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区域经济 >关于山西省山西省旅游产业进展状况、不足与策略

关于山西省山西省旅游产业进展状况、不足与策略

收藏本文 2024-04-13 点赞:19986 浏览:8511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随着山西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在投资力度、三大旅游市场以及产业带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发展,但与国际、国内的发达旅游省份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整体投资较小、区域环境较差、行业发展规模不

一、缺乏创新意识等。针对这些存在问题,文章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现状 问题 政策建议
1004-4914(2013)05-254-02

一、山西省旅游业的现状

近年来,山西省旅游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政府把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山西省重点培育和扶持的七大优势产业之一。随着山西省对旅游产业措施的推进以及旅游体制的不断创新,山西省旅游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旅游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旅游产业对社会贡献率逐年增长。以2012年为例,2012年山西省共实现旅游增加值942.4亿元,占山西省GDP的比重为7.6%,占怎么写作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54%,旅游业为山西省增加财政收入317.16亿元,占山西省财政总收入的12.2%。
在过去的“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加大了旅游投资力度,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建设,目前已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需求,早在“十五”期间,大运、太长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时空上真正形成了以太原为中心的省内3小时旅游经济圈,以及以省内主要旅游城市和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的包括京、津、冀、陕、豫等周边城市在内的5小时车程旅游经济圈。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推进山西省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外,山西省三大旅游市场——入境、国内、出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加速了旅游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旅游接待体系不断完善,旅游业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人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实现了快速增长的新局面。2012年,山西省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89.18万人次,同比增长21.8%,入境旅游创汇7.2亿美元,同比增长26.98%;接待国内旅游者1.94亿人次,同比增长29.78%,国内旅游收入1766.28亿元,同比增长35.33%;实现旅游总收入181

3.01亿元,同比增长35.04%,完成了年度目标的111.6%。

再者,2006年至2012年期间,山西省旅游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产业贡献率居第三产业首位。旅游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愈发显现。2012年,山西省共新增旅游直接从业人员5.6万人,新增间接从业人员14.3万人。截止2012年底,山西省共有旅游直接从业人员38.1万人,间接从业人员176.8万人。多样化的旅游选择也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游览方式,观光游览不再一枝独秀。2012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显示,来山西省旅游的国内旅游者中以观光游览为目的占比38.2%,,商务会展游涨幅最高,同比增长5.7%;健康、疗养旅游占5.1%。

二、山西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西旅游业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旅游产业素质还比较低。虽然近年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国际、国内的发达旅游省份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旅游大市场中山西旅游业所占份额很少。山西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投资不足,致使旅游基础建设薄弱,省内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不够。投人不足是影响山西旅游业发展速度的主要瓶颈之一。“十一五”时期,在山西省直接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投资中,有65.2%来自社会筹资。政府资金投人明显不足,没有按照优势产业给予重点扶持。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方政府不重视旅游产业的软环境,旅游业的滚动发展难以实现;(2)没有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到旅游业中来,因此也没有发挥出社会民间资本和省外、境外资本的作用,民间投资游业的资金较少,积极性不高;(3)重点景区和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的项目配套资金不足,旅游基础建设没有及时跟进,相对滞后;(4)旅游宣传经费少,旅游市场促销乏力,旅游宣传力量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使得在国际、国内客源市场竞争中影响力不足,市场影响面窄,导致山西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不强。
2.环境较差,流失了许多潜在游客。煤炭、焦炭、钢铁、化工等产业是山西的主导产业,而山西也一直是国家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这使得山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严重地污染了环境。虽然近年来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依然十分严峻。2012年,国家重点监控606家重污染企业,山西占了403家。山西省内很多区域既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在开发的过程中导致煤矿与旅游的矛盾突出,生态环境的恶化留给旅游者的印象较差。如太原、大同、晋中、临汾、运城等重点旅游城市的空气质量较差,旅游景区周围的环境污染严重,通向景区的沿途地段设施较差,影响山西省的旅游形象。根据山西省旅游局的抽样调查,42%的游客对省内旅游景区环境表示不满。因此许多潜在的游客因不满山西旅游景区的环境,放弃了对山西目的地的选择,制约了山西旅游业的发展。

