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课堂教学 >童话在童话中动起来

童话在童话中动起来

收藏本文 2024-01-26 点赞:12432 浏览:5518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小学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作者在中段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中,把学生喜爱的一系列与童话有关的活动运用到学习中,在开展与“童话”有关的活动时,巧妙加入各种语文学习活动,如朗读童话、讲述童话、表演童话、创作童话等,较好地实现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的。
关键词: 童话 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

一、研究背景

(一)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需要有一个平台

《新课标》第一条就提出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板块提到: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童话课程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童话的特质和魅力使它成为一个理想的平台

《现代汉语词典》对“童话”一词这样解释: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编写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的确如此,童话独特的语体与表述特征,充满童真童趣的故事情节、优美活泼的语言,其深受儿童的喜爱。它是儿童本位的文学体裁,它的教育教学价值是小学语文其他诸多文学体裁、阅读文本无法比拟的。因此,以童话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开展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是合适的。

二、研究内容

这次实践研究主要是在中段如何基于童话,结合一系列围绕“童话”开展的活动,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使之成为辅助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
人教版中段语文教材中的童话课文分布如下:
当然,仅有课文中的这些童话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开窗放入大江来”,选取一些课外的优秀童话。

三、实施策略

(一)时间保障

利用语文课学习童话课文的时间,开展读、编童话等活动,利用班队课时间开展讲、演童话,欣赏童话电影等活动。

(二)平台保障

班级建有群及班级博客,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三)实施策略

1.朗读童话

(1)分角色朗读
就童话文本而言,角色朗读是经常使用的教学策略,主要原因是童话故事大多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讲述者是置身于事件之外的。加上童话题材极富儿童情趣和游戏精神,这使得学生容易置身于童话的幻想中,成为其中的一员,获得想象中的成就感、解放感和自由感。这些感受可以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而幻想精神和游戏精神恰恰是学生热爱角色朗读的直接原因。从语文的角度看,角色朗读不但可以促使儿童更主动地理解故事,把握形象,而且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生动的语言训练。如《去年的树》一课,课文中鸟儿在树根、门先生、小女孩的指引下一路追寻,每一次追寻,都采用了相同的语言结构,即鸟儿问——××答——鸟儿向××飞去。于是我将文本的内在节奏化为课堂的节奏,指名让学生扮演鸟儿、树根、门先生和小女孩。在一次次的对话中,学生感受到鸟儿越来越急切,于是在朗读的过程中,用急促、焦虑的语气表达了出来。这还不够,终了我还补充旁白:鸟儿向××飞去,她又累又倦,但她的翅膀无法停下,她的心头,一定不断地回响着去年她跟树许下的承诺——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会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在这样的角色朗读中,“诺言”、“好朋友”这两个词的丰富内涵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里。文本醇厚的文义,也在一次次的角色朗读成学生内心呼之欲出的情思。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udooo.com

(2)配乐朗读
在新课标的具体建议中,关于“综合性学习”有一条指出“综合性课程主要体现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不同的音乐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让人产生各异的遐想,阅读是因人产生不同的想象,因此,恰当的音乐与同类的文本相结合,可以促使学生更容易、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升华情感,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讲授《巨人的花园》一课时,我配上轻快、活泼的钢琴曲让学生读“花园充满欢声笑语”的部分,感受花园的美丽和欢乐,学生很快就能将“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这样的语句读出自己的感受;当花园被隆冬笼罩,巨人孤独度过寒冬,而春天却迟迟不来这个部分,我配上了缓慢、悲伤的旋律,让学生在旋律中感受到了花园前后的变化。显然,恰到好处的音乐为学生营造了朗读氛围,让他们在情感境界里自由呼吸,自悟自得,主动发展。
(3)为童话配音
通过课堂上的训练,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这时需要有一个更大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在课上,我告诉学生,我们要举行一个“最佳配音员”选拔活动。为了减轻学生找课外童话的负担,也为了方便操作,在童话选择上,我将目光瞄准了三下的一篇选读课文《七色花》。这是一篇由苏联作家卡达耶夫写的经典的童话,在网上也有较好的动画片版本。对这个童话,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感到信心满满,加上能当上“最佳配音员”的诱惑,许多同学都报名参加。在正式选拔那天,效果出奇的好,为“珍妮”配音的孩子音色甜美,语言天真活泼;为“老婆婆”配音的孩子演绎了老婆婆神秘的感觉;为“男孩”配音的孩子诠释了男孩残疾时的落寞,恢复正常后的欣喜……学生通过给童话配音,不仅读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在配音中不自觉地对童话文本进行了解读,对人物进行了分析。

2.讲述童话

中段的孩子已基本具有将整个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的能力。利用班队课时间,我们开展了“讲童话故事比赛”的活动,选出了由两名老师、三名学生组成的评委团,还制定了详细的评分表,如下所示:
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以隆重的仪式进行表彰,颁发奖状。

