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教育法学 >倡导自主学习 强化语言训练设计

倡导自主学习 强化语言训练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4-20 点赞:11057 浏览:4563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让课堂充满活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强化语言训练,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关键词】互动和谐;正确导引;实践体验;有效教育
2095-3089(2012)04-0154-01
新课程给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中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深深的困惑。相当一部分学校的课堂教学仍在"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的困境中难以自拔,语文教学效率不高仍是各地中语教学的一个普遍问题。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实施新课程"这些问题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他们所遭遇的最感到困惑的问题。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然而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摆脱困境,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必须准确地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革除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弊端。
吕叔湘先生说过,在种种问题上遇到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如果能够退一步在根本问题上重新思索一番,往往会使头脑更加清醒,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古人讲"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首先是喜欢上了他们的老师,然后才喜欢上了他们所教的课程。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能勾起学生对他们的崇拜心理,在师生之间架起一道心灵勾通、情感融汇的桥梁。如初中语文教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udooo.com

材《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将自己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她"慈爱"、"公平"、"伟大"、"温柔"、"美丽"。她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不仅在课堂上同时在课下,在生活中对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学生烦恼时能得到她的援助。纯真的学生那怕是在放检测的日子里、在梦中,也回想到他们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能不能够营造出这种平等对话所必须具备的轻松、活跃、活谐的课堂气氛,是一个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所必备素质。
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我们的初中生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质疑、多发现;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在《散步》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说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一个关于一家三代一起散步的故事;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个尊老爱幼的故事;一个珍爱生命的故事——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种答案,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他们的能力。
中学语文学科是以培养训练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基本技能课。叶圣陶先生也强调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对重点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是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大量地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使用、架驭语言的能力。"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阅读、写作、听话、说话都是技能,只有在亲身反复练习、反复实践中才能获得。在运用语言过程中学习语言,这是学习语言(特别是母语)的必由之路。
然而语文学科的这一非常重要的性质特点常常被忽视了,表现出来的一个明显弊端便是把讲知识当作目的,重讲轻练,这是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要革除弊端,提高效率,必须精讲多练,强化语言训练。只有将语文课堂教学的运行机制从一切形式主义、繁琐哲学、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以"导读"为核心重构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语文教学效率才有可能大幅度提高。

一、要遵循"动之真情,言之心声"的心理规律

要使语言文字训练快速高效,语言文字训练的形式和步骤都必须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规律。例如传统的作文训练课一般这样组织,教师先宣布作文题目并提出要求,然后让学生简要讨论或谈想法,接着就让学生书面习作。这种教学过程不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无法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只能使他们对作文望而生畏。许多学生感觉无从下笔,虽然心中有许多想要表达的东西,但不知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述。科学的训练过程应该是教师先通过生动的谈话引导或者创设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认识、交流或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表达需要,然后因势利导地和学生一起确定作文题目要求,让他们充满情趣地进行写作。这样,才能提高训练的效率。

二、要依据学生学习语文过程的规律

领会、记诵、理解、积累、模仿、应用、纠错、交互作用、往复循环,学生学习语言大体是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学习语言绝不是先理解后应用的一个简单过程,而是在语言实践中学会运用的过程。理解一篇文章,不见得能够吸收、融汇;明白某种写作方法,也不等于会用这种写作方法。语文教学不止于教师讲清楚,学生听明白,更在于学生对语言的操作应用。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恐怕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篇文章,一首诗歌,或一个精彩场面,一个人物动作的描写,一开始对它并不一定能够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他们只要时时浮现于学生的脑际,成诵于嘴边,就自然地会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历史知识、个人的联想与想象联系起来,这些东西就会丰富他们的思维材料,就会经常地催促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慢慢地品味出一首诗、一篇文章、一个精彩描写、一条名言警句的深刻含义,有时甚至可能在一个灵感的催促下对某篇课文顿悟其义。

三、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

一直以来,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的知识获得者,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教师指疑多,学生质疑少。显然,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课堂教学重要的是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让学生学会深思善问。如讲《愚公移山》后,教师肯定愚公移山的正确性,然而学生有逆向思维,提出"移山不如搬家好,"的看法。气氛宽松了,有价值的问题接连提出,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四、要讲究语言训练的艺术性

训练既是贯穿语文教学全过程的一根思想红线,也是语文课堂运行的操作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进入了"训练"的过程,两者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学生的"善学"与教师的"善导",都必须通过一个"善练"的科学序列才能实现。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讲究语言训练的艺术性,使训练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有效的训练,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