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七年级语文教学 >课程微课程

课程微课程

收藏本文 2024-02-15 点赞:2501 浏览:853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发现老师们对微课程的探索,大都还处在初级阶段,对微课程具体怎么制作、怎么实施还是众说纷纭,各有侧重。那微课程究竟应该怎么制作才能抓住教学内容最本质的核心,才能真正达到促进教育教学的目的?让我们听听李玉平老师的意见。
李玉平:国内微课程的领航人。他没上过大学,从民办教师、校长、教研员、主任、专业学者到自由学者;从农村到城市;从内蒙到北京……是一位真正的“草根专家”,同时兼深圳龙岗教师进修学校、湛江市教师培训中心、湖北宜昌天问教育等机构高级顾问。
从教30年来,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丰富的经历和多年的积淀让他对教育改革有了非常深入的体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研究体系:
◇追问细节,提出三小研究:基于“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
◇回归简单,首创“微课程”、“AB案”、“微信”,让研究变得简单。
◇主张快乐,实践“快乐”与“体验”“嵌入”,形成一种新的研究文化。
◇架构系统,系统的建构、系统彼此嵌入,通过系统让发展更平稳与持久。
说起“微课程”,先从我的一段经历讲起。
2001年,我所在的海勃湾区成为内蒙古首批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当时大家的热情很高,各种培训也多,但课堂改革并不顺利。新课程的理念大家都认可,就是苦于不知怎么操作,特别是具体的细节,如“小组合作占时间”“学生不会互相帮助”“作业质量不如意”——于是,我们开始了“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研究,简称“三小”研究。
2005年,我的工作开始发生变化,先去北京中关村四小,后以自由学者的身份调回鄂尔多斯东胜区教研中心。这时各种实验基地多了起来,跟着我们做研究的人也多了起来,这时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传播——怎么将我们的研究成果传递给大家?
2006年开始,我们开始建设网络论坛、博客……但感觉远远不够,一方面,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整段的学习时间越来越少,大家急切地呼唤一种简单便捷、有趣高效的成果载体;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为新的学习方式创造着新空间……
在这种背景下“微课程”应运而生了,我理解的它是介于文本和电影之间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文件。长度在5分钟左右,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没有解说。文字在300字左右,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音乐根据内容,以轻音乐为主,画面干净简洁。学习时,大家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引发思考。
微课程的传播方式多样,除了电脑、手机等多媒体学习,还可穿播于学校例会、研讨会其间,简单易用,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实现“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 微课程内容——关注细节、深度思考、开拓视野
我们现在说的微课程在教育领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指向教育教学,一类指向学校发展。不论哪一类,内容上都是直指具体问题,引发大家的深入思考,帮助大家开拓视野。

1.教育教学类微课程

这是微课程的主要部分,主要帮助教师发现真问题,推荐真策略,研究真故事。
(1)追问细节——小现象发现真问题
微课程《一张照片》讲了一个习以为常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有人举手,有人没举,一般我们感觉举手的就是会了。如果反问:“真是这样吗?”就会发现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举手”除了可能会了,还有下面可能:“以为会了,但事实上不会”、“本来不会,为了某种功利”、“不确定会不会,只是看到人家举,我也举了”。同样,没有举手的除了“真不会”,还有“不确定是不是正确”、“担心说错、担心同学笑话或教师批评”、“不想回答”多种可能。
教育就这么复杂,这样的剖析会给教师新的思考。不论什么改革,都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寻常中发现不寻常——有问题不一定有研究,只有追问到真问题,研究才算得上真正开始。视角的背后就是对教育的理解深度,换句话,小现象微课程将理论化为问题——理论找到了落脚点。
(2)推荐策略——小策略解决大问题
这是最受欢迎的微课程,直接告诉大家教学策略。例如,有打造书香校园的,《书香班级五招》:书香大擂台、书香接力赛、书香海报展、书香小剧院、书香陷阱;基于作业管理的,《检测期作业十招》,介绍了十种检测期作业:亲情家谱、亲情短信、成长的足迹、春节策划、生活连环画、听奶奶讲那过去的事、十件大事、成长档案等;基于班级管理的,《开学五招》:班级开学典礼、开学相片(档案留痕)、开学礼物(共设蓝图)、

中专毕业论文www.udooo.com

自我名片(个性展现)、提醒栏(监督共进)……
策略微课程有新意,让教师在静心思考时又感觉似曾相识。只有基于已有,才能高于已有,提升教师熟悉的策略,才能真正达到改革教育教学的目的。
(3)开发小故事——还原真实情境
“问题”微课程直接追问真问题,“策略”微课程指向问题解决,而“小故事”微课程则是将上面的“问题”与“策略”进行整合,还原真实的教育情境。
《人人都是好班长》是一个班级管理的小故事,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得到机会,班主任设置了班长、课代表、电脑管理员等16个职位,让学生竞选,结果班长有9人竞争,可卫生员等没人选,原来学生缺少岗位意识。后来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集体”与“岗位”的关系,同时增加“第二、第三选项”,新班委终于产生了。但新班委刚上任问题就来了:武力管理、脏话训斥,教师开始思考孩子们当班委的目的,组织大家讨论“责任”与“义务”,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研究规则制定,思考“老班委”作用的发挥……
一个学期下来,班委在成长,老师也在发生着静悄悄的变化。
微课程从教师的现实问题开始,从大家的习以为常入手,寻找新角度、新方法,而其背后恰恰是新的教育理念的开始——微课程将这种理念不知不觉地浸于故事中,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润物无声。
简单的故事、复杂的故事,与小现象、小策略整合,再加上“微课程”这种独特的呈现形式,为教师的学习开拓了一个新的角度。

