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研究 >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不足设计有效性设计

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不足设计有效性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2-12 点赞:7473 浏览:2438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新一轮课改下,我校深入推进“高效课堂”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师都在运用“导学案”为载体的学案导学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为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不懈的努力与探索。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导学案问题设计中存在的一些缺陷,谈谈如何科学地设计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问题设计 有效教学
1674-4810(2013)20-0119-02
我校自2011年9月起启动“高效课堂”改革以来,深入推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宗旨,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广泛实施。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校政治教研组的老师们积极致力于研究“如何编写导学案”“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等课题,并为此作出了不懈地努力与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参与不同学科的听课评课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编写出好的导学案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而编写出好的导学案关键还在于优化导学案的问题设计。
许多教师对导学案的问题设计缺乏科学认识,不能有效地运用问题达成教学目标,主要表现为:设计的问题启发性不强,直问直答式的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能力;问题设计随意,没有梯度性,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设问太难,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无法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设计问题的目的性不强,偏离学习目标等,导致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
任何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提问,思想品德教学尤其如此。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启迪学生的心智,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感悟生活,完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推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
那么,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应如何科学设计问题,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问题设计要有灵活性

有些课堂,教师提问直来直去,过于机械死板,启发性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感到索然无味,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就要巧妙地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开动脑筋,认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回答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
如在编写九年级第七课第二框“学会合理消费”的导学案时,笔者设计了“说说你身边的人在消费些什么?”和“在消费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两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列举身边的消费现象,认识到非理性消费的危害及学会理财的重要性,总结理性消费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理财,避免非理性消费。灵活性的问题,能促使学生全面理解、深入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式去探索、发现、归纳知识,对有效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十分有益。

二、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问题设计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设计问题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如果问题设计过于随意,偏离教学目标,就会使教学无效或低效。
例如,在一节公开课上,授课教师在讲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时,首先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了两位明星的照片,然后提问“看一看,谁更美?”课堂上学生们七嘴八舌争个不停。很显然这个问题设计太过于随意,严重偏离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达不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毫无意义,毫无价值,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课堂问题设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所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度,能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如在编写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的第二个内容“正确行使权利”的导学案时,笔者首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一个问题:“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这个问题能直接在教材上找到,一般同学都能回答。在这个基础上,我又编写了下面的问题:2011年春,某村村民和同伴从商场购物出来,发现一人正在偷自己的电动车,于是纠集同伴将偷车未遂的李某活活打死,该村民和同伴被机关抓获,并以故意伤人致死罪判了刑。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1)你觉得该村民应该被判刑吗?为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注意什么问题?(3)你有过权利被侵害的经历吗?你是如何处理的?
此问题设计通过补充新材料为学生创设了新的情境,然后根据材料和教学目标设计了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几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入求知的高度,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

四、问题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问题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偏难或偏易。例如,在前不久的一次公开课上,授课教师在教学“我能行”一框时,在课堂上多次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够直接坦然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是什么表现?”“在生活中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是什么表现?”“一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唉声叹气,是什么表现?”等等,学生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是这样的问题,设计过于简单,造成部分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过于容易而自满,会导致学习热情下降。
再如,在去年的课堂教学竞赛中,授课教师在教学“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这一框时,在课的最后让学生总结“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这个问题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产生思维“卡壳”现象,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挥,阻碍思维的发展,甚至导致有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五、问题设计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能积极、愉快地进行探究。思想品德课教材涉及大量的背景材料,如历史典故、名人逸事、图片资料、案例等。这些背景材料学生早就把它们当成故事在上课之前就阅读过了。课堂上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主要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或是最近发生的新鲜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相关材料,以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为前提,紧扣与教材设计、教材知识点密切相关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增强趣味性,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还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编写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一框“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的导学案时,我设计了以下的导入:
首先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上欣赏图片:2012年“3·15”的主题是“消费与安全”。
(老师导入:3月15日这一天,各大商场、超市都有这样的标语“天天3·15”“顾客是上帝”。)
请问:(1)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的消费真的是“天天3·15”吗?(2)我们每次消费享受的都是上帝的待遇吗?为什么?(3)从“金华火腿”到“苏丹红”,从“霸王条款”到“地沟油”,谁是受害者?消费者的权益为什么常被侵害?
很显然,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被激发了,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新知的,自然而然地就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总之,思想品德导学案的问题设计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教师只有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才能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否则,导学案很可能就成为习题案,教师辛苦,学生疲惫,课堂效率却低下。当然,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问题设计还有很多的技巧和学问,作为教师,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优化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马巧凤.科学设计问题 实现有效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2013(3)
〔责任编辑:高照〕

源于:毕业生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