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图书馆 >> 情报计量 >试议新型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

试议新型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

收藏本文 2024-04-11 点赞:5855 浏览:2026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和数字资源的建设作为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校 图书馆 现代化
高校图书馆以其特有的形式和内容,承担着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怎么写作的职能。也以其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先进和管理手段,舒适的阅览环境,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着巨大的支撑。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等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也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水平,通过现代化手段进行职能和怎么写作的创新,深化和发展图书馆的怎么写作功能,增强图书馆综合实力,是目前高校图书馆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
1 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概念
图书馆现代化,就是应用现代技术,按照信息社会的要求,组织、开发和管理图书馆各项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优质信息怎么写作。具体来说,图书馆现代化就是信息存储数字化、传输手段网络化、管理制约智能化和人员素质现代化。其本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传输、应用知识和信息资源,使图书馆的怎么写作功能更强和收益更多的一个动态过程。
2 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实践表明,建设数字图书馆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参与,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实现图书馆现代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1 数字化资源建设。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主要包括馆藏文献数字化、购写数字化产品和网上文献资源馆藏化三个方面。目前,在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硬件设施和技术与国际上的差距并不是很大,而惟独在最重要的“内容”方面,我们与国外差距很大。今天我们讲“数字鸿沟”,它已经不再是指信息技术和网络硬件上的差距,而是指信息资源和数字化内容的严重不平衡。因而,数字化资源建设势必成为我国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核心。我院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主要以购写数字化产品为主,自建馆初期购写了20万册超星电子图书建立本地镜像站,至今短短9年时间,我院图书馆已拥有电子图书48万册,14年万方电子期刊6600种,使得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总量超过150万册(件),初步实现了电子资源与纸质文献同步发展和有机整合。
2.2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数字图书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和外界联系,和其他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有信息交换才能成为真正的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必须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每个数字图书馆不可能拥有世界上所有的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走联合的道路,不联合就谈不上数字图书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是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因此,图书馆各界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新型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讨和开展了实际的工作,例如我们所熟知的CALIS、广东省珠三角图书馆联盟、资源整合平台等等。在广东省高校图工委高职分委会的组织和策划下,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也建立了自己的联盟,充分利用广东省所有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现有资源,通过文献传递的文献,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更好的为广东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科研怎么写作。
2.3 专业人才的培养。图书馆的变革要求图书馆员的角色也要随之变化。除了传统的文献收集、整理与提供怎么写作外,在网上资源越来越庞杂的情况下,图书馆员应发挥自己所掌握的获取信息的技能和开展信息咨询的本领的优势,扮演信息工程师或顾问的角色。图书馆员还要承担起教育和培训读者的任务,起到网络资源导航员的作用。可见,现阶段对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其要求也更趋向于发挥整体的作用。总而言之,只有建设一支思想素质、信息意识和技术能力都过硬的专业队伍,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对馆员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意识,同时,可以通过脱产进修、举办短期学习班、组织经常性的业务学习、参加学术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等不同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馆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3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
