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七年级数学教学 >语文必须要有自己理性定位题目

语文必须要有自己理性定位题目

收藏本文 2024-04-11 点赞:15908 浏览:6971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对于基础教育阶段而言,“语文”这个概念的内涵不宜太复杂,就该特指中小学生手中语文教科书的语言内容。鉴于这样的认识,这里我们不妨就给“语文”下一个更接近实际的定义: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广大中小学生在校学好语文、学会做人,掌握运用语言的本领所凭依的教科书中的语言内容。由此,我们不妨也给“语文教学”下个定义:语文教学就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语文教科书中的语言内容所进行(包括从教科书出发)的教学生学好语文、学会做人,掌握语言运用本领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语文”和“语文教学”这两个概念理性地回归本位,其意义可谓重大。

一、“语文”定位理性了,语文教学的本务自然就务实、简约了

目前,语文教学大纲把“语文”表述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这个定义内涵过于宽泛,并没有揭示出中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实际上中小学阶段(也应该包括大学阶段)的学生所学的所有学科都应该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对学生的发展和提升有益。定义过于宽泛,自然也就给“语文”穿上了华而不实的“迷彩服”,导致语文什么都像就是不太像自己。当然,中小学语文学科也确实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但若反过来讲,说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东西就只等于中小学语文学科,恐怕就极荒而特谬了。多少年来,我们就是用这个所有学科的“共性”来简单化地定义“语文”的,严重丧失了中小学语文学科这个特殊对象独特的本质属性。这样一来,“语文”也就自然成了“万能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就是不怎么装“语文”)。这样一来,语文教学就自我膨胀了,也就什么责任都来往自己肩膀头上扛了,结果是越来越不像“语文教学”,净干些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的事情。近些年来,什么人性教育、人格教育、生命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悲悯教育、公民教育、环保教育等,乱花变幻迷人眼、蛊人心,语文教育、母语教育被大打了折扣,导致“人文教育”泛滥成灾,语文教学效率严重下滑,害了学生也害了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面对这样的现实,笔者认为,如果真的能够像前文所阐述的那样,让“语文”归于本真和理性,我们也就不难让“语文教学”同时回归本真和理性了。如果“语文教学”回归了本真和理性,语文教学的本务也就自然会变得明确、务实而简约了,即教学生学好和会学语言,掌握运用语言的本领。这种本领具体包括听说读写思能力,听读是语言内容输入的能力,读写是语言内容输出的能力,思维则是介于“听说”和“读写”之间的语言加工能力。

二、“语文”定位理性了,语文教学活动自然就返本归真了

近些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出现了一些背离“语文”本质的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语文”和“语文教学”的定性和定位不够理性。在笔者看来,语文教学活动出现太花哨、太喧闹、太漂浮、太离谱等一些偏离甚至抛弃本务的问题,一线教师所负的责任应该不大。实事求是地讲,在广大一线教师的心里(甚至包括其他学科的教师),“语文”也早已被等视为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语言内容了,一提起“语文教学”也就自然会想到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来组织的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退一步讲,如果我们当初就能够理性地看待“语文”和“语文教学”,并从一线教学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和探索,恐怕课标的一些表述也就不会那么玄奥、离谱了,教材的选文和体例也就不会脱离“语文”的本质和“教学”的实际了,一些“专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玄虚、离奇的“创新思维”了,广大一线教师也许就会更踏实,更务本,更从容了。可见,“语文”长期定义得过于宽泛和模糊,应该是“语文教学”长期定位不理性、“语文教学”的本务长期争吵不休、莫衷一是的根本原因;同理,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不务正业、随意盲目、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也应该是“语文”定位的长期不理性。检测如“语文”理性地定位了,“语文教学”自然也就都本真、理性地归位了。果真如此,语文教师也就清楚自己到底是干什么的了,也就会理直气壮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了。同时,课标制定、教材编写、教学研究也才有可能随着大气候的不断改善而返本归真,并反过来再促进语文教学的返本归真,素朴务实,健康发展。可惜的是,我们“语文人”总是不能够统一这样的认识,一些人总爱自视神圣,不务正业,种别人的田

摘自: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荒自己的地。如果仍继续这样下去的话,那我们所输掉的将不仅仅是“语文”和“语文教学”,更是学生赖以安身立命、发展创造的母语教育,更是学生幸福美好的未来!

三、“语文”定位理性了,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曾讲,中小学各学科,唯有语文这个学科可以任人指手画脚、说东道西,因为似乎语文谁都可以教,谁想怎么糟蹋就怎么糟蹋!对此,笔者认为,“语文”属性、定位、任务不明才是问题的关键,或者说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是非不断,左摇右摆,任人折腾,效率低下。近年来,“泛人文化”课堂教学倾向就很严重,教师动辄就架空课文组织学生现场合作探究,讨论并发表“独立见解”,致使语文教学的本务意识严重缺失,教学效率下滑。例如,架空课文、人云亦云地声讨周朴园的“虚伪和狠毒”(就好像这个人物就没有一点真心和无奈似的),大赞祥林嫂具有“争取婚姻自由”的叛逆精神,大批朱自清的爸爸“违反铁路交通法”,大谈“奥巴马上台当总统是马丁·路德·金领导黑人进行斗争的胜利成果”,等等。所有这些怪现象,都与“语文”的理性定位教学的本务不明很有关系。课堂45分钟是有限的,不务正业用时过多,自然就严重削减了教学生学好和会学语文的时间,再加之教学的应试化倾向一直都很严重,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就很难令人满意了。这里要强调一点,笔者这样讲,并不意味着反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强化人文教育,非但如此,笔者甚至认为当下一些语文教师做得还很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学必须要承担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使然,关键是语文教学绝不直截等于人文教育。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教语文的前提下,在完成语文教学本务的过程中有机地融入人文教育,让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人文教育。因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天生的统一、自然的融合,不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是要看他是否真的觉悟,真的自觉践履。

源于:论文格式排版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