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开题报告 >有关于二十电视摄像注意“二十忌”与在剪辑运用

有关于二十电视摄像注意“二十忌”与在剪辑运用

收藏本文 2024-02-22 点赞:6937 浏览:2119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日常拍摄过程中,拍摄日常经验总结出来的拍摄时应该注意的几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电视摄像 注意事项 二十忌 剪辑
一、引言
电视摄像是一门艺术,有着自身的基本规律,这种规律就是电视记者在拍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但是,我们在收看电视节目和审片中。常常发现一些记者拍摄的画面,违背了电视摄像的一般原则。使人看了很不舒服,留下了遗憾。我总结自己采访录像时的经验,同时借鉴电视前辈的教导,结合审片中发现的问题,把电视画面构图和运动摄像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出电视摄像二十条禁忌。

二、电视摄像应注意的方面

一忌“七扭八歪”。如果我们拍出来的画面水平线不水平,垂直线不垂直,画面中的人或物向一边倾倒,这种“七扭八歪”的画面非常难看。
有些记者习惯于用肩膀做摄像机的水平线,因为人的肩膀是大约15°的斜面而不是平面,所以靠肩膀找水平的办法不是可靠的,必须要用寻像器的边框来找水平。
二忌“面壁思过”。当对画面中的人物采用侧面构图或斜侧面的、构图时,人物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性—— 或者面向左边画框边缘或者面向右边框边缘。如果人物目光向右,而头部的位置又贴近右边画框,空白留在左方,就好像是一个人正在“面壁思过”。
三忌“横线切脖”。拍摄人物时,不注意处理背景中的横线——如地平线、水平面、电线、墙裙线、物品横向的轮廓线,往往会使背景中的横线处于人物脖子的位置,造成“横线切脖”。
避免“横线切脖”的办法是改变机位高度。一般是把横线安排在人物肩膀以下,如果把横线安排在人物头部或头部以上,看起来也不太舒服。
四忌“顶天立地”。有些电视画面中的人物全景,头部紧顶着画框上沿,脚紧蹬着画框下沿;有些建筑物上下两条轮廓线紧挨着画框上下沿,挤的满满实实,这就是所谓的“顶天立地”。
五忌“缺边少沿”。“缺边少沿”是指拍摄中景和全景时,主体应该保留的轮廓线被基础画面之外。有的会场全景,会标两头各挤出一两个字;有的人物不是缺一只耳朵就是没有额头;有的建筑物本来是按全景景别取景,却是“缺边少沿”,全景不全。
六忌“顾此失彼”。我们常常可以在屏幕上见到这样的中、近景画面:会议主席台上的三、四位领导同志、靠画框左右边的两个人往往是“半拉身子半拉脸”。这种“顾此失彼”的画面,是由于记者在摄影构图时只顾了中间的拍摄对象,忽视了旁边的人物。
七忌“头重脚轻”。有些摄像记者在画面构图时有“头重脚轻”的习惯,往往是把人物、景物都挤在画面的上半部,而画面的下半部却闲置不用。
八忌“刀光剑影”。我们又是可以在屏幕上见到这样的画面:人物靠近门窗,由于门窗框产生暗影,阳光射到人物脸上,使人物的脸部黑一块、白一块,这就是拍摄人物应避免的“刀光剑影”。
九忌“杂草丛生”。当画面中的主要人物与背景中的枝干状物体重叠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人物的头顶上长出“一棵树”——人物头部恰好与背景中的树干在一条垂直线上;或者人物头上支出一根电线杆——人物头部与背景中的电线杆在一条垂直线上。这就是电视摄像中所忌讳的“杂草丛生”。
十忌“哆哆嗦嗦”。有的记者使用摄像机上的自动变焦开关或手动变焦杆时,主意不定,在拍摄推镜头或者拉镜头时,由于用力不匀,拍出来的画面“哆哆嗦嗦”——推拉过程不是平稳的“匀速运动”,而是忽动忽停,煞是难看。
克服“哆哆嗦嗦”的毛病,我们在拍摄时尽可能选择自动变焦方式,使用用力均匀。必须使用手动变焦时,就应特别静心掌握好手推拉变焦杆,始终保持匀速运动。
十一忌“空洞无物”。“空洞无物”是指记者在运动摇摄和移摄技巧时,起幅和落幅画面内容是充实的,但摇移运动过程中画面却缺乏实在的内容,甚至是空白,根本没有表现主题的画面内容。
造成摇移运动过程中画面“空洞无物”的原因,是记者违背了摇摄、移摄的基本规律,把两个互相之间缺乏必然联系、本来应该分别拍摄的画面,硬要用摇、移手法连在一起。
十二忌“起落不稳”。有的记者在运用运动摄像技巧时,没有起幅固定画面,开机就是推、拉、摇、移;或者没有落幅固定画面,推、拉、摇、移尚未到位就戛然关机。这样“起落不稳”的运动摄像给后期画面剪辑带来很大

