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研究方向 >《廊桥遗梦》中弗朗西丝卡心理学解读

《廊桥遗梦》中弗朗西丝卡心理学解读

收藏本文 2024-02-17 点赞:24144 浏览:10846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廊桥遗梦》是根据美国作家沃勒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影片,该片以其对婚外恋情的探讨和对中年人心理情感的体现受到了观众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结合影片和原著,本篇从心理学角度对弗朗西丝卡初遇罗伯特时性本能的萌发,到互生情爱后本我和超我的强烈冲突,以及她和两位男士的爱情进行剖析。从而使我们认识,心理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而社会情境将强烈地影响着个体的行为。
关键词:《廊桥遗梦》;性本能;本我;超我;爱情
1674-9324(2012)08-0273-02
《廊桥遗梦》上映于1995年,当年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十部影片”之一。这是一部内涵深刻的社会,故事采用倒叙手法,通过子女阅读母亲去世后留下的书信讲述一段埋藏了几十年的恋情。故事发生在1965年,生活在衣阿华州麦迪逊郡的已婚女人弗朗西斯卡?约翰逊,与一位自华盛顿前来麦迪逊郡寻找七座廊桥的《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偶然相遇并相爱,尽管两人深爱着对方,但是面对无法逃避的责任与现实,最终选择回归各自的生活。

一、无意识动机探析

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非常关注无意识,即不能够被意识到的信息的储存处。你可能在不了解原因或者说不确定导致一个行为的真正理由的情况下做出某一行为。他认为,你内心的一些你所不能接受的冲动也在寻求释放。性本能是个体无意识里的本能冲动,它是对自己喜欢异性的一种倾慕与怜惜的性行为。性欲也是爱的体验中一个重要方面。影片中弗朗西斯卡初见罗伯特时,这种无意识就开始起作用。当充满自由气息的罗伯特出现时,激活了她长期压抑在内心深处的自我。片中运用了许多镜头展现弗朗西斯卡对这个非常有男人味的男人的渴望,下面这个场景原著中虽没有描述,影片却极好地将其展现。夏日的夜晚,弗朗西斯卡送走罗伯特,百无聊赖地合上书,摘下眼镜,手指轻轻触脸,孤寂地晃着摇椅。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行为能够被人所意识不到的驱力引发。行为里透出和不安,这也仅仅是潜意识性欲的流露(前奏)。然后,弗朗西斯卡起身,一只手倚扶廊柱,一只手轻柔地抚弄衣领,微闭双眼,全然沉浸在自我的性欲抚慰中(开端)。接着,她走到廊沿边,解开衣带,敞开睡衣,迎着夏日晚风,任由其“触摸”她的肌肤(发展)。镜头继续向前推移,回到房间,弗朗西丝卡对着镜子欣赏自己的。瞬间,她拿出纸笔写下了那张别在廓桥上的邀请小诗()。这一系列的行为以层层推进的方式将主人公潜意识性本能得以挖掘和窥探。

二、人格结构的解读

本我被快乐原则所支配,无限制地寻找内心满足能随时被实现,而不考虑这种行为是否被社会认可。这种快乐特指性、生理和情感方面。超我体现着一个人的价值观,包括从社会习来的道德、态度,它与“良心”的概念相对应。超我是个体的理想状态,即想让自己努力成为的样子。现实中超我和本我经常发生矛盾,本我想要做快乐的事情,而超我则坚持做那些认为正确的事情。自我受现实原则的支配,调和本我冲动和超我需求之间的冲突,自我会尽量折衷以满足两者的需要。然而,当本我和超我间的冲突非常激烈时,自我便很难制定出最优方案。弗洛伊德描述了本我和超我之间无休止的战斗,这在作品里有深刻的表现。结婚20多年的弗朗西斯卡早已是典型的家庭主妇角色,多年平静乏味的生活隐藏了她内心深处的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渴望变化、渴望,直到罗伯特的出现激活了她潜藏的本我。于是本我和超我的矛盾也便越演越烈。阶段一,本我完全冲破超我的框限。弗朗西斯卡对着镜中的身体,坚决地写下叶芝的诗“白蛾舞动翅膀时若想晚餐,今晚收工后来,随时皆可”。随后她顶着黑夜驱车赶往罗斯曼桥,将字条贴在桥上。阶段二,本我和超我的博弈。清早罗伯特在小咖啡馆喝咖啡,遇到的事情让他体会到小镇传递小消息的威慑力。于是,他打电话给弗朗西斯卡确认他们的见面是否妥当,是否会给她带来困扰。弗朗西斯卡犹豫了片刻,本我和超我之间进行了快速的搏斗。这一点影片表现较为肤浅,原著却对弗朗西斯卡的内心有深层的坦露。弗朗西丝卡思忖着这个问题。她愿意跟他一道去(本我),但是有人看见怎么办,检测如理查德知道了,她怎么跟他说?(超我)杉树桥与新的公路平行,在河上游的五百码处,是水泥桥。她不会太引人注意,会吗?不到两秒钟,她决定了。“好吧,我愿意。不过我自己开我的卡车去那里跟你会面,什么时候?”(自我)自从上次通话之后她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但是她已下定决心。“不,我想看你工作,我不担心闲话。”她实际是担心的,但是身上有某种东西在主宰着自己,要做冒点风险的事。不管付出什么代价,她就是要到杉树桥去。(本我)阶段三,超我和本我的激烈战斗。弗朗西丝卡和理查德进城采购东西,正是大雨滂沱,浓雾弥漫,她看见了伫立雨中的罗伯特。十字路口,他的车子刻意停在他们的前面,透过车窗,她依稀看见罗伯特弯身去拿东西将它挂在后观镜上,是她送他的项链。这一刻起,她的心随项链摇晃,本我和超我进行着波澜壮阔的决战。她的右手紧握车把,手掌一张一合,有力而缓慢地扭动,车把似一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手指的张合代表超我和本我较量的结果,车把角度的转变

