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社会学 >> 应用社会学 >简谈塔克拉玛干沙漠干旱地区人类文化适应

简谈塔克拉玛干沙漠干旱地区人类文化适应

收藏本文 2024-04-12 点赞:9220 浏览:3407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人类文化与生态环境的联系探讨一直是生态人类学最主要的探讨课题之一。生态人类学一般认为,文化是人类对特定环境适应的产物。本论文在田野调查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主要运用生态人类学、民俗学及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的论述策略,探讨干旱地区的文化生态适应,文化与环境的互动联系。以世界范围来看,陆地大部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目前,许多半干旱地区正逐步成为干旱地区,结果旱情就引起了一系列的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社会不足。导致许多人畜死亡的萨赫勒危机是其典型的例子。由此,如今干旱地区的生态情况和可持续进展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对干旱地区人与环境的联系进行探讨,在干旱地区的进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本论文探讨的地点是作为中国最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新疆。绿洲是人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存活空间。在长期的历史进展历程中,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和腹地的绿洲成为维吾尔族的主要存活空间。维吾尔族人在适应所处的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历程中,通过强烈的适应能力,创造了内陆沙漠干旱区所特有的绿洲农耕文化。本论文以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于田县达里雅博依乡为例,将达里雅博依维吾尔族人的社会文化放在20世纪初至今的动态的历史历程中,以生态人类学、民族学、生态民俗学等学科的相关论述为依据,运用主位和客位相结合的探讨策略,对具有代表性的达里雅博依人的干旱地区沙漠绿洲文化的形成与演变进行历时性的纵向梳理,并在共时性的背景下进行一定的比较探讨。在此历程中,阐述达里雅博依人文化的形成及变迁,并反思文化未来走向。与此同时,试图总结干旱地区沙漠绿洲文化的产生、特点及其存活不足。本论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分七章,其中正文五章。具体的探讨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包括探讨缘起、选题目的和作用、相关论述与学术史的回顾、探讨策略与田野调查等。第二章作为本论题的铺垫部分,在有关探讨成果、历史文献以及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达里雅博依人独特的绿洲文化形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基础,强调了达里雅博依人存活环境条件恶劣,生态区位偏僻,地广人稀,社会环境相对封闭等特殊性。第三章立足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叙述了达里雅博依人的生计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并指出畜牧生产方式是达里雅博依人对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环境所作的一种文化选择。第四章以饮食、服饰、居住、工具等物质文化层面为探讨重点,以生态人类学和生态民俗学的相关论述出发,对沙漠生态环境和畜牧生产方式下的达里雅博依人的物质文化所透露出的人与环境互动联系进行了较全面的文化诠释,并指出达里雅博依人所处恶劣的沙漠环境的适应使达里雅博依人的沙漠绿洲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地域性和简单性特点。第五章将达里雅博依人的风俗习惯、地方性知识、自然生态观以及民族性格等作为探讨重点,探讨了达里雅博依人精神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联系。同时指出,简朴的风俗习惯,以合作和互助主要内容的社会联系,传统生态知识系统及“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生态观等是他们对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相对封闭的存活环境的文化适应的另一重要层面。第六章以相关文化适应和文化变迁的论述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资料和个案浅析,探讨上世纪80年代后的生态环境变化和社会环境转变的语境下,达里雅博依人所做出的文化调适。同时指出,环境变迁是导致文化变迁的主要动因之一。第七章是结论部分。本章首先透过达里雅博依人面对的生态危机与生态移民实践,对达里雅博依人的绿洲文化与环境联系的未来走势进行相应的反思,以而提出了推动达里雅博依人可持续进展的一些倡议。再者,透过本个案探讨,对干旱地区沙漠绿洲文化与生态环境的联系进行论述浅析。本论文最后指出,沙漠绿洲文化是绿洲居民积极适应所处特干旱区生态环境的结果;沙漠绿洲文化具有地域性、简单性和脆弱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对特干旱区环境的特殊适应历程中形成的;及其恶劣的生态环境使沙漠绿洲文化具有内在的脆弱性和对环境的依赖性,这种文化总是容易受到干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支配。由此,一旦生态环境恶化,沙漠绿洲文化的存活危机都是难以避开的。在干旱地区,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是及其脆弱的。这一点在西部大开发和干旱地区的可持续进展战略中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关键词:达里雅博依维吾尔族人论文塔克拉玛干沙漠论文文化适应论文生态环境论文