摘自:毕业论文摘要范文www.udooo.com

困难—运动镜头与固定画面无法隔离剪接在一起。剪辑理论上要求“动接动”“静接静”,而在实际操作上,绝大多数是固定画面与固定画面的剪接,运动镜头的剪接也大都是运动镜头首尾固定一两秒长度的起幅、落幅的相剪接,纯粹的运动镜头在运动过程当中作剪接点的情况是极少的。
十三忌“运动随意”。有的记者在运用运动摄像技巧时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面对拍摄对象,采用固定摄像还是运动摄像,要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决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扛起摄像机就是推、拉、摇、移,画面没有稳当的时候。特别是电视新闻片在短时间内容较多画面的需要,又使人看起来眼花缭乱,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十四忌“犹豫不定”。“犹豫不定”是指在运动摄像时,推、拉、摇、移的落幅位置不准确,有的未运动到位就落幅,当感觉到落幅未到位,就接着再往前运动一点;有的拍摄摇镜头落幅过了头。一发现过了头, 就赶紧往回摇一点。这种情形,反映了某些记者在运动摄像寻找落幅位置时,“犹豫不定”的心理状态。
十五忌“或快或慢”。有的记者在运用运动摄像时,运动速度太快,使人目不暇接,根本看不清运动过程中的画面内容;有的有太慢看起来磨磨蹭蹭,拖泥带水,使人看了很不舒服。
十六忌“主体游移”。拍摄主体在画面的位置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游移不定,甚至出画,有以下两种情况;
(1) 对处于运动中的拍摄主体取景范围小,只是运动主体的局部出画——如人物正在动作的胳膊或手拿的物品挤出画外,或人物由坐而站时,头部除了画面。克服这种毛病,要求记者对运动主体的取景宜大不宜小。
(2)用跟摇、跟、移手法跟摄运动主体,由于摄像机的运动速度快于或慢于主体的运动速度,致使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游移不定,甚至出画。克服这种毛病,除了取景范围不要太小以外,还要注意使摄像机运动速度与拍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大体一致,同时注意掌握运动主体速度的变化,以把握好改变摄像运动速度的“提前量”。
十七忌“长焦摇晃”。有的记者经常肩扛摄像机,在远距离用长焦镜头拍摄物体。由于长焦镜头容易使画面晃动的自身特点,即使摄像机扛得再稳,也免不了画面摇晃。
十八忌“越过轴线”。轴线规律要求电视记者在拍摄带有明显方向性的物体,特别是运动物体时,摄像机机位不能越过检测想轴线180°范围,否则,就是“越轴”。
十九忌“没有主题”。记者在拍摄时要充分运用画面语言。画面语言就是这幅画面所要求表达的主题,告诉观众什么。这就要求记者在拍摄时要熟练地掌握摄像技巧,注重特写、近景、中景的拍摄,处理好主体与配体的关系,做到主题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二十忌“背影重重”。有的记者在拍摄领导慰问、视察等新闻时,由于跟在领导后面拍摄,拍回的画面全是背影。
当然,不是说不能拍摄背影,有些画面时需要背影的。电视摄像技术,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只懂理论不能动手操作的学生是不合格的,而只会操作摄像机,没有自己的思想,不会艺术性的创作与发挥,也是不行的,所以只有将摄像与编辑思想结合在一起才能拍出更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王利剑.电视摄象技艺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傅正义.影视剪辑编辑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任金州 高波.电视摄像造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4]陈刚.电视摄影造型教程.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