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关于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于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收藏本文 2024-02-28 点赞:12136 浏览:4830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推动其人格健康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中学阶段,班主任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是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理由,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直接责任人。所以,班主任要寻找心理健康渗透契机,使班级管理与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机结合起来,让他们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了解和认识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主要教师,是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学生,引导、帮助、推动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责任人。班主任老师面对的是多样的学生,既有阶段性发展的共性特点,又有各种理由造成的个性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又要考虑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

1.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中学生的心理表现出过渡性、闭锁性、自尊心强、以自我为中心等特点。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避开一些容易引起学生强烈冲突的行为,如制约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开当众批评讽刺、体罚学生的行为。同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制约情绪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情绪制约能力。我班杨雯同学是一个急性子,粘火就着,经常因为小事与同学打仗,我批评他时,他承认自己错了,但制约不住情绪,也很纠结。于是我给他讲解情绪失控的种种坏处和一些犯罪案例,并与他共同制写作约情绪方案,如遇情绪激动时,马上离开教室到办公室静站,或者到操场跑步,经过一段时间实践,他的情绪有很大转变,遇事时也冷静很多,人的心理经过刻意训练是可以转变的。

2.关注学生心理的多样性是成功开展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

学生的发展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不同家庭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家庭生活比较富裕的,这些孩子往往会出现自我中心、耐挫力差的特点;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比较淳朴真诚,承受力强,具有勤俭节约、孝敬父母的美德,但交往能力、卫生习惯比较差。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考虑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学生发展。七年刚接班时,发现我班有一个大个男生,特别腼腆,从来不与同学交流,经过私下了解,孩子从小父母离异,且跟奶奶祖孙俩在农村生活,家庭比较贫困,又不接触外人,久而久之养成不爱说话、喜欢独处的毛病,我了解情况后,及时与他奶奶沟通后,我酝酿了一个想转变他这种不正常心理的方案并予以实施,针对不同的表现采取不同的办法,经过将近一年的训练,现在的他像变了一个人,爱说话了,爱与同学交往了,有些活动积极参与了,看着他甜美天真的笑容,我的内心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与转变学生行为的有效策略

1.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转变学生行为的保证

班主任角色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评价与压力、这些无形的压力带给班主任焦虑感。同时,班主任一般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因此,班主任首先要对自己有透彻的认识,看到自己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同时,对自己的不足以接纳的态度对待,坦然地接受“我是一个有缺点的人”,对自己不苛责。对于一些暂时没有处理好的理由,允许它暂时存在。要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有多重因素,应允许不同的学生以不同速度成长,不因为个别学生成长进步缓慢而怀疑自己的能力,要相信自己会不断发展,能力会不断提高,理由会不断获得解决。

2.采用行为矫正的策略,转变学生的不良行为

对理由行为进行分析是行为矫正的基础。行为矫正的第一步是要客观地分析理由行为,而不是凭借经验“想当然”地分析和判断,然后仓促地采取矫正措施。“凭经验”办事常常事与愿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违。比如,老师对于上课不遵守纪律、故意招惹其他同学的学生,往往是在班上点名批评,甚至让学生站起来听讲。在教师点学生名的那一刻,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了;如果学生站起来后再扮一点怪相,全班肯定哄堂大笑,好一会儿才能恢复秩序。那个被罚站的学生不仅不觉得羞耻和悔改,可能还洋洋得意。为什么老师的批评和惩罚无效?因为老师在处理这个理由行为时没有搞清楚学生行为的真正目的。如果学生的目的是获得别人的关注,那老师点他名、关注他,再加上全班同学都停下笔来看着他,无疑是满足了该生的愿望,“奖励”了其不良行为。对理由行为的分析包括对理由行为的发生情境、发生范围、强度、持续时间、强化物等的分析。要矫正不良行为,必须要循序渐进,遵循“小步子原则”。
一路走来,我和学生们一起寻找自我,感知幸福,追逐梦想,才发现我们的资源是共享,我们的成长是互赢。不仅孩子健康,我的心灵也得到清透,看到一句话,让自己感动。从来是思想和头脑导引了我们的命运,不是天意弄人,也跟上帝无关。所以当我要真正的教育好孩子们时,必须从心理入手,打开心灵这扇窗子,不要心门反锁。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