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物理教学 >学生“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培养

学生“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培养

收藏本文 2024-02-06 点赞:5158 浏览:1501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4-1079(2008)10-0068-01
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一、正确认识“主体意识”

所谓“主体意识”就是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贯彻性的教学原则,建立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大家都知道著名的“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要使它容量最大,决定于组成木桶板块的高度,只有木块高度平等,每一板块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它的容量才最大。如果木块的高度不等。容量大小则取决于最短块的高度。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相当于一个木桶,要使它产生最好的效果,就需要组成课堂的每一个人有平等的关系,这就是师生的平等。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求全责备,求同曲异,扼长取短”,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师生关系不平等,教学效率低。实施“主体意识”就是要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其“主体意识”呢?

二、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意识”

教师要不断树立、巩固学生的主体观、主体参与观,还要在实践中摸索探讨出将一般语文课堂变成“主体参与”课堂的模式和方法。使“主体意识”深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互相竞争、互相进步。

1.课前成立备课小组,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备课中来。帮助老师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

2.课中教师激发兴趣后,布置思考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在学习初步感知内容后,教师点拨引导。提出新问题,学生深入领会学习内容.最后师生总结,明确重点。

3.课后学生互批互改与课文相关的作业、作文,设计检测题或阶段复习题以备交流。

三、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语文学习习惯包括坚持预习、使用工具书、书写规范工整、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勤于练笔、做单元小结、修改文章和主动订正作业、上课回答问题时站姿端正、声音洪亮、别人发言要认真倾听等习惯。主体参与意识的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养成受益终身的学习习惯提供指导和帮助。课堂上既要有气氛的活跃,又要有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好的习惯愈多,抵抗诱惑的力量就愈强。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去感受学习的乐趣,这样对学生语文素质和自学能力的提高。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要积极组织各种语文活动

活动包括听说读写和参观访问研究性学习等。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我提高的能力。我在2003级四班教学时就有意识组织学生参与办黑板报、手抄报、口头作文、演讲比赛、辩论赛、诗歌朗诵会、搜集并朗读课本中的名言警句、影评比赛、登台表演讲课、开答辩会、鼓励学生投稿,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活动,经过长期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从激发学生同题开始。到产生新的问题而告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知识、程序、方法,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问题呢?
1.讲清提问的好处。可以引用名言警句和典型事例来说明。如陶行之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每事只在问”。可见“问”的巨大作用。“问”能培养人们的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包公破案,牛顿发明第

一、二、三定律。袁隆平成为水稻发明专家,无一不是从“问题”开始的。

2.教给提问的方法。教给学生发现疑问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疑问繁多的文章中发现疑同,二是于无疑深处见疑。“见疑”的方法有:联系法,联系上下文或有相关信息的内容提问;比较法,即将看似没有问题的内容和与之相似的内容比较,发现差异,提出问题;置换法。即针对某一问题的说法换成另一种方法表述。找出不同点。提出疑问;自我暗示法,即对阅读文段不轻易认可。时刻在内心提醒自己多换个角度思考;淘汰法。从众多的疑问中选择一个最好的问法。
3.教给解答问题的方法。有:借助背景材料;联系上下文;联系异同;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等方法。
总之,“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就要求他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培养他们的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是现代教学改革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论文理工www.udooo.com

发展的必然趋势。当我们真正调动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的时候,学生的语文索质就会得到全面提高。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