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舞蹈 >试议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建设

试议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建设

收藏本文 2024-02-15 点赞:26499 浏览:12054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从市场上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角度出发,对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理由进行分析,认真探索适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全新模式,构建出融理论、操作、应用为一体的新时期高职艺术设计人才教学体系,使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实现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满足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 艺术设计专业 教学模式
: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37

1 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日益提高,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增加。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一员,专门为社会培养中高级应用型职业人才。对于培养设计企业与市场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既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具体岗位技能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以及课程体系,是培养合格的社会所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的保障。

2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

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要求培养出职业性应用人才,还要求培养出来的艺术设计人才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能进行艺术设计研究。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是具有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需要的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则要抓住这一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自身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一员,人才培养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职业教育,从市场需求形势出发,培养出更多中高级职业应用人才,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在艺术设计专业上,高职院校要把握人才培养目标,紧扣市场发展形势,培养更多职业人才。
为了体现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的特点,学校应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积极寻求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实训的机会,推动其在实习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在企业的实习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职业氛围,了解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建设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工作流程,从而发现自身还有哪些方面欠缺,从而不断提升自我。在学校教育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既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实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中高级艺术设计职业人才。

3 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存在的理由

近年来,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规模得到了很大发展,高职院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大量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走向市场,市场也从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转化为理智的选择。而面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考验,目前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和教育还存在着诸多理由。因为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虽然在20余年的发展中,逐渐确立了自身较具特点的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和目标追求,但其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往往脱胎于普通本科教育,成为艺术类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并非从社会需求的职业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所以培养出来的艺术设计人才很多都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是脱节的,最终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理由。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在培养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根据自身设计教育优势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重新深思并建立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开创独具特色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之路。

4 创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

4.1 构建突出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设计行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大,社会需求的人才朝着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方向发展。于是,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压力加大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体现教育特色的关键。它必须首先考虑人才市场需求,确立相关企业所需的职业岗位,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培养主线,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进行建设。
首先,要变革课程形态,完善课程类型。艺术设计要培养出创新型应用人才,那么,在课程形态上就要体现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不断改革课程形态,逐步建立起由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组合起来的课程形态。学科课程又可以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核心课程教学,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教学,加大活动课程和实训的比例,建设出更完善的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除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外,学校还要开展心理教育课程,学校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怎么写作,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的知识,使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规律,并能够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增强意志力,提高社会适应力。另外,还要开设有关自然环境的课程,艺术讲究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开设自然环境课程,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增加其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推动其艺术设计作品更好地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次,教学内容要贴近社会发展实际,紧扣市场发展,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分析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还要注重社交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还要不断推动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总之,为了培养新一代艺术设计人才,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课程设计,要加强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觉得艺术设计是真实可感的,让学生了解到艺术来源于生活,而且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不至于走入社会后发现所学的内容毫无用处。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其内容应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活动,活动时间和地点也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既可以是在校内举行活动,也可以在校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使其艺术设计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吸引人。课程创新离不开配套的教学环境。高职院校要为课程创新建设良好的环境,以高质量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环境来推动人才培养。要努力做好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创新的动员和指导工作。

4.2 建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首先,应调整好艺术设计实践和教学理论环节的关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市场。
其次,应开拓创新,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建立校内、校外或校内外结合的多渠道的艺术设计实践与教学模式。在校内教学实践环境中,努力建设设施完备的实践基地,建设出仿真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艺术设计实践,既提高其实践能力,又让学生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并发现自己还存在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提高。还应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实现校企合作,探索校内外合作艺术设计经济实体的建设,依托高校专业人才资源优势,形成双方优势互补,以争取在高校艺术设计经济实体内部解决学生实践工作岗位和场地的需求。鼓励、帮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需求的多层面、多样性,并在考察生活的经历中,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开拓自己的眼界。
最后,还应强调教师自身艺术设计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实践,及教学水平的提高。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导出一流的学生。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要将教学活动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在生产第一线积累实践经验,提高综合素质、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及实践生产能力,或者通过技能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的高级技能等级证书;可以培养、引进和聘请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及“双师”素质骨干教师;建立教师资源库,聘请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掌握本专业最新技术,能够承担主干课程的教学,能够指导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工作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为教师,提高企业教师数与专职教师数的比例等措施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4.3 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与策略

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要认识到自身角色的转变,现代化教育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知识的组织者、学生的引导者,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推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有效的引导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理论、经验及技巧等知识后,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实践方式、实践条件、实践环境和实践指导。尽量采用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的教学策略,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鼓励学生发表其独特的看法,提倡在工作室里边教、边学、边做,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提高学生发现理由、分析理由、解决理由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促使其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如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设计切实可行的设计项目让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参与校外实训基地或工作室的真实设计项目等。在丰富的实践教学中,推动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4 “双证书”制度的积极实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设计市场的规范化,设计领域的从业方式从整体上看正在逐步实行市场准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中明确指出: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学校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为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与社会需求接轨,使其在就业时更具有职业竞争力,要在高职院校大力推进职业证书的培训和考核。在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和课程体系建设中,充分参照执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强化职业能力训练,增加本行业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能同时持有和职业资格证,实现“双证书”毕业,为其将来的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4.5 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双向、多元化的产学合作模式

开设产、学、研一体的教师艺术设计工作室或艺术设计公司,使之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训车间,实现教学环境和工作环境的无缝对接,进行“工作室制教学”,在进行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接企业艺术设计课题的研究,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艺术设计知识,进行市场化运作,推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同时,让教师在实践课题中获得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提升和积累。
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建设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校外设计生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如订单培养、顶岗实习、教师到企业、聘请企业设计师担任实践教师、校企共同设计开发项目、联合开发课程、编写实训教材等。借助这种双向、多元化的产学合作模式,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切合社会需要的学识与技能,而设计业界也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人才。因此,这可说是一种多赢的合作模式。
5 结论
当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对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更新更高的素质要求。高职院校必须看到市场发展形势,教学内容紧扣市场发展,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通过探索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培养符合设计市场需要的合格的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宋薇.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理由探讨[J].对外经贸,2012,(4).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金萍.设计产业化背景下高校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