摘自:毕业论文模板www.udooo.com

3.旅游业主体处于规模小、层次低的发展阶段,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明显薄弱。首先从山西省旅行社的发展情况来看,营业额不足10万元的旅行社占52%,省内的旅行社规模小,没有实现规模经济,旅游线路重复,目前处于以“战”为主的低层次竞争阶段,整体市场竞争弱,规模化、集团化程度低,没有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的旅行社网络集团。其次从旅游饭店角度看,2011年全省共有旅游星级饭店315家,其中三星级就有115家。目前山西省旅游饭店业形成的规模化集团公司的不多,品牌建设滞后,高档酒店数量较少,适合现代旅游方式的经济型饭店也数量有限。再者来分析旅游汽车公司,由于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季节不平衡性,淡旺季十分明显。旅游旺季时的专业汽车公司及旅游汽车数量满足不了旅游市场的需求,由此旺季中无证经营的旅游汽车在景区随处可见,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旅游淡季时,大量旅游汽车的闲置提高了旅游公司的养车成本。 4.旅游业发展缺乏创新意识和先进的理念。长期以来山西受地域和观念封闭的影响,在和国际化市场经济接轨时,有些问题认识不到位,尤其是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不到位,缺乏“大产业、大市场、大怎么写作、大环境”的发展理念,所以致使省内优秀的旅游资源转化不成经济优势。现在省内许多地方政府仍是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了景区的开发建设上,单纯追求门票经济收入,忽视了其他旅游要素的配套功能和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此外,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也缺乏市场观念。山西省作为国内的文物大省,文物资源品类繁多,但文物资源并不等同于旅游资源,一些地方政府不以市场为着眼点,盲目对文物古建进行旅游开发,造成重复开发、重复建设的浪费。旅游产品没有特色,缺乏自身风格和独特性。比如晋中市的各个大院、太行山各个峡谷等此类旅游产品都很接近,景点雷同,景区景点缺乏吸引力,导致后期开发的有些景点在竞争中失利。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对策

在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战略大背景下,政府已把旅游业确定为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突破口”,为了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首先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首先,加快旅游业结构调整。从旅游业的主体即游客的角度出发,旅游产品是游客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所获取的旅游经历和享受。这种经历和感受需要的不仅是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较高质量的餐饮住宿,还应包括细致周到的、高品质的旅游配套的前期后期怎么写作。多年来山西旅游产品大多以观光型产品为主,而按照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在给游客提供多层次、复合型的旅游吸引物的基础上,还要侧重于游客生活体验、环保生态、绿色养生等需求。目前国内其他省市的旅游景区都把发展重心放在努力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延伸旅游产业幅度和链条、加快旅游产业整合上来,致力于打造综合型、复合多元化的旅游目的地。而反观山西省近年来发展状况会发现,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山西旅游产品结构有所调整,不断由“大庙、大院”向“大山、大水”的方向推进,但在国际以及国内的旅游客源市场上竞争力仍然不强,目前仍然处于典型的“门票经济”阶段,单一的观光型产品结构仍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认为首先应建立旅游景区和景点的项目立项的审批制度。对于那些符合旅游产品结构调整方向的旅游项目,政府应适当给予立项扶持,政策优惠。对于那些重复

源于:论文格式范文模板www.udooo.com

建设严重的旅游项目,政府应适当予以调整。其次,要调整山西旅游产品结构,应该紧密围绕旅游景区的核心吸引物,要以核心吸引物的“原点文化”为基础,着眼旅游市场需求,把提高游客满意度作为目标,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加快旅游产业与一、二产业以及三产业中的其他产业融合,特别要侧重与文化产业的整合,拓宽旅游产业幅度,提高旅游产品的单位附加值,进而提升山西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破除旅游投融资“瓶颈”。“十一五”以来山西旅游业总投资中,61%的资金来源于煤焦企业的资金。但仍要看到,相比较发达省市而言,山西旅游产业整体投融资总量不足、政府引导力度不大、投融资渠道缺乏多样性,这些问题仍是制约旅游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投融资渠道的银行信贷部门,存在一种潜在意识,认为旅游项目投入时期长,见效慢,收益少,不愿意给这类项目发放贷款。
为此建议,山西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旅游产业的投融资引导和扶持:
1.政府应大力主导和吸引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主体参与,特别是吸引转型煤炭企业的参与,单独建立省旅游业项目发展基金,将其投入到金融市场中流通以获得资本增殖,形成滚动投入,也可以在政策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将旅游社质量保证金投放到金融市场中进行运作流通。在这方面,可参考发达省市经验。此外,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应作为省财政计划单列项,与此同时鼓励有经济实力的市、县、区也对该项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计划单列的形式,以此保证资金的来源。
2.可尝试探索建立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价体系,通过把景区内的旅游资源经过评价体系的标准量化和实际评估后,实现旅游资源价值的资本化,扩大其融资的杠杆功效。此外,政府应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支持旅游企业采取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旅游景区门票质押担保和收费权融资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积极支持和扶持符合上市条件的旅游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IPO、发行公司债券、进行项目融资、置换产权等多种方式进行筹资,如此可极大地扩大企业规模和实力,快速形成规模经济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3.政府应灵活运用贷款风险补偿、贴息、担保贴费和奖励补助等财政手段,引导信贷资金采取银团贷款、集合信托等方式支持重大旅游项目建设。鼓励银行提高旅游企业整合重组的信贷授信额度和并购贷款额度,开办小额旅游按揭贷款业务。旅游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照基准利率给予一定的贴息支持,贴息资金可由省级财政和地方财政按一定比例分摊。
参考文献:

1.山西省旅游局..cn

2.唐留雄.现代旅游产业经济学[M].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

3.王慧敏.旅游产业的新发展观:5C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7(6)

4.邵琦.山西旅游业需两个课题.中国旅游报,201

1.8.10

5.籍振芳.山西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

6.王树宏.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山西旅游业的影响.商场现代化,2008(6)

7.陈玉玲.青龙满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研究.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1

8.今日山西——今日山西之最.http://.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经济系 太原山西 030012)
(责编:贾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