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继续教育 >简述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效果

简述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效果

收藏本文 2024-04-16 点赞:4485 浏览:1336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img src="www.udooo.com/UploadFiles/2014-02/2/20142173509459631.jpg" alt="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效果研究" />摘 要:以东北林业大学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借助问卷调查法,采用SPSS软件对比分析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讲座前后的数据,对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开展教育讲座对学生如何把握科学保护野生动物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的年级和来源地区对野生动物保护态度具有一定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的可行性倡议。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大学生;教育效果
1002-4107(2014)02-0087-04
收稿日期:2013-06-03
作者简介:李倩(1986—),女,黑龙江绥化人,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野生动物可持续利用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大学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用硫酸“泼熊”事件,2005年复旦大学生“”事件,2011年北京大学生“虐杀小猫”事件以及菲律宾高校学生动物入罪等一系列大学生动物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何高校动物事件频发?从高校动物事件反映出大学生生态德育教育的哪些理由?近年来社会热点关注的“活熊取胆”、“动物狩猎权拍卖”等关于动物保护与利用的争论,作为当代大学生是如何看待的?“没有写卖就没有杀害”等在主流媒体倡导的动物保护思想如何科学地理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和领导力量,他们对动物保护的态度和行为将对动物保护行动乃至整个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那么,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方面,尤其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这个国内外最为关切的理由上,该如何做,才能形成科学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的生态意识?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自然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那么,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保护教育则是高校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目前我国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动物园保护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关于游客利用园区说明牌、对动物的认知度和对观赏教育效果等方面的宣传教育[1-6];另一方面是对中小学生生物学知识普及和爱护生物的角度研究,而在大学教育中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以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的研究较少。本文有针对性地选取大学生这一群体,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比分析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效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寻,来探讨高校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的必要性,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一、研究策略

本调研于2012年6月到10月根据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讲座对东北林业大学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所做的问卷调查,来对比在同一样本条件下,讲座前后学生对若干相同理由的不同态度。讲座共有253名学生参加,有效问卷242份,占总人数的95.65%,其中男生115人,女生127人。问卷包括背景资料和主体问卷两部分,背景资料包括:性别、来自省市、年级、专业、是否素食、是否有宗教信仰、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途径等方面;主体问卷以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的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对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人工养殖野生动物[7]、养熊取胆的利弊[8] 、人与野生动物冲突[9-14]、狩猎[15-16]、执法查没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利用[17]、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的态度等七个方面去陈述[18],最后加之学生对媒体舆论宣传态度的调查。其中将变量分类为消极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效果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因子、不能协调发展、积极因子、能协调发展和媒体舆论宣传这五类(见表1)。对每个陈述,学生可以选择五种可能中的一种: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不知道、比较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将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别赋值为5、4、3、

2、1。消极因子、积极因子和媒体舆论宣传的值即为各自所包含项目的平均分。

表1 变量名称表
在样本分布特征分析中: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讲座前后效果的差异显著性;用相关分析,判断讲座前后的积极因子和消极因子分别对保护与利用能否协调发展的相关性。用非参数检验,分析基本信息对积极因子、消极因子、媒体舆论宣传等有无显著差异。用多重响应分析找出学生获得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主要途径。数据分析均由SPSS1

7.0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完成。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保护教育讲座前后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态度的变化

从表2可知:从消极角度陈述的各个变量得分讲座之后均低于讲座之前,即趋向于不赞成,其中利用、养殖、养熊取胆、冲突、狩猎这五项与讲座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1);从积极角度陈述的各个变量得分讲座之后均高于讲座之前,即趋向于赞成,其中养殖、养熊取胆、冲突、狩猎这四项与讲座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媒体舆论宣传各个变量得分讲座之后均低于讲座之前,即趋向于不赞成,其中包含的五项变量与讲座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1)。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讲座之后积极因子的得分有所增加,消极因子和媒体舆论宣传的得分降低,与讲座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1)。
表2 保护教育讲座前后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态度的变化(x ± s)

(二)影响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态度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对其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态度的影响分析发现,性别、专业、素食、宗教等四项在讲座前后对积极因子、消极因子和媒体舆论宣传均没有显著的影响。年级对积极因子(P=0.01,0.04<0.05)、消极因子(P=0.008,0.007<0.01)和媒体宣传(P=0.016,0.007<0.05)的认识表现出了差异显著性(见表4),说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态度的认识和接受教育的程度都有所不同。其中以媒体舆论宣传得分为例,发现学生的年级越高他们的得分越低,并且在讲座之后学生的得分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可知年级越高的学生受舆论宣传的影响越小(见图1)。来源地区(P=0.05,0.01<0.05)对媒体舆论宣传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可知不同来源地区的学生对舆论的影响有所不同。表3 不同基本信息的学生对各项目的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
图1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讲座前后对媒体舆论宣传态度
在做积极和消极两种因子与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的相关性分析时发现:积极因子与积极的野生动物保护态度存在差异显著性(P<0.01),呈正相关;消极因子与消极的野生动物保护态度存在差异显著性(P<0.01),呈正相关;而积极因子与消极的野生动物保护态度、消极因子与积极的野生动物保护态度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见表4)。
表4 两种因子对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态度的关系

(三)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主要途径

电视、网络和学校是学生获得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最多的三个途径,电视的响应人数为202,所占的个案百分比为84.2%,响应百分比为27.1%;网络的响应人数为154,所占的个案百分比为64.2%,响应百分比为20.7%;学校的响应人数为121,所占的个案百分比为50.4%,响应百分比为1

