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建筑经济 >基于空间计量方法城镇化动力实证设计

基于空间计量方法城镇化动力实证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3-26 点赞:16666 浏览:7160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为城镇化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是解决城镇化过程中遇到问题和矛盾的基本条件,不过这要有赖于我们对城镇化动力来源与结构有深刻的认识。本文在参考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起城镇化动力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使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2000~2009年环洞庭湖区域的城镇化动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1)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对城镇化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呈逐年下降趋势;(2)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流通产业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较大但仍不稳定;(3)人力资本投资对洞庭湖区域城镇化的作用尚不显著。要改变当前环洞庭湖区域城镇化动力不充足、不稳定的问题和促进湖区从“粗放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换,就必须主动对接“长株潭”城市群、深化分工和夯实产业基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充分发挥流通产业的先导作用并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积累。
关键词:城镇化动力Cobb-Douglas生产函数空间面板计量环洞庭湖区域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副行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2000年在世界银行的一次会议上说:“21世纪影响入类社会进程的最主要的两件大事,一是美国的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这充分说明,我国城镇化进程是一项影响到全国人民福祉、甚至世界经济发展轨迹的伟大工程。然而,随着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我们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这些问题和矛盾涉及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但无一不直接危及到我国城镇化战略的可持续性。笔者认为,为城镇化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是我们解决遇到问题和矛盾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有赖于我们对城镇化动力来源与结构有深刻的认识。基于这个观点,本文构建了一个城镇化动力的理论模型,并以我国两型社会建设实验区核心腹地——环洞庭湖区域为例,对其最近十年来的城镇动力来源与结构进行实证研究。下文将按如下逻辑展开:一是相关文献回顾,二是城镇化动力理论模型,三是实证研究,最后是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一、相关文献回顾

城镇化动力是城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学术界对其研究由来已久,但似乎到今天为止也还没有一个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总的来说,学者们较普遍接受的城镇化动力来源可概括为总体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积累以及地方政府推动等几个方面。一是认为分工演进与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如马克思(1847)认为,“某一民族内部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因此,农村城镇化也应该有赖于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与经济总体水平的高度发展。杨小凯和黄有光(1998)则使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对分工演进与城市出现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模型化。二是认为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是城镇化的主要驱动力,该观点主要以Adam Smi

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udooo.com

th(1776)以及Button(1920)、Christaller(1933)、Losch(1954)等学者为代表,他们认为城市的形成与农业、工业以及怎么写作业的充分发展及其结构优化关系密切;我国学者费孝通(1998)也认为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直接动力。三是认为人力资本提升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反馈作用力,该观点的代表是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Lucas(1988)以及学者Glaeser(1995);国内学者蔡昉、郭剑雄、范剑勇、赖明勇和李宪宝(2007)等人也持有相似观点。
笔者认为,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投入-产出”式复杂系统,投入要素包括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人力资本的投入、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总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并且它们之间具有不可或缺性以及不可替代性;这些投入要素对城镇化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把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视为该复杂系统的一种产出。一方面,各种投入要素促进城镇化的作用机理是基本一致的:即通过增强城市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促进要素在城市空间的集聚来实现的,具体的就表现为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以及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张;另一方面,它们对城镇化的边际贡献率却是有差别的,并且这种差别会因时、因地而发生波动。如此一来,对城镇化贡献率进行实证研究就有非常大的实践意义,实证的结论(即各要素的边际贡献率)可以成为特定区域优化要素投入结构的理论依据,因为边际贡献率低的要素就相对应于本地城镇化的瓶颈所在。本文以下部分将对环洞庭湖区域29个(区)县级空间单位的城镇化水平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考察上述各种要素在城镇化过程中的贡献情况,进而得出提升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政策建议。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关于城镇化动力与影响因素的研究,学者们一直没有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来加以表达。本课题组认为,我们实质上可以把城镇化的过程看作是一个生产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要素组合得到一定产出水平的过程。按前文所述,投入要素可以分为基础设施、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与经济总体水平等,而产出则主要表现为城镇化水平。于是,我们可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形式构造如下的城镇化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1)
其中, 表示城镇化总体水平, 表示总体技术水平, 表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表示人力资本投入情况, 表示产业结构升级情况, 表示总体经济水平, 、 、 和 分别表示以上四方面投入对城镇化水平的边际贡献率;若 表示规模报酬递增,若 表示规模报酬不变,若 表示规模报酬递减。需要指出的是,一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检测定各期的技术水平不变,即 为常数;在本研究中,我们可以检测设 是一组向量,即检测设各期的技术水平是不同的,这将更符合城镇化实践。