    摘要2-5

    ABSTRACT5-20

    第一章 绪论20-52

    第一节 探讨缘起和作用20-25

    一、探讨缘起20-24

    二、探讨作用24-25

    第二节 相关探讨回顾25-42

    一、国外生态人类学及文化适应的相关探讨25-33

    二、国内生态人类学及文化适应的相关探讨33-36

    三、与本论文相关的其他论述观点36-38

    四、达里雅博依人及其文化的相关探讨38-42

    第三节 探讨策略与田野调查42-45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45-52

    第二章 特殊环境中的达里雅博依人52-86

    第一节 沙漠绿洲的生态环境52-65

    一、地理、地质条件52-55

    二、气候、水文55-59

    三、自然资源59-61

    四、自然灾害61-63

    五、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63-65

    第二节 达里雅博依人及其历史65-78

    一、达里雅博依人的来源65-72

    二、种族、语言72-74

    三、人口情况74-78

    第三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社会环境78-84

    一、历史沿革78-82

    二、达里雅博依人周边的人群82-83

    三、社会环境的特点83-84

    本章小结84-86

    第三章 沙漠环境与生计对策86-120

    第一节 独特的沙漠畜牧业87-111

    一、沙漠植物、牲畜与人88-95

    二、畜牧业生产的周期性95-101

    三、家畜管理101-111

    第二节 辅助生计:狩猎采集、贸易交换111-118

    一、狩猎采集112-115

    二、物物交换115-118

    本章小结118-120

    第四章 物质生活的文化解读120-158

    第一节 饮食与生计、环境120-131

    一、水井:沙漠中的饮水120-123

    二、自然简朴的饮食习俗123-126

    三、沙漠气候与食物存储126-127

    四、食物与营养的适应127-131

    第二节 服饰文化及其生态特点131-137

    第三节 居住文化与环境137-151

    一、住所选址:沿河而居138-140

    二、居住方式与畜牧生计140-143

    三、民居的生态设计143-151

    第四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工具文化151-156

    本章小结156-158

    第五章 精神生活的文化158-211

    第一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社会习俗158-178

    一、婚姻家庭158-169

    二、社会交往:合作与互助169-175

    三、沙漠中的丧葬175-178

    第二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地方性知识178-197

    一、胡杨文化179-185

    二、有关沙漠环境的知识185-190

    三、疾病与民间医学知识190-197

    第三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生态观197-205

    第四节 达里雅博依人的心理性格205-209

    本章小结209-211

    第六章 文化变迁:环境演变与文化调适211-252

    第一节 达里雅博依人存活环境的变化211-224

    一、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211-217

    二、社会环境的变迁:达里雅博依乡的建立217-224

    第二节 生计方式的调适224-235

    一、传统生计方式的变化225-231

    二、新的辅助生计方式的出现231-235

    第二节 物质生活的变迁235-242

    一、以骆驼到摩托236-237

    二、饮食文化的变迁237-240

    三、居住习俗的变迁240-242

    第四节 精神文化的变迁242-250

    一、婚姻习俗的变迁242-246

    二、对其他社会群体的适应246-248

    三、价值观的变化248-250

    本章小结250-252

    第七章 结语:文化、环境与进展252-283

    第一节 达里雅博依人还能适应塔克拉玛干沙漠多久252-273

    一、绿洲沙漠化:达里雅博依人面对的环境危机252-261

    二、生态移民:克里雅河下游文明会再次被黄沙埋没吗261-267

    三、环境保护、文化保护与可持续进展267-273

    第二节 文化与环境联系的人类学深思273-283

    一、沙漠绿洲文化:干旱地区中的特殊生态适应274-276

    二、沙漠绿洲文化的生态特点276-280

    三、沙漠绿洲文化的存活与生态环境280-28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