬自己的结论。只有当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活动进行内省、质疑,才能从教学反思中挖掘“问题”,才能寻找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反思一般通过三个层次实现:内容反思、过程反思、前提反思。也就是说,大学教师应在教学前反思,认真考虑、筹划自己的教学活动,正如有人提出“课前三省”的备课方式;应在教学中反思,监控、评判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并及时作出调整和校正;应在教学后反思,重视回顾和反省,分析成败原因,概括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以作为随后教学的参考。只有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反思,才会不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也只有善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或教学观念经常进行反思、质疑的教师,才能在专业上得到较快发展。
选题的大小要根据研究者的研究能力以及研究者有无研究时间保证来确定。问题有大有小,其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别;问题也有多种多样,并不是所有的热点、问题都能成为研究的重点。大问题和小问题在于哪个更有价值,研究大问题不一定就是好高骛远,研究小问题也不一定就是脚踏实地。作为一个非教育专业领域的教学研究人员,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教学中的所有问题都进行一番研究,一定要限定在一定范围,要在自己熟悉的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二、整体构思——在整理分析材料基础上进行研究设计

构思是在对占有材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对论文中的中心论题、内容安排、观点材料、开头结尾、表达方式等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对论文的逻辑结构进行通盘设计。通过中心主题对论文的体例结构、内容层次、论证方式等进行严密的逻辑思考,运用作者灵敏的触角、深邃的眼光发现所要研究问题的核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研究路径。

(一)清晰的构思建立在整理分析材料基础之上

论文素材的整理分析是将所得的原始资料按研究目的进行审视、汇总、分类、补充和评价等,从而使资料能系统地、完整地反映客观事物发展的过程。素材整理分析的一项首要工作就是文献检索和文献回顾,它是研究的基础,贯穿研究的整个过程。因为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都不是孤立的,承认别人的研究成果并对别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是对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反思的前提和基础,这样做可避免走弯路。其次要对各种素材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探讨教学规律,既要掌握事物质的规定性,又要掌握事物量的规定性,这就要对搜集的资料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研究的问题确定是采取定性还是定量研究,一般来说,进行理论探索,如对教学理念的阐述、教学方法的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更为合适,而对教学中的问题分析、教学评价等则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更恰当些。但在实际研究中,重定性轻定量、重思辨轻实证的倾向非常普遍,那种纸上谈兵式的“实践”更多时候是虚构和抽象的“实践”,是思辨中的“实践概念”,只是依靠浮光掠影的观察,做想当然的推断。定性研究不等于没有数字,而定量研究中也不乏价值判断和逻辑推理,因此,要根据研究对象与特点,注重思辨定性、实证定量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只有在对大量材料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有所发现,才能向人们展示某种新观点,揭示某种人们所不知晓的道理。

(二)清晰的构思建立在论文整体的把握之上

只有思路清晰流畅写出来的论文才能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体现作者的理论修养、认识程度、创造能力和学术水平。反之亦然。因此,在撰写论文前不要急着动笔,一定要运用创新思维,开拓思路。一要围绕中心论点理清思维脉络,用主题贯穿线搭起整个论文的“骨架子”,建立完整的论文内容体系,保持结构的完整性;二要注意内容的逻辑关系,使其既符合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也符合科学研究和认识事物的逻辑,做到合乎情理,保持内容的连贯性;三要审视和精选佐证材料,从满足专业需要与发展的角度,确定材料取舍与问题讨论的深度与广度,明确论文的重点,分清主次,始终围绕主题勾勒出讨论的主线,保持论证与结果的一致性。

(三)清晰的构思建立在简单易行的构思方法之上

很难想象,一个思维混乱的作者会写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论文来。同样,如果缺乏一种可行的方法也不可能有清晰明了的论文构思。根据作者的经验,我认为有两种方法可以作为一般的方法使用,包括流程图法与写作提纲法。流程图是表示生产过程中事物各个环节顺序的简图,使用流程图表示论文思路也是一种极好的方法。流程图是流经一个系统的信息流、观点流的图形代表,通过论文主题作为主线,可以分清论述主次关系,结构纵横关系,先后阐述顺序,以及材料的选取与利用,可以起到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的作用。写作提纲法是我们使用最多、最基本的构思写作形式,作者通过对材料的消化与逻辑思维,形成对论文构思的初步设想,勾划出全篇论文的框架,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重点在哪里,哪里需要进行一些注释或解说等,达到论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内容连贯,论证严密。

三、写作成文——确定论文结构细节与书写正文

源于:论文如何写www.udooo.com

对论文整体构思的基础上,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反复思考,确定选用何种研究方法,是定性思辨方法,还是定量实证方法,由此来确定论文结构细节,包括主题的细化、段落的划分、案例的选取、图表的安排、内容的转承、阐述的语言等。教学研究论文总的要求是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具体可概述为:鲜明的理论观点,科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研究结论,流畅的文字表述。达到上述要求的方法与路径很多,但我认为应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撰写学术论文需要旁征博引

一篇好的论文,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原创。但这并不是说不要引用别人的观点,为了更好地说明自己的观点,也需要引用前人的论断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佐证,尤其要做到旁征博引。也就是说当你提出一个观点之后,要尽量广泛、充分地进行论证,但这种论证必须言出有据。事实上,高等教育领域的许多问题都有人在反复研究,学术研究就是不断地踩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攀登,只要你不抄袭,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只要从科学的角度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与验证,得出的结论自然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二)撰写学术论文需要自圆其说

评判一篇论文的基本标准,主要看是否通过解释求证得出正确的观点。这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学术积累,也许一个高校教师尤其作为年轻教师恐怕难以做到。其实你的观点是否新颖或者说有没有独到之处并不要紧,重要的是能不能自圆其说,就是能否提出大量的、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论据或理由来证实自己论点的正确性。虽然不能立“一家之言”,但一定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论证,哪怕得出的是“一孔之见”也是有价值的。比如,当教师把自己身边真实的教学事件进行叙述时,直接形象地反映出某个教育、教学事件的具体过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评析,就会具有事实的完整性、很强的可读性和实际的可借鉴性。

(三)撰写学术论文需要创新

学术论文的核心或者说价值追求就是创新,能够反映作者在研究探索中所反映的新视点、新见解、新方法,阐述的是“前人所没有研究过”、“前人所未知的”,或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新的材料、新的理论高度进行深入探索,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从而区别于现成的理论教科书。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实践应用研究还是发展战略研究,只要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或新观点,或采用了新材料,或运用了新的研究方法,或是得出了新的结论,或站在新的高度对原有理论作出新的解释和论证,将获得的科学研究新成果写成的文章就是学术论文。它展示的是一个新的论点及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活动过程。

(四)撰写学术论文需要深思熟虑

我们在进行学术研究时都可能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在动笔之前似乎想了很多,但写出来就很少,或者根本写不出来。这说明想得还不够多,思绪可以是“天马行空”,但写论文需要逻辑构思。思绪是意识流,写作是文字流,从意识流到文字流,大部分东西被过滤掉了。想得多并不一定明白,明白的东西往往很少,明白的东西能写出来的就更少。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不容易记住,只有做过的才能成为自己的。所以只听、只看还不够,只有用脑去思考,尤其是动手去写,才有可能写出一篇好文章。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一定是在苦思冥想、深思熟虑中完成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强调并重视论文本身的写作过程,并不是忽视论文写作背后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论文的写作不只是资料的拼凑和整合,更多的是强调作者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反映作者进行理论探索、研究检测设、案例分析以及科学运用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论证的过程,使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赵淑梅)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