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开题报告 >试谈农民增收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和农民增收设计

试谈农民增收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和农民增收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3-18 点赞:17692 浏览:7395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通过对发展县域经济的意义和规律的分析,结合对贵州省织金县农民收入的调查,分析了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具体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县域经济;农民增收;欠发达地区
2004年、国务院以1号文的形式,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加收入和提高增加收入的能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效益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2011年5月27日,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强调国家扶贫开发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局,提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从扶贫开发的要求来看,贫困地区发展县域经济既显得尤其重要,又必须建立在有效实现农民增收的基础之上。否则既没有脱贫动力,也没有脱贫能力。本文以全国工商联对贵州省织金县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就贫困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对促进农民增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发展县域经济的意义

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的行政区划型经济,具有特定的地理空间,区域界线明确。县域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开放性,但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受当地政府的经济调控,却以市场为导向。县域经济虽然是依据县级行政区划定义的,但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县级行政区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县域经济已经开始突破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县域经济与农业划等号。实际上,县域经济不仅是农业经济,而且涉及经济领域的各个产业。调查数据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县域经济与农民增收相辅相成,关联密切。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政府加强对农业建设、农村改造的投入,为农民发展经济、扩大经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市场,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农民生产经营活动本身就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涉农产业的发展,农民跳出农门,发挥地缘优势,发展起各种小型制造业和怎么写作业,丰富了县域经济的内容,提高了县域经济的品质。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广大农村正是借助于乡镇

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www.udooo.com

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城镇化步伐和农民生存环境的根本改观,这些事实证明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才能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小城镇发展有了经济基础,农民就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1、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农业是县级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民是县级城市人口的主要组成,农业是县级城市的主要支柱,也是国家稳定的根本。配第-定理揭示的一般规律,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得到过验证,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民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在增加自身收入的动力驱动下,大部分人逐步脱离原有的农业耕种模式,进入到工业企业及第三产业就业;少部分留下来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通过土地租赁,集中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实现规模经济,进而提高收入水平。要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而减少农民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农村工业化,工业化水平低是绝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比如在织金县,仅仅依靠农业发展不可能克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土地与人口之间的尖锐矛盾及县级财政困难、农民增收迟缓、农村发展严重滞后等各种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依靠工业化来解决。

2、城市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产业发展促进了县级城市政府税收和财政收入增加。一方面是进城务工的农民通过获取劳务性工资提高了自身的收入水平,在城市中衣食住行的消费拉动了需求;另一方面是包含房地产和怎么写作业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县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怎么写作的供给。贫困地区县级城市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摘掉了贫困县帽子,不再依赖上级政府的补贴,经济进入到良性的发展轨道,更有实力打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更有能力兼顾公平,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客观上达到了农民增收的效果。县级城市作为区域的增长极,会使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在县域聚集,进而能够吸引在大城市务工农民的回流。一旦本乡本土的环境能够满足这些有技术、有经验、并且有一定财富积累的农民自身发展的需要,就会使他们离开大城市回到家乡,运用打工时学到的知识、技能及积攒的财富,加入到本地先进的企业或选择自主创业,进一步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3、招商引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初期,政府往往困扰在缺乏资金、技术、市场和人力资源等方面。这就需要政府跳出原有固化的思维模式,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充分利用县级的优势资源,如地理资源、农业资源、产业资源等,提供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招商引资,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要充分认识到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能够为县域经济注入活力。民营企业的贡献不只是体现在税收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吸收农民就业上,农民有了工作,有了收入来源,增收就有了保障,社会稳定就有了基础。

4、特色化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贫困地区往往由于交通不便,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发展缓慢,大量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地方领导意识到发展县域经济就是要有效利用本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文化背景,选择有比较优势,有别于其他地域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地理区位的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开发“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的特色化经济,发展和形成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

三、农民收入情况调查分析

通过对贵州省织金县138户农户的调查问卷分析(参见表1,135户农户的调查问卷填写了收入信息),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欠发达地区农村农民实际收入情况。即中国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生活水平尚处于低位,大部分还是处于新的贫困线(2300元)与全国农民纯收入平均线(6977元)之间,占60.7%,可能发生返贫的概率较高,特别是处于织金县农民年纯收入平均线(3772元)以下占62.22%。而占17%农民超越了全国农民平均年纯收入。 在调查的138份的农户中,经营性收入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参见表2)。同时,2011年总收入较2010年有较大增长,2012年的转移性收入增加较大,主要是由于政府增加了财政补贴力度。
从不同类型的农户收入情况看,专业户年总收入最多,符合其经营土地面积最大的实际情况。贫困户的年总收入中,劳务性工资收入占比最大,经营性收入较少,这与他们进行生产经营的土地面积不多相符合。在转移性收入中,专业户最低,一般农户最多,贫困户次之。2012年上半年,政府加大了对专业农户的支持力度,同时增加对一般农户财政补贴,支持其进行新农村建设。
调查显示,劳务型工资收入是贫困农户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发展小微企业等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是扶贫开发的不可或缺的渠道。
农民增收的增量部分不断提高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生产经营的盈利效率;二是劳动务工收入的提高。前者不仅需要农户家庭提高素质和勤奋劳动,而且需要周边地区消费市场(包括产业链下游)、生产怎么写作、融资供给、技术支撑等环境因素的不断改善;后者则更加倚重多种经济的共同发展。尤其像织金县这样土地匮乏的地区,土地并不能成为支撑农民普遍增收的基本条件,需要尽力放大县域经济的体量,大力发展工业、怎么写作业,包括小微企业,以为转移出土地的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非农劳动报酬,创造更多的创业机会。