2.学校发展微课程

微课程还能从校本教研质量提升、研究工具开发、学校品牌打造等方面,帮助学校发展。微课程的内容从教师与学校最基本的需要开始,通过可视化处理,受到了普遍的欢迎。来自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中储粮希望小学的李鹏飞老师这样评价微课程:传统的学习方式,地点、时间固定,人要正襟危坐,听上几个小时的报告或者看一个上午的资料,非常疲劳,效果自然要打折扣了。微课程则带来完全不同的学习感觉:它调动人们所有感官参与学习,视觉、听觉、想象……精巧、短小、自由、实用、高效。随时随地播放,遇到问题马上就可以找到相关解决问题方法的微课程。时间上随时随地,方便灵活;内容上针对性强,富有启发;形式上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
● 微课程学习与使用——简单、多元
来自专家和老师们智慧的“微课程”,因其短小精干、贴近教师、视角独特、深受欢迎。教师们在接受的过程中,也正在创造着许多独特的使用方式。

1.快餐式学习

利用各种会前五分钟,播放一集微课程,启发大家的思考。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学习方式,因其简单,也没有硬性的任务要求,深受教师们的欢迎。
例如,内蒙古东胜第八小学利用例会前的几分钟播放微课程,下表是其9月的目录。
也有学校开始“每周一课”——基于网络,每周给大家推荐一节微课程,供教师们自主学习,如山东省淄博市第七小学上学期推荐的微课程:《悟本的孩子》、《一封求助信》、《漂流日记》、《教研五招》、《真问题与检测问题》、《心情管理员》、《募捐诚信》等。

2.深度研究

教师们在自主学习微课程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基于微课程的主题教研活动,下面是山东临沂实验小学基于微课程的教研活动策划:
活动主题:学生的情绪管理
学习素材:微课程《心情管理员》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4MDg2MDcy.html
活动流程:
A.提出问题:学生情绪管理中,有什么问题?
B.播放微课程。
C.思考与讨论:①微课程中的情绪管理方式与我们常用的有什么不同?②如果我们要做,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么应对?
D.总结梳理(略)。
E.拓展阅读《学习是什么?》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5NDA3Nzc

2.html

一次教研,引发了学校班级文化的深度变革,徐红云老师这样说到:“看

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udooo.com

《心情管理员》以前我关注孩子学到的知识有多少,现在开始关注孩子的心情。这半年下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许多,每个孩子不管能力大小,都很有信心,也学会处理不愉快的情绪,关心其他同学了。”
目前,微学习网基本成型,我们正在基于此建设“微学习生态系统”,集学习培训、研讨活动、交流互动于一体,让教师是学习者,也是创造者,争取用一种新的成长系统与教师一起成长。
● 微课程制作—起点低、易操作
有了多元、简单、关注细节、贴近教学的内容,我们就可以从容制作微课程了。微课程成型要经历两大步:素材的选择与加工、PPT制作与可视化处理,而其中最关键的便是素材的选择与再加工。

