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军事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民族旅游开发,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民族旅游开发,

收藏本文 2024-03-02 点赞:21742 浏览:9620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资源型城市的特殊性决定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不可避开。民族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基地,近年来,随着资源的不断开采,很多城市的资源趋于枯竭,经济效益下滑,生态环境不足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当前,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民族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使民族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变进展方式,是解决民族地区资源型城市贫困不足、失业不足和环境不足的必要手段,也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略的任务。个旧是一个集边疆、山区、民族、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一体的西部欠发达县份,以两千多年的锡矿开采史赢得了“世界锡都”的美誉,2008年国家首批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面对着保障存活与进展的城市主体资源已所剩无几的残酷现实,经济转型就成为个旧不得已的深思和选择。然而,个旧不仅是一个闻名遐迩的老工业城市,同时也是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丰富灿烂的少数民族旅游资源。本论文通过对个旧民族旅游资源进行评估结合对当地合田民俗村的实证探讨,指出个旧民族旅游进展中有着的不足并提出对策,最后对个旧民族旅游进展的方式和路径提出构想,即个旧民族旅游进展要与著名的“锡文化”相结合,使两者相互支撑、相互体现,才能真正实现个旧民族旅游的可持续进展,使民族旅游业成为个旧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之一。本论文的革新之处是运用多个学科交叉以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来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接续产业的进展,紧紧依托周边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自然和人文景观,结合著名的“锡文化”来进行开发,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进展提供参考意见。本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国内外探讨近况归纳以及本论文的思路结构,革新之处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个旧当前的经济近况的描述,包括个旧概况和个旧经济转型的原则和目标;第三部分是对个旧民族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归纳和评价,并运用SWOT策略浅析其进展民族旅游的可行性;第四部分则阐述了个旧民族旅游开发的现实境遇,并以合田民俗村为实证探讨浅析了个旧民族旅游中有着的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第五部分对个旧矿业进展史进行了回顾并对“锡文化”的典型代表进行了说明的基础上,对“锡文化”与个旧民族旅游资源的进行整合:第六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资源型城市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充分挖掘当地的民族旅游资源,结合尚未开发的工业遗址旅游资源,大力进展旅游业,使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论文产业转型论文民族旅游开发论文

    中文摘要3-5

    Abstract5-9

    第1章 绪论9-15

    一、不足的提出9-11

    (一) 相关概念界定9

    (二) 不足的提出和探讨的作用9-11

    二、国内外探讨综述11-14

    (一) 国外探讨情况11-12

    (二) 国内探讨情况12-14

    三、本论文探讨的思路结构、探讨策略和革新之处14-15

    (一) 思路结构14

    (二) 探讨策略14

    (三) 革新之处14-15

    第2章 个旧经济转型近况15-19

    一、个旧概况15

    二、个旧经济转型的原则和目标15-19

    (一) 个旧经济转型的基本原则15-17

    (二) 个旧经济转型的目标17-19

    第3章 个旧民族旅游开发的可行性浅析19-28

    一、个旧地区民族概况19-20

    二、个旧民族旅游资源评估20-23

    (一) 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基本类型20-22

    (二) 社会旅游资源基本类型22-23

    (三) 个旧民族旅游资源总体评价23

    三、个旧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浅析23-28

    (一) 优势浅析24

    (二) 劣势浅析24-26

    (三) 机遇浅析26-27

    (四) 挑战浅析27-28

    第4章 个旧民族旅游开发的现实境遇28-35

    一、个旧民族旅游开发的类型28-31

    (一) 原生态民族旅游开发方式28-29

    (二) 主题民俗文化村开发方式29-30

    (三) 民族节庆旅游开发方式30-31

    二、个旧民族旅游开发有着的不足——基于合田民俗村的实证探讨31-35

    (一) 合田民俗村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31

    (二) 对合田民俗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教训总结31-35

    第5章 “锡文化”与个旧民族旅游资源的整合35-47

    一、个旧矿业进展史回顾35-38

    (一) 远古时期至明代35-36

    (二) 清代至明国时期36-37

    (三) 建国后至今37-38

    二、个旧“锡文化”的典型代表——工业遗址38-42

    (一) 古代采矿遗址38-39

    (二) 个碧石铁路遗址39-41

    (三) 老屯索道41

    (四) 老厂锡矿东、西竖井(即鸳鸯双井)41-42

    三、“锡文化”与个旧民族旅游资源整合路线42-47

    (一) 北线43-44

    (二) 南线44-47

    第6章 结论与深思47-49

    一、全文总结47-48

    二、今后探讨展望48-4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