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学 >> 临床医学 >红细胞不同保存时间库存红细胞携氧能力变化

红细胞不同保存时间库存红细胞携氧能力变化

收藏本文 2024-01-28 点赞:24711 浏览:10959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背景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手段,而红细胞是其中用量最多的血液成分,由此对于输注红细胞的功能进行评价十分重要。不同库存天数的红细胞由于红细胞贮存损伤的发生,其红细胞数量在不断减少,功能在不断下降。但是,目前临床治疗中仍将库存0d至库存35d红细胞的功能视为相等,无疑会影响输血治疗效果。由此,明确红细胞以体内采集出来到输给患者这一体外保存历程中红细胞的功能变化规律对临床输血有重要指导作用。目的通过设计制作红细胞有效携氧量体外测定系统及检测条件的摸索设定,测定库存悬浮红细胞在保存历程中携氧能力的转变情况,建立红细胞携氧能力相关评价指标与库存时间的数学模型,并初步进行临床预实验,为进一步明确不同保存时间红细胞的功能剂量、实现红细胞量化输注、提升红细胞输注的治疗效果提供实验数据。策略1.红细胞有效携氧量体外测定系统及检测条件的设定:通过浅析比较不同充气条件下、不同红细胞样本浓度、不同pH值条件下样本血气结果,得出最适检测条件。2.库存红细胞破坏情况浅析:随机选取6袋库存红细胞,分别在库存0、7、14、21、28、35d运用Trinder反应测定FHb、生化浅析仪测Na~+、K~+浓度。3.不同保存时间库存红细胞携氧能力变化:随机选取6袋库存红细胞,分别在库存0、7、14、21、28、35d留取样本,测定有效携氧量(Q值)、P50、2,3-DPG、Na~+-K~+-ATP酶。4.红细胞携氧能力数学模型的建立:运用SAS8.2(TS2M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浅析,得出红细胞携氧能力与库存时间的数学模型。5.临床实践:选取两名孪生地中海贫血病人,两人前后两次分别输注库存3d、库存17d的悬浮红细胞各1单位,每位受血者所用血液均来自同一献血员,观察输血前后血气、血常规结果变化情况。结果1.体外测定红细胞携氧能力条件设定:将红细胞保持在固定的模拟肺循环的氧分压(100mmHg和40mmHg), pH值应在7.0-7.1之间,温度(37℃),运用血浆作为悬浮介质,红细胞浓度设定为3.5×1012/L。2. Na~+离子浓度随库存时间延长而降低,K~+离子浓度和游离血红蛋白随库存时间延长而增高,库存红细胞在0-35d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转变极微小,至储存末期库存血液的血红蛋白减少不足0.1%。3. Q值、P50、2,3-DPG、Na~+-K~+-ATP酶随库存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到保存末期分别为库存0d红细胞的49%、71%、41%和15%。4.对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浅析,以Q值为因变量Y,库存时间为自变量X,得出回归方程为Y=4.367-0.066X;以P50为因变量Y,库存时间为自变量X,得出回归方程为Y=28.346-0.234X;以2,3-DPG为因变量Y,库存时间为自变量X,得出回归方程为Y=1.875-0.030X;以Na~+-K~+-ATP酶为因变量Y,库存时间为自变量X,得出回归方程为Y=4.534-0.127X。5. Q值和P50完全线性相关(r=0.99943)。6. Q值与库存时间、2,3-DPG、Na~+-K~+-ATP酶有着回归联系,其多元线性模型为Q=5.457-0.925×2,3-DPG﹢0.142×Na~+-K~+-ATP酶-0.076×T(库存天数)。7.病人输注库存3d红细胞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PO2、SO2增加值与输注库存17d红细胞后增加值比较有显著差别。结论1. Q值测定水平可以作为库存红细胞携氧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并可根据其变化计算不同库存时间红细胞的携氧能力。2.随库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携氧能力不断下降,库存前2周其携氧能力下降的尤为显著,至贮存末期其携氧能力仅为0d红细胞的50%。关键词:红细胞论文血液保存论文携氧功能论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7-8

    中文摘要8-10

    Abstract10-13

    前言13-16

    第一部分 红细胞有效携氧量体外测定装置设计及测定条件设置16-33

    第一节 红细胞有效携氧量体外测定系统制作16-19

    1. 材料16

    2. 策略16

    3. 结果16-17

    4. 讨论17-19

    第二节 红细胞有效携氧量体外系统测定条件设置19-29

    1. 样本悬浮介质的设置19-24

    1.1 材料19-20

    1.2 策略20

    1.3 结果20-22

    1.4 讨论22-24

    2. 样本红细胞浓度设置24-26

    2.1 材料24

    2.2 策略24

    2.3 结果24-25

    2.4 讨论25-26

    3. 样本 pH 水平的设置26-29

    3.1 材料26-27

    3.2 策略27

    3.3 结果27-28

    3.4 讨论28-29

    第三节 库存红细胞破坏情况浅析29-33

    1. 材料29-30

    2. 策略30-31

    3. 结果31

    4. 讨论31-33

    第二部分 不同库存时间红细胞携氧能力测定33-45

    第一节 有效携氧量和 P_(50)的测定33-38

    1. 材料34

    2. 策略34-35

    3. 结果35-36

    4. 讨论36-38

    第二节 2,3-DPG 和 Na~+-K~+-ATP 酶的测定38-41

    1. 材料38

    2. 策略38-39

    3. 结果39-40

    4. 讨论40-41

    第三节 红细胞携氧能力数学模型的建立及临床实践41-45

    1. 材料42

    2. 策略42-43

    3. 结果43

    4. 讨论43-4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