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格式 >锡剧艺术特点与角色行当

锡剧艺术特点与角色行当

收藏本文 2024-04-11 点赞:25594 浏览:11902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锡剧初名滩簧,发源于无锡,由山歌小调演变而成。早期曾用采茶灯、花鼓戏的方式演出,故又被称作“花鼓滩簧”。解放后,锡剧在表演艺术、音乐唱腔、舞台美术设计等方面有很大改进和提高,成为江苏省的主要剧种和华东地区的三大剧种之一。
【关键词】锡剧;艺术特点;角色行当
1003-6652(2012)01-0045-02
无锡是锡剧的诞生地。清道光年间锡剧就流行于无锡农村,民国初年进入城市。锡剧初名滩簧,发源于无锡羊尖、严家桥一带农村,由山歌小调演变而成。早期曾用采茶灯、花鼓戏的方式演出,故又被称作“花鼓滩簧”。解放后,经锡剧艺人的共同努力和其他文艺工作者的帮助,锡剧在表演艺术、音乐唱腔、舞台美术设计等方面有很大改进和提高,成为江苏省的主要剧种和华东地区的三大剧种之一。

一、锡剧的历史沿革

锡剧是在太平天国前后由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合并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在滩簧阶段,一般都以它经历的三个重大演变过程来划分,即为:对子戏、小同场戏、大同场戏时期。

(一)对子戏

凡由二人一对,一男一女同场演唱的称单对子戏;由二男一组、二女一组同场演唱的称双对子戏,进而又有一出戏独立演出的散对子戏和合数出为一本连贯性演出的本头对子戏。演员在田头或是打谷场上演唱,后来才用四张方桌拼合,或用椿凳、门板、寿材板之类拼搭成戏台。演唱时,旦角先出场,唱四句头开篇,唱时用小步子扭斜角方向,换位走向另一台角,这种变换位置的唱法叫走四方,是照顾到多方面的观众,至今还保存在传统表演程式中。

(二)同场戏

又可分为小同场和大同场两个阶段,小同场是在农村演出时的产物,而大同场则是进入城市以后的产物,这是锡剧发展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小同场戏时期,大约是在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二十余年间。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政府有关当局,也视滩簧伤风败俗、俚俗,多次下令取缔。滩簧艺人被迫向外地流动。沪宁铁路于光绪末期建成后,沿线农民、小手工业者大量涌进上海谋生,为滩簧进入大上海创造了条件。
1914起,滩簧艺人袁仁义、孙玉彩、李庭秀、过昭容、周莆艺、王嘉大等先后进入上海,初期只是走街串巷或进茶馆酒楼演唱,1916年,袁仁义、李庭秀、邢长发等组班称无锡滩簧,在年底进入天外天游艺场演出,之后又转入大世界三楼;另有孙玉彩、王嘉大、周甫艺等组班称常州滩簧,于1919年进入小世界(劝业场)等地演出。1921年常州班改名常州文戏,无锡班改名无锡文戏。同年,常帮艺人周莆艺和锡帮艺人过昭容合议,两帮合作于先施公司游乐场同台演出。从此两帮合流,统一改称为常锡文戏。

二、锡剧的艺术特点

锡剧音乐富有江南水乡民间音乐的特色,柔和抒情,清快悦耳,唱腔曲调基本上是上下句的板式变化体结构,这种板腔体式,可在上下句之间插入一段或长或短的“清板”(近似朗诵),并有男、女分腔的显著特点。

(一)锡剧的曲调

锡剧的主要曲调为〔簧调〕,后又创造了一些新腔,增加了板式变化,尤其是〔大陆调〕从单一曲调成为变化丰富的腔类。此外,锡剧还吸收了江南的大量民间音乐,改编了〔南方调〕、〔陈调〕、〔新金陵塔调〕、〔柴调〕等。
1、簧调是江南山歌融合苏州弹词曲调发展而成的,旋律优美流畅,长于抒情。有老簧调、簧调慢板、老旦反弓调等十多种板式。
2、大陆调是锡剧第二主要唱腔,源于武林班的“大锣板”(也称“大陆板”),开始仅上下两句,后仿簧调曲式结构,创造了“清板”。
3、南方调原为“南方歌剧”的主要唱腔。30年代至40年代,上海一度出现多种类型的“南方歌剧”,主要在游乐场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音乐工作者与演员密切合作,对锡剧音乐风格进行统一加工,并分清主次,先后改编和创作了多种板式唱腔,如“簧调”腔类新创了新簧调、芥菜花调、簧调流水板、反宫簧调等;“大陆调”新创了紧拉慢唱、大陆流水板、二八板、垛板、慢三眼板、新大陆调、弦上调(大陆反宫调)等板式,使它从单一的曲调发展为仅次于“簧调”的另一腔类;“玲玲调”除新创男腔外,也发展了流水板、自由板等板式。此外又吸收江南的民间音乐,改编了〔南方调〕、〔陈调〕、〔新金陵塔调〕、〔柴调〕、〔洪发调〕、〔乱鸡啼〕等曲调。