3.演绎童话

在新课标第二学段的目标中,关于综合性学习有这样一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童话故事曲折有趣,语言简洁生动,符合儿童的语言表达习惯。通过肢体扮演,可以满足儿童游戏的自然天性。学习童话,学生最喜欢扮演童话中的角色,表演童话的情节,在充满趣味的情景中学习,用“玩”的方式开展语文的综合性活动,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1)哑剧表演
哑剧就是脱开语言的交流,用神态和动作等表现内容的一种表演形式,它比较适合对话少,神态、动作丰富的文本。老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演的过程中抓住故事的重点词语,用神态、动作来表现,把重点词语的“神”外显,引导学生“演”中“悟”,“悟”中“演”。如学习《小木偶的故事》这一课时,当学生演到小木偶在向熊警官解释书包被抢的经过却因为自己的笑而得不到他的理解时,作为表演者的那种痛苦的表情和无助的神态让学生都为他感到着急。这时,学生才真正体会到人世间只有笑这一种表情往往是不够的,要想得到生活中最真实的东西还要具备更多的表情。这样表演,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领悟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课本剧表演
“课本剧”是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将其改编成能够通过教室或舞台表演的戏剧小品或小型话剧。在三年级的童话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表演童话课本剧的经验,而且兴致高昂。在学习完四上第三单元后,我们决定开展一次“课本剧表演”活动。课本剧表演要求学生熟悉课本内容,透彻了解剧中人物。无论是语言表述、肢体展现,还是面部表情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同学们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从选材到编排,从道具准备到人员的组合,都精心设计,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学们利用午休时间进行排练,将一片小小的树叶、一张普通的纸片制作成表演的道具。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员们配合默契,全身心地投入,有声有色,台下掌声连连,场面精彩纷呈。或许同学们的演技还不够精湛,略显生涩,或许道具不如专业的那般精美,但是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语文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
课本剧《小青石》 课本剧《小木偶的故事》

4.创编童话

新课标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童话习作是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它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1)续编童话
续编是对原童话作品的深加工。刚开始让学生进行续编时,教室里一片嘘声,这是由于学生不自信。一开始,我选择了比较简单的内容,让学生抓住课文的留白,展开想象,进行续编,字数没有很严格的要求,重点是有自己的想象。在学完《七颗》一课后,我抓住课文中最后一句“那七颗越飞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让学生续写。
看到大家撰写的情况还不错,我在班上大力表扬,读了很多同学的文章。在有了成功的体验后,同学们对于续编的热情空前高涨,于是我趁热打铁,又进行了训练,并且在难度上有了提升。如在学完《小木偶的故事》一课后,我引导学生展开这样的想象:小木偶有了蓝鼻子女巫的帮助,拥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又踏上了去大千世界旅行的路程。一天,他来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国家,名叫“不笑国”,在那里每个人的脸上都看不见笑容。他在“不笑国”里会有哪些遭遇呢?请你续编下去。续编故事点燃了学生想象的火种,创作的热情。
(2)创编童话
慢慢地,学生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厚,会自己尝试编一些童话。虽算不上大作,但对于孩子来说,这已是一个突破,孩子们的生命已经与这些有趣的童话融为一体。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一颗“写作”的种子,总有一天会茁壮成长。
(3)写童话诗
让中段的孩子写童话诗,的确有点强人所难。但是,我们要无限相信学生的能力与想象力,只要我们能给他提供一个台阶,能让他试着往上爬,他就会给你创造一个惊喜。如在学习四上园地三中童话诗《雨中的树林》时,我先让学生进行仿写。如果说仿写是创作的一个台阶的话,那么,仿写时应该给学生一个台阶。于是,我先启发孩子进行一句话的仿写,写出“谁在干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了”,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学生不觉得有很大的负担,利于操作。有些孩子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柔软的花瓣铺在地面上,小蚂蚁运食物累了还不忘在上面歇一觉。”“细雨淋过的果实更加可口,调皮的猴子边吃边打着跟头”……慢慢地,学生觉得自己有了能写一首完整的童话诗的能力,创作的越来越强烈。班中有一个叫朱雨欣的孩子,一个学期就创作了20多首童话诗,并将精选的放在班级博客中与大家分享。

5.交流童话

除以上实践活动外,在班中,我们还开展了“共读童话”、“童话读书报告交流会”、“赏析童话电影”、“玩童话游戏”等语文综合

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udooo.com

性活动。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校的“儿童课程”、“电影课程”、“儿童文学作家进学校”、“木偶剧演出”等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素材和机会。学生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接触语文材料,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展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四、研究成果

回顾这一历程,基于童话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我感到充实而幸福。因为有综合性实践活动,孩子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师自身在不断成长,童话教学因为有了如此丰富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显得更加生动,更加受到学生的喜欢。

(一)学生:在课程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1.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讲童话故事比赛,为童话配音,交流读书心得和电影的观后感受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交流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各抒己见,每个同学都有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自然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在童话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续编童话、创编童话、仿写童话诗。虽然文章并不一定很成熟,篇幅不是很长,但是在长期的写作练习中,学生自然提高了写作能力,语言更流畅了,表达更清楚了。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区级读书征文比赛中多人次获奖,班中的《萧山日报》小记者更是多次发文。在班级博客中,孩子们踊跃发表自己的博文。

2.朗读能力

童话有趣、生动、想象丰富、奇特,激发了学生读的。在一次又一次用朗读唤醒童话的过程中,他们的领悟能力大大提高,他们与作家跨时空、跨地域地交流,真正地走进童话,走入故事。在一篇篇美好的童话的浸润中,学生的诵读能力大大提高。在学校的小主持人选拔中,我班两位选手获得年级组第一名;在学校“革命故事演讲比赛”中,有两名选手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在校第四届读书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红领巾广播“我爱朗读”节目,全班有35个学生参加节目,其中有18个学生被评为“校园朗读之星”。

3.想象能力

一篇篇童话,一首首童话诗,如同学生用丰富的想象力精心制作出的面包,散发着香甜的味道。通过活动,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想象能力得以提高。

4.合作能力

各活动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编排剧本,制作道具,拍照,写班级活动报道……在合作中孩子们意识到,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因此,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品质、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增强。

(二)教师:在课程实践中发展专业能力

引导学生开展活动,老师要有更高的专业素养,既要有科学知识,又要有对童话文本的解读能力,对电影的赏析能力,还要有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活动,笔者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了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童话素材,笔者加强了专业阅读,还进行了网络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丰厚了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
综合实践课程标准.
[3]儿童文学教程.

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