1.素材的选择与加工

微课程素材的来源一类是自己的,还有一类是其他人的。下面主要讲前者。
(1)“策略”微课程
基于具体操作的推荐策略微课程,分“单一策略”与“组合策略”两类。
◇单一策略微课程:基于一个策略,进行详细的介绍,如“四色笔”“思维导图”等。这类策略有新意,操作相对有难度,所以介绍比较详细。
单一策略微课程基本结构:引入—如何使用—注意事项。
◇组合策略微课程:基于某一主题的若干策略或方法,形成策略包(方法包),它操作相对比较简单。例如,《趣味检测期作业》介绍了“亲情家谱、亲情短信、成长的足迹、春节策划、生活连环画、听奶奶讲那过去的事、十件大事成长档案”等一组八个策略。
此类微课程基本结构:总体引入—逐一介绍—策略总结。
策略微课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有两类:
◇策略表述过于含混,理念与策略混淆。以调动兴趣为例,“调动兴趣”就不如“游戏调动”,而“游戏调动”不如“解手链”“捉手指”“对口令”等具体形式。
◇策略创新不足,大家比较熟悉,缺少创意。比如,奖励学生的“小红花”或“加分”策略就不如“免写作业”“与好友坐一天”“20清零”等策略。
(2)“小现象”微课程
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家校合作……都会遇到许多具体问题,本类微课程便是基于具体的小现象,深度剖析,进而引起反思。微课程《不的思考》讲了一个很少研究的细节:教师常常要求学生上课“不要说话”、“不要做小动作”,如果只讲“不……”,而没有讲应该怎么做,学生记住的往往是“不”字后面的内容,而忽略“不”本身。
小现象微课程基本结构:情境引入—过程与细节的深度剖析—改进建议。
小现象微课程常见的问题:
◇选材过于大而多,不具代表性。理想的做法是从一张照片、一件小事、一封信、一段对话等事件入手,以小见大……
◇剖析肤浅,看不到背后的问题,要通过追问等方式,从习以为常中寻找并发现价值。
(3)“小故事”微课程
将教师实践经历的故事,开发为微课程。小故事微课程分单一情节与复杂情节两类,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过程,“单一情节微课程”只讲一个独立的故事,没有波折,而“复杂情节微课程”则一波三折。
“单一故事微课程”的结构比较简单,介绍清楚这件事的过程便可。例如,《蛋宝宝》(福建厦门思明区莲花小学设计)讲了一次生命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孩子拿一个鸡蛋,将它当成自己的孩子,当一天蛋妈妈或蛋爸爸,保护它一天,使其不被摔坏。
“复杂情节微课程”因情节复杂,更接近教育现实,很受大家的欢迎。
小故事微课程目前最大的问题有两个:◇故事理想化、简单化,谈一次话或鼓励一次就可以转变一个学生,缺少过程,缺少对内涵的发掘。
◇套话多,背景多,真正改革的过程反而少,重点不突出。
(4)过程的价值
一节好的微课程,要有素材的寻找、加工、提升、实践、反思等诸多过程。这个暑检测,我收到了宁夏石嘴山红果子小学孙学梅校长的一集微课程《乐写日记小策略》,中间介绍了七个策略:“师生一起写、学生自由写、及时批阅、佳作美读、恰当评价、张贴展览、精粹汇编”。这些策略都比较浅,怎么引导教师一步一步深入思考?于是我们开始了研究。
第一步:分类。分类之后便于系统梳理:
◇写作方式:师生一起写、学生自由写。
◇分享方式:佳作美读、张贴展览、精粹汇编。
◇评价方式:恰当评价、及时批阅。
第二步:追问并研究策略。这些策略看了都比较浅,怎么才能深入一层?用了“追问”这个策略。以第一类“写作方式”为例,孙老师提出“师生一起写、学生自由写”,但写什么?于是形成下面的策略:
◇绘图日记:卡通画趣事画,绘系列编情节。
◇火星文日记:图形文字,兴趣日记。
◇幻想日记:天马行空畅想,写系列编小说。
◇接力日记:小组循环写,悬念接力答。
◇趣事系列:寻找趣事

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udooo.com

,汇编成册。
从“师生一起写”到“绘图日记、火星文日记、幻想日记、接力日记、趣事系列”更具体、更容易操作。研究就是这样,追问一层,研究也便深入一层。
接下来,分享方式由“佳作美读、张贴展览、精粹汇编”追问为“故事会、挑战墙、日记伙伴、欣赏卡、日记书”;评价方式也出现五种方式:问候式评语:“小明你好……”讨论式评语:“如果……你看是不是这样?”趣味式评语:“呵呵,我们的小作家……”绘图式评语:“给你一棵小草,呵呵,表扬一下。”提问式评语:“他们当时说了什么?”
微课程开发的过程其实也是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掌握了策略,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2.PPT制作与可视化处理

当有了基本的素材,接下来便要开始制作PPT:制作中有四个关键的问题:①语言:简洁、富有吸引力;②音乐:多以轻音乐为主,平和、唯美;③画面:简单清晰;④播放时间,根据阅读对象的水平,设计播放时间。下面是微课程的一组基本要求:
(1)字号
基本字号:40±6:用于正文基本叙述。
突出字号:需要重点强调的字或句,可大也可小。如果同页出现大小不同的字,反差控制在±20以内,如小的40,则最大字号不得超出60,防止反差过大。
(2)字体
醒目,字体粗,看得清,鼓励使用方正综艺体、黑体、方正超粗黑简体等。
(3)每页字数与自动播放速度(见下页表)
(4)模板与背景
基本板:纯白底黑字或黑底白字。
特殊时:红色、等可用,但不做主体色。
(5)图画与布局
图片的风格要统一、人物照片防止中外搅到一起;卡通风格要尽可能统

一、不要随意拉长或压扁图。防止图过多,花花绿绿影响视觉。同时明确不用动画。

一个全新的载体,标志着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回想我们的研究之路,任何一项新的技术革新,都会有新的成长方式的产生,从小现象到微课程、从论坛到网络生态系统,现在的“学习”已远非传统意义上的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而逐渐转变为数字报刊、手机阅读、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新媒体已在不知不觉中,嵌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微课程正是顺应潮流的产物,它的出现必给教师学习与成长带来新的天地。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