(二)锡剧的舞台艺术

1、伴奏乐器上,主要以正、副二胡为主,琵琶、三弦、扬琴为辅,箫、笛等管乐器也开始伴奏唱腔。
2、表演上,锡剧在发展到古装戏为主后,主要参照京剧的表演程式和艺术手段。部分剧团还聘请京剧和昆剧演员进行辅导,学习京、昆的舞蹈身段、形体动作,向载歌载舞、唱做念打方向发展,但一般仍以“唱”为重点。
3、舞台美术方面,常锡文戏时期均仿效京剧,采用“守旧”和一桌两椅。建国后,除部分传统剧目外,多参照话剧的舞美设计,古装戏化装兼用越剧小头面和京剧大头面。
在采用幕表制时期,有一批常用套语,形成表现各种人物和事物的“赋予”,约四十余篇。如《金殿赋》、《公堂赋》、《花园赋》、《喜娘赋》、《叹穷赋》、《码头赋》、《灯赋》等,甚至“忠孝节义”、“风花雪月”、“渔樵耕读”等都有赋子。

三、锡剧的角色行当

(一)锡剧的角色行当虽有分工,但较粗略,分为几个发展阶段

对子戏阶段,男角称“上手”(或称“左口”),女角称“下手”(或称“右口”)。
小同场时期,角色增多,角色行当已由对子戏的“三小”发展为小生、老生、滑稽(丑)、老旦、花旦五行。
大同场时期,进一步分行,小生有“风雅”、“文武”之分,老生有“家庭老生”、“文武老生”、“奸雄老生”之分,滑稽有“潮流滑稽”(演唱时事新闻)、“呆派滑稽”(又称“冷面”,以阴噱见长)之分,老旦有“家庭老旦”、“彩旦”之分,花旦有“青衣悲旦”、“文武花旦”、“闺阁花旦”、“花旦”、“小旦”(又称“丫头旦”)之分。

(二)各行根据不同角色,又分成各种小行

1、小生:分风雅小生、文武小生、反派小生(亦称“滑稽”小生)

风雅小生扮演各类青年书生,重唱工,如《珍珠塔》的方卿等;文武小生扮演各类青年武将,文能唱、武能打,如《五虎平西》的狄青等; 反派小生扮演各类纨绔子弟,唱腔多为大段〔中急板〕,如《何文秀》的张堂等。

2、老生:分家庭老生、文武老生、奸雄老生

家庭老生扮演员外、官员一类角色,重唱工,如《珍珠塔》的陈培德等;文武老生扮演各类将帅,亦要能唱能打,如《换刀杀妻》的李广等; 奸雄老生 扮演各类阴险奸诈的官员,唱念都用虎音,如《五虎平西》的庞吉等。

3、滑稽:分潮流滑稽、呆派滑稽(亦称“冷面滑稽”)

潮流滑稽扮演各类诙谐风趣人物,善于演唱当时当地新闻,如《盘陀山烧香》的单宝林等;呆派滑稽扮演各类呆傻、憨厚人物,善以“阴噱”取胜,如《双珠凤》的来富等。

4、老旦:分家庭老旦、彩旦

家庭老旦扮演各类心地善良的老年妇女,重唱工,如《珍珠塔》的方杨氏等;彩旦扮演正直泼辣或虚情检测意的中老年妇女,表演上能唱能做,动作灵活,如《何文秀》的杨妈妈等。

5、花旦:分青衣悲旦、文武花旦、闺阁花旦、花旦、小旦

青衣悲旦扮演各类端庄稳重的贤妻良母,重唱工,如《铡美案》的秦香莲等;文武花旦扮演各类青年女将帅,要文能唱、武能打,如《三请樊梨花》的樊梨花等;闺阁花旦扮演各类官家千金或名门闺秀,唱段较为细腻、文静,如《西厢记》的崔莺莺等;花旦扮演各类风流妇女,唱做都较为放荡,如《天雨花》的辛含春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www.udooo.com

等;小旦扮演各类美丽窃窕的少女或聪明伶俐的丫环,唱做都较为活泼,如《玲珑女》的李翠英等。
(责任编辑:张 贝)
收稿日期:2011-12-2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