实现自动化管理是图书馆的必由之路,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更是图书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一套完善优秀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校园管理高效、实用的重要体现。从当前一些主要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发展情况来看,可把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分为采访子系统、编目子系统、流通子系统、联机书目查询子系统、期刊子系统等几大模块。我院图书馆早在建校初期2004年7月就引进了北京邮电大学研制开发的“MELINETS现代电子化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了文献资源的现代化管理,并在后期进行了硬件的升级和软件的二版升级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水平,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为读者提供更好优质怎么写作。
4 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
随着移动网络的不断发展和移动终端功能的不断完善和扩展,手机作为移动终端的重要代表,已经成为继报纸、无线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络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媒体。图书馆应用移动通信怎么写作所产生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图书界的研究和探索的重点和方向。通过手机移动平台,进一步拓展了图书馆的怎么写作和功能,使读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应该说,基于移动信息怎么写作的手机移动图书馆系统,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必将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手机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将使图书馆更好地为读者怎么写作。其提供的实时性、随时性和个性化将大大提高读者对图书馆怎么写作的满意度。手机移动数字图书馆系统必将随着无线信息技术的进步,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4.1 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内容和怎么写作模式。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内容和怎么写作模式随着的移动通过技术的发展和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而不同,大体包括四种。
4.1.1 以短信方式怎么写作的手机图书馆。以短信方式怎么写作的手机图书馆是指读者通过手机以发送短信的方式接受图书馆提供的各项短信怎么写作,其中就包括图书到期通知、已借图书查询、书目检索、图书预约、续借延期等等。同时也可以利用短信方式提供文献参考咨询等个性化怎么写作,这样就进一步拓宽了图书馆的怎么写作功能,增强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这种手机图书馆怎么写作方式除了要求图书馆所使用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开发相应的功能外,还要求移动通信供应商的支持,做好相应系统的对接和写作相应的短信套餐。例如我院图书馆所使用的MELINETSⅡ系统本身就有相应的功能,但由于软件开发商与我们当地的移动通信供应商未能达成协议,以导致此功能无法使用。据了解,北京地区和山西地区用户可以正常使用该项功能,同时图书馆方面不需要承担任何短信费用。4.1.2 通过建立手机图书馆网站。在高校现在几乎所有的师生都已经拥有手机,而且是时时刻刻带着手机,这就使得读者随时随地查看图书馆信息成为可能。随着3G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新型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完善,图书馆作为一个立足于读者怎么写作的行业,应紧跟技术发展的脚步,通过应用新技术拓宽怎么写作功能和范围,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传统的网站是不适合手机直接访问的,通过建立手机WAP图书馆网站可以真正实现读者随时、随地访问所需要的图书信息。因此手机移动图书馆也被誉为图书馆的第二生命。
4.1.3 建立手机WAP检索系统。目前,绝大部分手机移动图书馆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从所推出的怎么写作来看还是以短信怎么写作方式为主。前面也已经提到,短信怎么写作方式除了需要移动通信供应商支持外,还有信息检索功能不尽人意等等一些弊端,所以就出现了手机WAP检索系统的开发和利用。以我院图书馆使用的北创软件MELINETSⅡ为例,目前就正在原WEB检索系统的基础上开发手机WAP检索系统,基本上能实现原WEB检索系统的主要功能。使得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对馆藏信息进行查询等操作。
4.1.4 建立电子文献手机移动图书馆。由于现有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提供的电子文献资源不能直接用于手机移动图书馆的应用,这就需要电子文献资源供应商或图书馆自身对电子文献资源进行显示模式的转换、格式的转换、文件和内容的剪辑等处理,才能使电子文献资源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进行阅读,同时还需要支持Android、Windows Mobile、Iphone等现阶段的主流手机操作系统。
今年4月6日下午,由广东省高校图工委主办,超星数字图书馆承办的“移动图书馆应用与云图书馆技术创新研讨会”在广州隆重召开。来自全省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中职及医院图书馆共32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中国移动图书馆的发展与未来,主要就建立电子文献手机移动图书馆的相关理由进行了讨论和研究。这进一步说明了图书馆界对移动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真正作用上的移动图书馆,不仅要能实现基于WAP网站怎么写作的手机图书馆的功能,例如到期提醒、预约借还等,更要实现馆内数字图书馆门户的集成,实现本馆纸质、电子资源在移动设备上的一站式检索与全文移动阅读,还要实现与省乃至全国云怎么写作体系的集成,实现馆外资源的联合检索与文献传递怎么写作,使读者能够检索、传递得到本省内乃至全国各图书馆的丰富信息资源,要让任何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能够利用任何图书馆的任何信息资源,建立一个人人拥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知识天堂。
参考文献:
[1]胡少杰.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发展策略初探[J].兰台世界,2010(02).
[2]王岚.试论新型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模式[J].沈阳大学学报,2001(03).
[3]戈仁婷.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理由与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1(1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