源于:论文封面www.udooo.com

代表本我暂时的胜利,缓慢到终未开启则说明超我的决心。本我和超我的战斗似排山倒海般冲击着她的神经,这一幕将这种冲突演绎到了极致。自我始终无法制定出最优方案,直到罗伯特驱车而走,弗朗西丝卡公然痛哭,本我和超我的残酷斗争终以超我的强大而告结束。

三、爱的体验

人们渴望爱情,为它而生,因它而死。爱情早已成为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那么,什么是爱情?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Sternberg,1988)认为爱情是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三边(不等长)分别是:、亲密和承诺。(如图1-1)。
图1-1
亲密,在关系中指彼此真诚、理解,感到亲近。在爱的关系中它属核心成分。是在爱情关系中带来强烈情绪体验的驱动力,性和可能是最显著的表现。承诺指投入和奉献,包含两个含义:短期内,指爱一个人的决定。在长期的关系中,指维持这种爱的承诺。这是爱情中最理性的成分。斯腾伯格根据这三种成分各自存在与否,区分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爱,其中有:空洞的爱,只有责任,没有和亲密;浪漫的爱是和亲密,但相互没有责任;完美的爱是爱情的最高体验,包含了亲密、和责任这三种爱的成分。间能够彼此愉悦、接纳对方,且都为这种爱长期的维系而努力付出。弗朗西斯卡和丈夫属于空洞的爱,少女时随丈夫远嫁到麦迪逊县封闭的小镇,多年过着平淡而单调的生活,乡村文化的局限和狭隘约束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得这里缺少亲密的关系,没有。另外,理查德本身就不解风情,原著中有描述,如:“理查德对性生活的兴趣不太经常,大约两个月有一次,不过很快就结束了,是最简单的,不动感情。”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的爱属于第二种,他们有和亲密,来自互相的倾慕和欣赏,性最为直接的表明这点。两个人心灵和肉体的结合促使亲密关系的发展,彼此的倾心交谈则是最好的例证。承诺,爱情中最理性的成分,它的伟大不言而喻。
四、思考
1.心理学在生活中。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不仅《廊桥遗梦》中蕴含着心理学知识,许多作品同样如此甚至更为深刻,如《美丽心灵》、《幸福来敲门》、《盗梦空间》等。这越加表明,生活中随处可见心理学。然而,时至今日,心理学在中国还是一门没有完全成熟起来的学科,在众多人的眼里,它是神秘和高不可攀的。甚至有许多人提到心理学,会联想到病态、神经质、抑郁等特质,或者偏执地认为它仅是教人读懂人心,想当然地认为心理学是研究这方面的学科。这不仅是对心理学的误解,更是无法使心理学真正在本国土壤茁壮成长的缘由之一。作为一门学科,心理学的目标是“在适宜的水平上客观地描述行为,解释产生行为的原因,预测行为何时发生,以及控制行为以改进生活质量。”⑤它关注对个体的研究,探求每个人的发展,致力于个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这一目标表明,心理学与个体的生活紧密相连。
2.情境的力量。社会心理学中探讨“社会情境”在控制人的行为方面的威力。社会场景的微小特征都可能对个体想什么、怎么做产生显著的影响。无论是罗伯特打电话确认弗朗西丝卡是否该去赴约,还是她自身本我和超我的斗争,都反映社会力量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情境或道德如何发挥作用从而限制个体的行为,个体的态度又如何熔化在社会大熔炉中。无论是哪种文化,道德的力量在无形中以强大而不可逾越的屏障限制着个体的行为。选择,是个体的权利,但选择是有代价和条件的,个体不能无视这些而任由本我的驱动,这如同信仰,如果没有它的约束,无论是哪种社会,可能都是一盘散沙或是一片蛮荒之地。
参考文献:
(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M].王垒,王甦,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394.
徐光兴.中外电影名作心理案例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14.
[3](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侯玉波,乐国安,等,译.第8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33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