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赏识教育 >谈语文老师语文学习和实践中专生

谈语文老师语文学习和实践中专生

收藏本文 2024-03-05 点赞:16327 浏览:7100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广泛地阅读,不断地写作,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是语文老师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语文读书写作实践
 

摘自:硕士论文答辩技巧www.udooo.com

 1674-4810(2012)15-0104-02
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的确存在,当然,这有着多种原因,但是部分语文老师的语文素养欠缺不能不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许多人从中文系的学生变成语文教师以后,就很少读书、写作了。语文教材虽然教得很熟练,但是语文教材毕竟不等于语文。语文教材一旦编写完毕,就成了历史,就与现实生活有了距离,就与学生有了距离。要把语文教得丰富多彩,老师必须时时有“源头活水”,必须不断地加强语文学习和实践。

一、语文学习主要是指多读书

现代语文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语文教师更新知识观,树立符合时代精神的知识意识;另一方面要求语文教师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突破传统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模式,建立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相互支撑的多层复合、不断更新知识系统。如果不多读书,很难成为好的语文教师,也就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桶水和一瓢水的关系。语文与数学等自然科学不同,你会了就是会了。语文需要广博的知识,就是同一首诗,两个老师可以讲出两个不同的境界,这是深浅和高低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注意不断积累,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要站在高处引导学生,要有“望尽天涯路”的境界。同时,如果你自己对阅读都不感兴趣,又怎么能苛求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呢?这样的教师讲出来的东西,注定是老套的、干瘪的、枯燥的,而不是新鲜的、丰富的、活泼的。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应该自觉地投入到积极的阅读活动中去。教师的阅读需要从课内读到课外,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进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品质。如新课程标准列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你自己没读过,你又何以去指导学生?你又何以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我们应该确立终生阅读的观念,自觉地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提高自己的阅读品质,实现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语文实践既是指写作实践,又是指社会生活实践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写文章,而且要把文章写好。著名作家秦牧指出:“不会写作的语文教师,是很难真正理解教材中写作上的微妙之处的,是难以真正教好语文课的。”的确,语文教师有切实的写作实践经验,对课文才会有真切的理解,才不至于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因为写作的过程是对作家思想的一种梳理过程,是提升认识的过程。一个观点、一个见解,想一想是一回事,写出来是另一回事。当你把某个观点或见解的认识用笔写在纸上或敲击键盘写在电脑上的时候,反复审看那些白纸黑字,你常常会发现,表达的条理或许尚不够清晰,论证也欠周密。当你补充、修改后,你对观点或见解的论证就相对充实了、周密了,表达也就更加有条理了。
虽然说我们很多知识的学习是通过间接途径获得的,可唯独阅读和写作等语文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有哪位语文老师敢说自己所教的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是靠了教材上的知识、课文呢?所以说,对读写实践的有效指导,往往不是理论的、知识的,而是经验的!这些经验来自教师的亲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价值。审视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其基本原因是教师不写作,或不太会写作,因此对学生写作的指导就不到位,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有的语文老师往往为自己不写作找各种堂而皇之的借口,如把自己比作教练,说教练肯定打不过运动员,蔡振华打不过孔令辉,马俊仁跑不过王军霞,自己文章写不好比不过学生也是情理之中;或把自己比作编辑,虽不能写却能品出学生习作的高低优劣,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练比不过运动员是常事但教练肯定曾经是个优秀的运动员。应该说绝大部分语文老师“当初”也很能写,但写作主要是脑力劳动,成年的教师思想的深度、厚度远远高于学生,在写作上超过大多数学生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善于利用一切机会练习写作,其中笔耕不辍、成绩斐然者大有人在。有的开了博客促使自己勤动笔,有的借助写教学笔记不断练笔。还有一些教师喜欢与学生一起写同题作文,这类作文被称为“下水文”。布置给学生一个题目,教师在课堂上也和学生一起写,写完后把自己的文章念给学生听,把自己写这篇文章的心得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们评论。学生们一方面觉得这样很亲切,师生平等;另一方面从老师的文章中又能获得启发。当然,老师写的文章不一定非要比学生的好。教师常写“下水文”,就会对哪些作文题目好写,哪些作文题目不太好写,有切实的了解。哪些作文题目需要怎样指导更有效,哪些作文需要怎样讲评更恰当,他都会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没有教师的亲自写作,这些是不容易做好的。
语文老师还应多参加社会实践。好多老师躲进小楼成一统,一心只教圣贤书,对外面的世界不管不问,这对语文教学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语文的天地广阔无边,丰富多彩,“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老师多参加社会生活实践,可以加深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教育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如果语文教师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课堂的知识性传授,长期缺乏社会生活实践经验,就可能造成讲授与实际脱节,教学内容缺乏生动性、鲜活性、时代性和动态性。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语文从实践中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语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弥补教材中的不足,丰富教学内容,有助于把语文课教得更精彩、更有味。同时,参加实践也便于指导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学习语文,诸如读书、读报,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
听录音,参观游览,调查访问,举办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朗诵会、座谈会、鉴赏会,办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甚至于闲谈随聊、吵架拌嘴都可以看做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形式,都可以教给学生,让他们自觉地实践和练习。只有这样,语文课才能真正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去,在生活中才能真正用到语文课上所学的东西,即“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总之,语文老师只有不断地坚持语文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语文教学的不竭源泉,才能把语文教得有滋有味,有用有效。
〔责任编辑:陈晨〕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