四、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对织金县调查中反映出的情况,影响农民增收主要有六大因素。
第一,劳动者素质。欠发达地区,农民家庭不仅是基本的社会单元,也是基本的经济单元。其所具有和涉及的各种生产要素决定着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知识层次对农民创富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从不同学历的农户2011年平均家庭总收入情况看,户主高中文化程度的收入最高,达到6.33万元,其次为初中,为4.87万元,小学为3.46万元。文盲年收入最低,仅为1.32元,不到小学文化农户的一半。专业农户在高学历农户中的占比较大,大专和高中文化水平中的专业户占比分别为100%和71.43%。
第二,产业选择。从行业选择看,在本次调查中,住宿餐饮业只有一家农户,属于规模相对较大的农户。批发零售业的收入也较高,达到了15.17万元;其次为家禽养殖,为5.9万元;大田作物种植业收入不高,仅为2.89万元。收入较高的行业集中在怎么写作业领域,而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的年收入相对不高。市场规律发挥作用和竞争程度越充分的领域,农民收入往往就越高,而越是传统的领域,农民收入就难以增长。
第三,生产资金。资金支持和扩大养殖规模被认为是主要增收手段。缺乏资金被认为是影响收入的主要原因,其次为项目、技术和劳动力。向亲朋好友借贷是农民解决资金不足的主要方式。
第四,县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农民增收的来源,以及在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农民成为市民的转变过程中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
第五,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发展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门路和就业机会,将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小微企业的创办人本身就是农民,而许多小微企业更是农民家庭组成的经济体,是家庭经济的另一种模式。
第六,集体经济。农民组织程度低是欠发达地区农村阻碍提高农民增收能力的一大因素。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当地农民对先进生产方式的思想认识问题,也存在着对集体经济的认可和态度问题。

五、县域经济对农民增收影响的分析

以织金县数据为例,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4.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万元,占生产总值的18.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0.6万元,占生产总值的41.2%;第三产业增加值30.0万元,占生产总值的40.5%。表明织金县是以工业和怎么写作业为主的发展格局。第二、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里快速发展的速度已经超越了第一产业。由于县域经济的启动,招商引资初现成效,许多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住房得到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民逐步得到了发展的实惠。
2011年,贵州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145.35元,比上年增长19.4%。织金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29元,比2010年增长27.22%。可见织金县已经实现较大增幅,而且织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支撑因素是务工收入,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营造创业氛围,实现农民工务工转移,消化吸纳失业半失业人口是未来重点工作之一。
织金县2011年财政总收入162189万元,比上年增加48634万元,同比增长42.8%。其中税收收入88012万元,增加9891万元,同比增长12.66%。织金县财政收入来源相对单一,主要是煤炭税费支撑,旅游业、第三产业及非资源型工业贸易业贡献及其微弱,全年财政收入横向比较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同处毕节地区的金沙县财政收入已达到30.17亿元,而其人口总量比织金县少41.7万人(注: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金沙县户籍人口为6

6.9万人,同期织金县为108.6万人)。

从织金县的财政支出来看(参见图1),2011年财政总支出29.7亿元,其中主要投向了教育、农林水事务、一般公共怎么写作、住房保障和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分别占总支出的19.4%,13.0%,12.4%,11.7%和10.5%,五者合计达到67%,可以看出织金县非常重视民生事业,把支出重点都投入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公共事业上。且2011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较2010年大幅增长了134.1%,远远高于城镇增长的35.4%。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县域经济发展了,有助于农民生活的改善

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udooo.com

和收入的提高。
六、结论
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影响农民增收有六大主要因素,县域经济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县域经济为繁荣农村经济提供了重要保证。农业及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怎么写作体系健全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以及农业的基础地位才更加巩固;也只有县域经济发展起来了,带动了农村的商业、生活怎么写作业的发展,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二,县域经济是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进的重要基础。城镇的发展以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县域经济发展了,才能促进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而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又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市场基础。城镇化水平越高,土地基础设施利用率就越高,使用边际成本就越低,资源的利用率就越充分,经济主体间的交流就越多,产业间自然会形成相互衔接的链条,人流、物流、信息流、产业链的互动性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会出现以农兴城、以城促农、城乡联动,农民不仅进得来、留得住,而且可以将城镇的文化、科技、信息向农村扩散,更好地发挥“辐射源”的作用。
第三,县域经济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县域经济发展了,就能够为当地的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让城镇成为务工经商的农民新的就业平台。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可以避免农村人口过度集中到大中城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中城市就业压力和社会管理的压力。
第四,县域经济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务工收入越来越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主渠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要增加收入必须转移到城镇或者是非农产业。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推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门路和就业机会,将成为农村增收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陈厚义,刘斌.贵州县域经济现状及发展对策[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3.
蒋焕洲.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0,8.
[3]高焕喜.县域经济有关基本理论问题探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5,4.
[4]凌耀初.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3,12.
[5]郭素良.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J].嘉兴学院学报,2005,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