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论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理念

论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理念

收藏本文 2024-03-18 点赞:20588 浏览:9426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摆脱中世纪以来神权对科学认知的阻碍,自发的研究和探索周围的未知世界。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以及人文理念的发展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理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解放。
关键词:文艺复兴;绘画理念;科学;人文主义
1005-5312(2012)36-0090-01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背景

13世纪的意大利不是一个高度集权的统一国家,而是由许多独立的城邦构成,政治环境宽松。政治上的宽松管理,促使这些地方最早出现商业萌芽,建立了强调贸易,商业的思潮及一个建立于金钱之上的经济体系。政治上的宽松和经济上的贸易传统使得佛罗伦萨迅速成为15世纪最重要的银行业中心和羊毛贸易中心。城邦的统治者和富裕商人热切渴望将他们的城市装饰的更加恢弘,以此炫耀他们的权利和财富。而迅速扩大的市民阶层渴望看到更加符合自己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简朴修行和死板守旧的宗教文化让新兴的市民阶层感到厌倦和压抑,人们追求洋溢着生命和充满创造性的艺术,而古希腊罗马时期宣扬人性力量和解放自由的艺术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理念符合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审美趣味,艺术家除了回归古典以外,没有别的办法。

二、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一)威尼斯画派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并未将科学与艺术分离看待,相反认为是互相交叉融合的学科。以威尼斯画派对光色的研究为例,威尼斯是意大利与亚洲进行贸易往来最重要的枢纽城市.作为一个港口城市,阳光在威尼斯的运河和周围的海面上摇曳闪烁,这些更加明亮的色彩展现了威尼斯独特的自然光线特质,使得威尼斯的画家对光线和色彩更为敏感,他们在使用的颜料中加入研磨的很细小的玻璃,来帮助其反射光线,他们喜欢在油画中使用宝石一般的颜色,使得其作品色彩看起来更加明亮。

(二)绘画技巧的革新

在绘画技法上,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充分利用了解剖学,机械工作原理等自然科学,使其与艺术融合。在绘画材料方面,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早期,蛋彩画作为绘画的主要技巧被大范围的普及,tempera是指用蛋黄或者蛋清调和颜料,然后画在由石膏支撑的画框上。到了15世纪,油画开始取代蛋彩画,成为最普遍流行的作画材料。油画相对于蛋彩画有以下几个优势:第一,油画干燥的时间相对较长,这就使画家有充分的时间去修改自己的作品。第二,相对于壁画和蛋彩画而言,油画使画面更具有质感。第三,油彩增加了混合和调配色彩的可能,为画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颜色,使画家对阴影和高光的描绘更加逼真。其次,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发现了法,这种体系是基于“近大远小”的人眼视觉效果,可以营造更真实的人物形象。法的运用,使得西方绘画真正意义上步入写实主义,使绘画上对细节的精确描摹成为可能,并为后期西方绘画史上的各种创新奠定了基础。

三、人文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也被称作人文精神的伟大时代,因为它继承了希腊时期“人类是衡量万物的标准”的古典人本理念。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认为人类是理智而优雅的,通过学习古典文化可以达到高尚的道德标准。Gianozzo Mnetti曾经这样写道“人类的体态是多么的优美,灵魂是多么的崇高,人类能将两者合二位一是多么的让人赞叹和称颂。”这种对人类精神和肉体的赞美体现了人文艺术家对人性的尊重和推崇。
在绘画内容上,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摆脱了中世纪长期以来以宗教人物或情节为主的作画内容,开始展现人体美和回归到自然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创作理念之中。在中世界时期,艺术家的创作内容被限制在怎么写作于教会,宣传教义的狭窄的圈子里,这种人性屈服于神性的理念在中世界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也导致中世纪时期的绘画模式非常程式化,绘画的发展创新长期停滞不前。文艺复兴时期对复兴古典文化的渴望引导艺术家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观察和学习周围的世界,中世纪时期程式化的宗教场面已经不能满足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的创作了,他们为绘画选择新的主题,包括古典希腊神话的再创造。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表现方式更加自由和个性化,它在继承和古典时期美学范式的同时,发展和延伸了新的美学定义。提香的作品擅长使用鲜艳的暖色调创造一种更接近生活,更真实生动的美。他画中的人物,不再向希腊大理石雕塑一般让人可望不可及,而是可以感受到那种生命活力的动感。莫大拉是圣经中描述的一位,但是提香的却将其表现得青春和富有活力,她的面部表情上丝毫没有忏悔和赎罪,更像是一种憧憬和渴望幸福。整个人物占据了画面的五分之四的空间,丰腴健硕,富有肉感,洋溢着生存的乐趣,人物表情也刻画的惟妙惟肖,这种生动的姿态打破了中世纪时期程式化的宗教审美,也突破了希腊罗马的缺乏个性化表达和人物心理状态的的审美范式。
参考文献:
吕六同.从神性走向人性 文艺复兴[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