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继续教育 >引导学生进行改变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改变学习方法

收藏本文 2024-01-31 点赞:5541 浏览:1978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改革明确的指出,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的着力点应当是合作式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终久是有限的,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尝到众人智慧的力量,共同进步的喜悦。培养团队协助意识,集体精神,这正是我们长期应试教育下广大学生缺少的东西,唯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思想不断的进步,视野更加开阔。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倡导终身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改变。而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的强调竞争,使得有些同学把比自己强的同学视为眼上钉,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同学之间勾心斗角的事常有发生,造成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环境下,使得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得不到健康的发展。要倡导高效、开放的学习方式,同时使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们就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能培养出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适当的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有自己发展的空间,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都是铺天盖地,教师总是担心自己有什么知识点没有讲到。一味的追求知识点全,知识面广,反而会促进学生的懒堕思想的形成。“反正老师是会讲的,不用担心。”从而导致学习缺乏主动性。实际上,认为把所有的东西都讲到、讲全也是不可能的,在这个日新月异发展的社会里,知识在不断的更新,老师是不可能保证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同时,也不可能保证今天所传授的知识到日后就是有用的,都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必须由单一的传授知识结构转化到都必须给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技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以生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由教学的整体化转向教学的个性化。在课堂上经常听到教师这样说,“我们只能顾及到绝大多数同学,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要求”。因此,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面向的对象是整体而不是全部,是局部而不是个体。他们不允许有非整体的个体性行为产生,否则他们认为原定教学计划将无法完成。久而久之,同学们便向着老师规定的方向去发展,丧失了学生自我的个性,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便这样一天天被消磨,也就不必奇怪怎么会出现当今这种教育局面了。因此,我们的教师应当具备宽容之心,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待学生非整体性的个体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我们也就不能统一规格,统一要求。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快慢,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我们要学会发现、了解并研究不同学生间的差异,为每一个同学建立一个动态的学习资料库,资料库中详细的记载每一个同学的性格、特长、兴趣、爱好、学生风格等,还可以记录每一个学生对各科知识的掌握情况,甚至可以细化到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的熟练程度。再定期的对这些资料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为每位同学量身制作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个体化,做到因材施教。
课程历来推动着教学的运行。新课程对教学的影响力在明显地加大。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教师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因此,教师需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首先,我们的教师自身应当具备一个健康的心理。多年的教学让我们的很多教师患上了一些教师特有的职业病。具体表现在对成绩好的、表现好的带有一定的偏爱,而对于成绩差的特别是表现差的带有一定的歧视,这种病态在教师中普遍、广泛的存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的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丧失学习的积极

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udooo.com

性,严重的会造成学生心理扭曲,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影响其人格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待学生不能存在丝毫的偏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对待每个学生如同己出,在教学中实行仁爱、博爱教学,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应当一视同仁。且每一个学生本身便于工作要承受社会、家庭、同学间的压力,因此,我们不应当再给学生任何学习以外的压力,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教学过程受着多个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整体观念把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迪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把学习变成较为轻松的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应当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应当是教育改革的先锋者,所以我们的教师还应当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在一线的教师最能体会到如何做才最适合教学的需要,才最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而虽然广大的教师在内心体会到了这一点,可是这些体会仅仅是一些感性的体会,或是个体体会没有得到推广。同时,在一线的教师有更多的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机会,他们可以直接的与实验者进行交流,及时获得相关反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相对缩短的科研开发周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这一矛盾。
总之,在具体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危机感,感受到自身的挑战。规划新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改革,逐步培养自身学术科研能力,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在具体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同时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