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格式 >对于对职业院校物流管理教学方法

对于对职业院校物流管理教学方法

收藏本文 2024-04-02 点赞:6358 浏览:2221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题来源: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苏州市职业学校物流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课题编号:110702667]。
作者简介: 顾文瑾(1986—),女,江苏苏州人,本科,经济学学位,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经济。
摘 要: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景下,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向社会输送专业型人才是值得职业院校认真探索的理由。教师的教学策略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本文就对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策略展开探讨,希望借此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职业院校;物流管理;教学策略
2009年,物流业被列入中国重点扶持的十大振兴产业,其市场前景是广阔的。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怎么写作产业。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如何培养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适应物流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职业院校急需深思的理由。下面本文就如何改善物流专业的教学策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物流人才理由展开探讨。

一、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特点

所谓物流,就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它包括运输、储存、搬运、分拣、包装、加工等多个环节。因此此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物流概论、采购与供应管理、国际贸易概论、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实务、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物流体系的总体流程,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是一个应用性强的综合学科。
例如,在仓储管理实务的课程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从书本上了解到仓储活动的作业流程,还因具体掌握仓储设施设备,如叉车、堆高机、手持终端等的操作策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全面掌握仓储作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目前状况

从近年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已经就业的物流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存在着以下两个理由:一是缺乏娴熟的专业技能,二是对比较复杂的工作,尤其是管理工作,缺乏独立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可能是由于现在的传统教学策略与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策略之间的偏差导致的。
目前,学生普遍反映物流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得过多,实践课程很少,而且主要以教师讲授方式为对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主,教学过程也不够生动,学生学起来提不起兴趣,很是枯燥。例如,物流管理概论、供应链管理等课程,教师普遍使用的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策略,学生被动充当知识接收器,疏于独立深思和分析,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培养。

三、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策略的探讨

针对以上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的目标不仅局限于传授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独特的分析理由、解决理由的策略,提高其专业技能。事实上,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宗旨,结合此项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国内外许多的物流专业教学策略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1 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推动的一种教学策略。即采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等策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其创造能力。
例如在《物流管理案例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分析IBM的采购管理案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4—6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通过自主分析得出企业经营存在的理由、解决策略和最终效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阐述、讨论、归纳总结,最后掌握了物流案例分析的策略,教学效果良好。通过讨论与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增进了师生关系。教师通过与学生沟通信息,了解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理由,因材施教,提高了教学效率。

2 案例教学法

单纯的理论教学往往比较枯燥,教师要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具体的理由情境中深思探索,加深其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当然,在运用这种教学策略时,也要注意案例的选择。如果选择一些非常经典的案例,很多内容可能已经转变为理论知识,再讨论反而会让学生感觉枯燥,因此要注意案例的时鲜性和学生的兴趣。
在供应链管理这门学科中涉及的概念很多,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如讲到VMI库存管理策略时,教师可以引用雀巢和家乐福的VMI的运作模式进行讲解,因为雀巢和家乐福都是学生熟知的企业,零售业又比较贴近生活,学生兴趣较浓。这样有利于教师将理论融入案例中,深入浅出,有理论,有实践,可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项目教学法

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深思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深思,认真探索。项目教学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整个项目中只是起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
例如,在学过采购管理课程中的供应商选择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检测定模式,如某家企业要寻求合适的供应商,有多家公司可供选择,让学生对每一家供应商进行SWOT分析,最终给出确定结果。为了促使学生团体合作精神的养成与沟通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布置多人为一组共同参与此项目的研究。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不同的分工,分别就供应商的财务状况、怎么写作质量、企业背景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小组演讲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就自己负责的部分进行阐述。在座其他同学可以就本组学生的分析提出理由,建立互动。通过研究项目,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锻炼其应用知识、分析归纳及表达交流的能力。这种策略在国外的课程教学中被普遍引用且教学效果良好。4 实践教学法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对实践性要求极强的专业。课程涉及的设备及流程比较复杂,单靠课堂教育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能给学生物流设备进行现场操作,不仅可以提高知识的传递速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把握程度。因此,学校应该加大物流实训中心的建设力度,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操作的平台。
另外,职业院校还应多组织学生到物流企业参观、实习。一方面,通过参观,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物流活动包括装卸搬运、配送、储存等的工作流程,熟悉物流设施设备的工作原理。另一方面,通过下企业实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物流企业的工作环境,以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从而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有一个明确定位,找出差距,结合自身情况回到学校修正、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应该将实践训练与国家职业证书相结合,倡导学生积极参加物流相关资格证的考试,如助理物流师、物流师、叉车证、商务单证、报检员等相关证书对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这样既可以检验和考查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又可以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5 角色模拟法

在学生拥有一定物流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采取角色模拟法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增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分析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所谓角色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将角色扮演、对话练习和情景教学融为一体的,能够将学习和兴趣结合起来的仿真模拟演习教学法,具有仿真性、参与性、互动性等特点。如采用啤酒游戏来让学生体会供应链中信息的传递,让学生分组扮演供应链中的不同角色,通过几轮练习,让学生熟悉了供应链管理的流程,发现了在信息传递中发生的牛鞭效应,从而进一步讨论分析。
另外,ERP沙盘、物流沙盘等模拟沙盘也是角色模拟教学法的一种运用。在沙盘模拟中,通过让学生扮演企业的不同角色如CEO、营销总监、生产总监、采购总监等,来模拟与客户的实际业务,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模拟操作。在企业运作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的理由,通过小组分析讨论的策略一一。经过几轮运作,使学生了解企业经营中的实际状况,了解各个角色的岗位职责以及在运作中应注意的理由,把理论和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这种仿真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角感和责任感,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和创造能力。
四、总结
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型物流人才,教师的教学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如互动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角色模拟等教学策略,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当然,这些教学策略的引用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从探索中总结经验,不断挖掘更多更好的教学策略,推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 王欣兰.高等院校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J ]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 (4):66—67.
[2 ] 王 静.《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 J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3 ] 莫高兴,张尔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 J ] .高教论坛,2006(5).
[4 ] 王郁葱.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初探 [ N ] .现代物流报,2006(4): 19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