6.2%(见图2)。

图2 学生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途径

三、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

虽然近年来野生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效果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一直在进行,但随着社会背景的逐步变化,人们的保护观念却仍只停留在单纯的保护层面,只认识到了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作用,却缺少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策略、方式、策略等方面的认知,导致了对野生动物合理利用的误解[19]。对大学生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普及野生动物保护观念,探索影响大学生保护观念的因素,对构建野生动物保护教育体系,提高学生们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有很好的积极作用。基于当前野生动物保护实际情况,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及相关资料,对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及是否关注野生动物保护时,有90.1%的学生的选择是肯定的,但综合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来看,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理念的理解和认识的均值多在3分(即“不知道”)上下浮动,说明虽然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有一腔热情的关注度,却对野生动物保护理念的本质和内容理解不够充分。在讲座之后得分都向着预期结果进行转变,说明经过教育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态度的认识有些许提高(见表1)。可见,对大学生进行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是转变大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认识误区的前提条件。调查结果表明,利用野生动物、人工养殖野生动物、养熊取胆、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狩猎、执法查没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利用等6个因子变量与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能否协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见表4)。说明学生对这6个因子变量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态度,而学生能辩证地看待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正是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学生的年级和来自的地区是影响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见表3),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态度有所不同,年级越高学生受舆论宣传的影响越小,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对舆论宣传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时候要对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调整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当今主流媒体正在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获取野生动物保护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电视(84.2%)、网络(64.2%)和学校(50.4%)。当前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在激发公众保护热情的同时,客观上形成并加强了舆论对野生动物的绝对保护思想,特别是一些民间环保组织借助发达的媒体进行的“将野生动物全部放归野外”、“尊重所有动物的生命”和“没有写卖就没有杀害”等片面引导,使得舆论对野生动物的绝对保护思想更趋于坚定。以“没有写卖就没有杀害”为例来分析,“没有写卖就没有杀害”作为引导国人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语,其动人之处是从善良的愿望出发,通过拒绝消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使动物免遭杀害。可是,经问卷调查显示,杜绝一切利用野生动物及产品能否实现这一理由,有26.7%的人群认为是可以实现,67%的人群认为不可以实现,6.3%的人群选择不知道,这就很明显地看出杜绝利用一切野生动物这一理由是不够现实的。如果姑且认为人们都拒绝消费,那么就能免除杀害吗?事实上动物界内部的杀戮是普遍存在的,否则,哪有生态平衡。其实我们可以把这句似是而非的广告词改写成“没有非法写卖,就没有非法野生动物的杀害”这样的公众教育宣传也就不会引起似是而非的误导了。舆论中反映的许多野生动物保护理念已经超脱于生态安全之外,背离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们对这些保护理念稍微作一番深入深思,便会发现,其中隐含的片面、孤立并可能制约生态安全等不科学理由。如果非科学、非理性的绝对保护理念一直占据上风,将会误导野生动物保护的方向,阻碍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科学化进程,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面对人与野生动物的理由上我们不能过于极端,应理性地去看待野生动物保护,消除以往对于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之间关系的认识误区,以科学的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使野生动物野外资源消耗得到有效制约,使野生动物的生态效益显著增强,使野生动物的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最终达到在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同时,兼顾人们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真正实现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的生态平衡状态。

四、加强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倡议

从研究结果可知,在东北林业大学如此小范围内所开展的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在讲座前后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差异,说明:1.大学生的野生动物保护态度仍具有可塑性,倡议在高校开设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课程。2.大学生本身所具备的野生动物保护态度不具备足够的科学性,即野生动物保护的科学性根基不稳不扎实,易受极端片面的宣传思想误导,倡议在高校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的同时,也应从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即中小学开展教育,打好野生动物保护的科学性根基。
参考文献:[1]吴兆铮.现代动物园应积极践行教育保护功能[J].生命
世界,2008,(2).
[2]余锦平.保护教育——现代动物园的核心使命[J].生命
世界,2008,(2).
[3]田秀华等.中国动物园保护教育目前状况分析[J].野生动
物,2007,(6).
[4]Clayton S,Fraser J,Saunders C D.Zoo Experiences:
Connections and Concern for Animals[J].Zoo Bio-
logy,2009,(5).
[5]Mony P R S,Heimlich J E.Talking to Visitors
about Conservation:Exploring Message Communica-
tion through Docent-Visitor Interactions at zoos
[J].Visitor Studies,2008,(2).
[6]Hutchins M.Zoo and Aquarium Animal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Challenges[J].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2003,(1).
[7]潘紫辰,张伟,周学红.发展野生动物产业的必要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5).
[8]高耀亭.从猎熊取胆到养熊引流胆汁[J].动物学杂志,
1992,(2).
[9]周长庆,齐海山.野生动物伤害人畜谁来写单[J].记者
观察,2002,(12).
[10]张慧珍.宝鸡市野生动物伤害人畜和毁坏财产的目前状况
与策略[J].野生动物,2004,(6).
[11]翟尚文.汉中市野生动物保护目前状况与策略浅析[J].野
生动物,2004,(3).
[12]程伯仕,曹晓凡,苏倪.野生动物致损害之经济补偿机
制的构建[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13]吴兆录.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大学生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教育效果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价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40.
[14]韩联宪.理智对待野生动物[J].大自然探索,2004,
(11).
[15]Sun L,Kooten G C.Demand for Wildlife Hunting
in British Columbia Canadian[J].Journal of Ag-
ricultural Economics,2005,(1).
[16]William E.Hammitt.Wildlife Management:Managing
the Hunt versus the Hunting Experience[J].Env-
ironmental Management,2005,(4).
[17]周学红,张伟.查没野生动物产品的妥善处理[J].东北
林业大学学报,2005,(6).
[18]孙长虹,汪青雄.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关系的深思[J].
野生动物杂志,2007,(6).
[19]杨锡涛,周学红,张伟.基于熵值法的我国野生动物资
源可持续发展研究[J].生态学报,2012,(2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