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师 >> 教师师德 >善用差异,学科组管理一把利器

善用差异,学科组管理一把利器

收藏本文 2024-04-12 点赞:25772 浏览:11828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科组管理最重要的是人的管理,即教师的管理。教师的管理关键是要做到人尽其才,使每个教师的才华要得到最大化发挥,每位教师的个性能得到张扬,每位教师的特色能得到尽情彰显,从而最终达到学科管理的最佳效果。然而,现实的教师又是一个个充满差异的个体,无论是其个性,成长经历还是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教学特长、教学理念、教学经验等都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差异。因此,如何运用好教师的个体差异,发挥教师群体效应,是科组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科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用伯乐的眼光发现差异
学科组管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是要认识科组、了解科组、发现科组教师的差异,包括教师的总体情况,如学科组教师的组成情况(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总体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和每位教师的具体情况,包括教师的家庭情况、学历、教学经历、教学成绩、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工作态度、合作精神、责任心、上进心等,从而发现教师团队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尤其是要找出团队中个体的差异和特殊性,如科组中可能存在着德才兼备的教师、有才无(师)德的教师、有(师)德无才的教师和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udooo.com

德才齐缺的教师,这四种类型教师在各科组中占的比例又有多大?尤其是教师高尚的德和优秀的才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作为管理者必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要善于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每位教师过去的优点和闪光点。因此,学科管理者应该具有一双慧眼才能拥有这种发现力,发现差异是善用差异来科学、高效地管理学科的第一步。
其次,要用宰相的心怀承认差异
人们常用“宰相肚里能渡船”这句俗语来形容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心胸开阔。作为学科的管理者也应该拥有一颗“宰相的心”来宽容大度、善解人意、海纳百川,以开放的心态来接纳教师差异。但现实中我们很不幸地看到,学校的管理部门常常对教师的短处用放大镜无限地放大,不能包容教师的不足和不成熟,轻者就是不信任教师,不敢重用有缺点的教师;重者更是常常做出干预教师教学工作和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高明的管理者应该在学科管理的实践中,把教师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学科资源,而不是必须克服的消极因素。在管理中,教师差异是学科教学生态的起源,是教育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构建一个“人尽其才”、多元化、各具特色的管理系统,才能充分发挥特色和特长,促进学科“教学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形成和谐、积极、高效的学科文化,从而促进个人和组织共同发展。
再者,要用艺术家的眼光打破平衡,创造差异
艺术的真正价值是它的独特性,艺术家的不懈追求就是用独特的眼光观察事物并创作作品。孔子曾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同样的道理,在教师职业发展道路上也应该是“因人而异”,要根据教师个体的差异给予区别的指导、设计,发挥其特点和潜力,优化组织资源的配置。因此,管理者绝对不能搞“一碗水端平”的大统一做法。管理者不能要求每位教师都是“全才”,教师自身的成长经历、受教育的经历和教学经历的不同足够于造就出充满个体差异的教师。
作为学科管理者,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根据教师之间存在的不同特点来扩大差异,并在一定的层次和方面创造出适合教师个体“特质”的新差异,使每位教师的的发展都达到“最近发展区”,使每位教师的特长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使每位教师的优点变成特点,使教师的个体特长变成学科的特色,打造一批特色教师并把学科教师打造成人人有特长,个个是能手,真正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师专业团队。
最后,要用战略家的远见来善用差异,人尽其才
战略家能够审时度势,因地制宜,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并务实地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面对客观存在的教师个体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学科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个体差异带来的“互补增值效应”,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找到自己最适合的位置,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并在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上得到可持续发展。如年轻的英语教师口语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网络搜索、处理信息能力较强,制作课件质量好、速度快。因此,在每次的集体备课后,案例和课件的开发和制作仍然需要大量的图片和声、视频信息,这时安排年轻教师来完成这项工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科备课组的工作效率,又能够做到人尽其才。所以,学科管理者要积极寻求差异的融合点,形成最佳的差异组合,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提高学科教师资源的配置效能和学科管理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责任编辑 罗 峰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