1、不考虑空间效应的模型

对公式(1)两边取对数,得
(2)
在指标选取方面,经济发展总体水平 则用人均GDP来衡量,基础设施 拟用固定资产投资来衡量,人力资本 拟用在校学生数量来衡量。于是我们根据公式(2)建立城镇化化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如下:
(3)

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udooo.com

源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4、必须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在环洞庭湖区域的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近几年该区域城镇化的基础设施虽较之以前有了不小的提高,但仍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例如垃圾处理设施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当前绝大部分县区和乡镇主要依靠传统的填埋方式处理生活垃圾,还很少有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又如生活用水方面,现今由于工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洞庭湖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地下70米深的水源都已经不能直接饮用,但是当前污水处理设备比较陈旧、技术比较落后、产能也非常有限。此外,城镇农贸市场设施普遍简陋、原始,大多是马路市场。至于公共文化体育、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在县城以下农村重点城镇更是奇缺。像这些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若不得到妥善解决,必然会阻碍城镇化推进和

源于:查抄袭率本科www.udooo.com

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的方式事实上有很多,例如草尾镇利用民间资金解决村际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就有很好的经验。2007年底,在草尾镇政府的支持下,居民朱曙军成立了协力公交公司;目前,公司拥有66台中巴车,开通8条线路连接6个乡镇,15分钟一趟的班车,村民白天什么时候都可以坐公交车。
5、必须充分发挥流通产业的先导作用。新型城镇的根本目标是要让农民增收、生活改善,而实现这两个目标的重要载体就是城乡流通体系的构建与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洞庭湖区是古今闻名的“鱼米之乡”,自古以来物产丰富,若能把这些富庶的物产顺利流通到城市去,那农民增收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另一方面,洞庭湖区域离“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还有一定的距离,很难方便地享受到各种现代消费品,因此还应该将如连锁店、专卖店、购物广场等现代流通业态延伸到农村去。有了城乡双向的流通体系,城镇化必然会更加充满活力。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有南大镇。在消费品流通方面,南大镇积极响应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一批农村连锁加盟店,极大的疏通消费品从城市到农村的流通渠道,满足了人们对更优消费品、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在农产品流通方面,南大镇针对本地经济的特色,设立了以水产品和其它农副产品为主的南大镇农贸(批发)市场。该批发市场成为当地水产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经过此市场将南大镇的柴鱼、黄鳝、甲鱼、小龙虾以及各种蔬菜等优质水产品和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农村工业化及其带动的农业产业化为南大镇的城镇化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则为南大经济增添了活力,从而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南大镇的城镇化进程。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流通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2009年南大镇财政收入约为1亿元,预计在“十二五”期间,财政收入可达

1.5亿。

农村城镇化动力缺乏是当前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遇到新问题,环洞庭湖区域也不例外。但环洞庭湖区域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资源与物产丰富,且面临着利好的历史机遇。若能从以上多个方面进行改进,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会看到环洞庭湖区域新型城镇化面貌焕然一新,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时进入新的历史轨道。
主要参考文献:
Anselin and Getis. Spatial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J]. 1992, 26(1).
Douglas Webster and Larissa Muller. Urban Competitiveness Assesent in Developing Country Urban Regions: The Road for-ward[J].Paper Prepared for Urban Group, INFUD, The World Bank,2000.
[3] I.Deas and B.Giordano,2002,"Locating the competitive city in England", Urban Competitiveness: Policies for Dynamic Cities, Bristol: The Policy Press.
[4] Markku Sotarauta and Reija Linnamaa. Urban Competitiveness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Policy Networks: Some Reflections from Tampere and Oulu[C].Paper Presented in Conference on Cities at the Millennium,1998.
[5] Paul Cheshire, Gianni Carbonaro and Dennis Hayl. Problems of Urban Decline and Growth in EEC Countries: or Measuring Degrees of Elephantness [J].Urban Studies,1998,23(2).
[6] Peter Karl Kresl and Balwant Singh.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Urban Economy: Twenty - four Large US Metropolitan Areas [J].Urban Studies,1999(36).
[7]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2。
[8] 张疑,赵民. 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J]. 城市规划汇刊,2003第4期。
[9] 仇保兴. 国外模式与中国城镇化道路选择[J]. 人民论坛,2005第6期。
[10]费孝通. 我看到的中国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J]. 浙江社会科学. 1998年第4期。
[11]李宪宝. 人力资本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作用研究综述[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年11月专辑。
[12]李世泰、孙峰华. 农村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的探讨[J]. 经济地理. 200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