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研究方向 >关于语文性课外阅读

关于语文性课外阅读

收藏本文 2024-03-17 点赞:27668 浏览:13018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针对目前学生阅读能力较低、阅读面狭窄等现状,思考成因并寻找对策,从而总结出:必须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出发,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学生的阅读现状。结合多年来的思考与实践经验,笔者谈几点设想与尝试,提出一些建议与做法,于教育同仁商榷。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阅读是语文能力的基石,语文素质的高低同能否扩大阅读面有很大的关系,这是许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同时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最感头痛和棘手的问题。因为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初中生都不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他们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少得可怜。我国的这一轮课程改革,必将使基础教育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坚持与时俱进,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我想,如果语文的阅读教学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的分析上,那么,即便是学生对于教材上的文章结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背得滚瓜烂熟,而课外阅读却很少甚至没有,这样的阅读教学其实等于是纸上谈兵。

一、寻根探源

中学生课外阅读面狭窄,阅读能力低下,已成了一个既定的事实,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与课业负担偏重有关。

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使中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课业负担偏重,往往整天埋头于课本、题海而无暇他顾,根本无心也无力进行课外阅读。而且,对于少数喜欢阅读的学生,家长、老师还不时出来反对,禁止他们读“闲书”,这使得他们的读书热情遭到了扼杀。
2、与阅读

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兴趣缺乏有关。
中学生阅读面狭窄,除了缺少时间以外,还与缺乏兴趣有关。所以,即使是在较为空闲的寒暑检测期间,他们用于阅读的时间也仍旧很少。其实,文学具有不确定性,同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作品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建构,读者在其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作为读者的主体性和作品作为阅读文本的多解性,从而讲有余而悟不足,析有佘而辩不足,学生就没有充分的机会去体会、感悟、想象、创造,那么也就不会有主动阅读的,慢谩地就对阅读泯灭了兴趣。

3、与社会文化氛围有关。

毋庸讳言,现在我们的社会文化、读书风气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当今世界处于信息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等于是向学生们完全开放了整个世界。过去,书籍是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现在,光盘、录象、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接受方式多样化,而且直接作用于视听,相比之下,书籍阅读就显得枯燥乏味;这些以视听刺激为主的信息接受方式使我们的学生语言感受能力退化,从而削弱了他们对文学阅读的兴趣,并形成恶性循环。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该对学生深入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引导他们在阅读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阅读兴趣。

二、对症下药

1、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战场,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才是根本的、有效的途径。我们所要提高的虽然是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但课外问题要在课内抓。所以,如果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还是照本宣科、老调重弹的话,学生就将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师首先应把课本上的阅读教材上好了,讲活了,学生才会有兴趣将之延伸到课外。
2、推荐奇文、美文,疑义相与析。初中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所以教师应挑选一部分优秀作品,推荐给学生,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研读。例如,笔者在教学初三学生时,碰到一道课外阅读理解题,语段出自余秋雨的散文《都江堰》,但只节选了开头部分,学生看了之后感觉云里雾里,意犹未尽,笔者认为这时向学生推荐余秋雨的散文是一个好时机,于是把余秋雨的《都江堰》全文印了出来,人手一份,然后安排了较多的时间来一起分析、研讨这篇文章。在整个阅读过程当中,笔者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
(1)自读,初步感知。要求学生自己默读,有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查阅工具书,自己答疑。
(3)合作互助,互相解答疑问。学生把自已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的—些问题提出来,看有没有同学能帮助解答。因为有很多问题本身就是没有答案的,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再次阅读,进—步整体感知。
(5)介绍作者,推荐其他作品。教师在介绍作者的有关情况及其作品时,学生可能就会有较大的阅读兴趣,自己也会去寻找一些相应的书来看。
3、小范围内营建良好的阅读氛围。班级这一小环境的阅读氛围通过努力引导是可以营造的。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指导学生购写书籍,并互相交流。对学生手头上的书籍进行管理、调控、尽可能地让人们多读好书,远离肤浅和庸俗。
(2)举行读书报告会,以说促思,以说促读。学生阅读后,会有一种要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的,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定的时间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交流各自读书的体会和心得。这样既消化了内容,又促进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影视对比阅读,从而进行评价、鉴赏。有的名著已有影视作品,如四大名著等,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精彩片断,并引导学生将之与原著相对照,比较异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评价鉴赏能力。

三、探讨与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分析和实践,笔者对探究性课外阅读问题还有一些想法:
1、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后继学习能力。阅读是一个人终身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如果从小就被限制或者扼杀,那么将会贻害无穷。
2、阅读教学更应重视人性的回归。学生所接触到的阅读作品,应更能体现其文学性和人文性,而不应是枯燥的教材。
3、教师应更重视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其实在学生身上,有着我们所不知的巨大的学习能力,我们所要做的,更重要的是开发、挖掘这种潜能,而不是包办代替。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