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证券投资 >谈谈探究公立医院内部制约

谈谈探究公立医院内部制约

收藏本文 2024-02-14 点赞:15488 浏览:6852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医院是我国的一种特殊的单位类型。随着近几年财务怎么写作领域的逐步开放和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公立医院倘若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加强其内控,提高整个医院的管理。基于此,本文以公立医院为视角,对其内控展开研究,希望对公立医院的未来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市场竞争

一、公立医院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公立医院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相对规范的管理手段,内部控制在这些年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内部控制的作用已经愈发明显。在公立医院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不仅对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会有所加强和改进,同时还对公立医院的宏观调控对抗市场竞争有一定促进作用。此外,公立医院实施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还表现在,货币资金的控制能够被有效加强;预算分析也会更加合理;浪费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公立医院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武器,同时,也是其提高医疗怎么写作质量、可持续发展和对抗市场竞争的主要途径和保障。

(二)公立医院实施内部控制的意义

首先,公立医院实施内部控制机制,是应对医改新形势和应对严峻的市场竞争加强内涵建设的需要。内部控制的建立,有利于公立医院在综合考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公立医院实施内部控制机制,是其发展战略得以全面实施的需要。在内控制度机制下,公立医院的长期利益和近期利益、单位利益与社会利益得以有效结合,有助于其战略的全面实现。同时,公立医院的长久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得以被提高。

再者,公立医院实施内部控制机制,是维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卫生资源属于稀缺性资源,因此,社会公民有义务有责任节约卫生资源。作为公立医院,应提高投入与产出的效率,降低医疗怎么写作成本,同时还要提升医疗怎么写作质量。实施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有助于公立医院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管。

二、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其中的问题

(一)对预算管理控制重视程度不足

俗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该道理对于企事业单位也同样适用。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可以被看作财务管理的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对我国公立医院而言,当前,绝大多数公立医院都对预算管理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仅将其视为财务部门的分内工作,而不是关系医院上下整体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预算管理缺乏应有的参与意识,即使应要求进行正常申报预算,也多是为了“应付差事”,而简单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当前有很多公立医院在购置医疗设备和大型器械或者职工报销相关费用时,都是先经由各级领导进行相关审批工作,之后再由财务部门进行会计核算和登记帐务。各级领导进行审批工作时,仅将重点放于单据的齐全与否,而对该项支出是否已经进行预算安排并不在意,因此使得对预算的执行情况缺乏应有的分析工作,预算效果无法真正实现。

(二)公立医院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较为忽视

当前,我国很多公立医院的管理者都对内部控制较为忽视,并未意识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意义。虽然有些公立医院也在进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工作,但是却仅将其定位于对各类规章制度的编排、修订、汇总。将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等同于“整章建制”,仅落实于纸面,而未付诸于实践,使得内部控制机制的真正落实存在较大难度。一旦面临突发事件或者具体问题,无法完全、实际的按照内控要求而进行,造成内控机制失效。更有甚者,在我国当前的部分公立医院之中,“长官意识”浓厚,财务人员被要求查重的情况屡屡发生,造成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混乱的同时,内控机制也形同虚设。当前,我国还有些公立医院,虽设有内控机制,但是内部医务工作者等相关员工未能遵循制度要求,缺乏较强的使命感和职业责任感,造成内控机制难以实际执行。

(三)公立医院内控机制不健

源于:论文库www.udooo.com

内部控制机制中,一项显著要求就是不相容职务要相分离。倘若未做到完全分离,那么对商业贿赂行为则无法进行有效监管。然而,在我国公立医院中,诸如请购与采购职务、采购与验收职务等未分离现象大量存在。除此之外,对药品、药剂、耗材采购、医用设备负责人等重要岗位,存在着长期不轮换的现象,造成某些人员权力过大且集中,再加之工作环境长期固定,使得违法乱纪行为的滋生成为可能。

(四)监督检查力度不足

除上述问题之外,当前我国的公立医院还普遍存在一个明显问题,即有些公立医院设置了内控机制,而且内控机制也较为完善,但是实际执行效果却屡见不佳。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主要原因在于医院自身未能建立与内控机制相配套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其实,倘若按照监督主体进行分类,监督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其中,内部监督主要是公立医院对内部控制的一种自我检查和评估,该监督作用的实现通过在公立医院内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形式。然而,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效果却无法尽如人意。主要在于当前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机构缺乏较强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定位低,力量薄弱,直接造成其作用无法完全体现。外部监督主要是指利用社会第三方的一种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相似度检测机构(比如,纪检、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等对公立医院所进行的一种监督形式。这些机构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但是这些机构的涉入,却多是在接受委托或有所时,缺乏一定的主动性。

三、关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几点未来建议

(一)提高公立医院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笔者认为,提高公立医院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最有效的一种途径是将公立医院的建设作为一种责任和觉悟来弘扬和宣传。对公立医院而言,医疗技术仅是一种手段和平台,市场竞争是一种动力,怎么写作是一种贯穿始末的过程,而观念却是一种源泉。唯有提高公立医院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加强内控机制的观念建设,提高廉洁从医的自觉性,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员工实施“软控制”。

(二)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力度

前文已述,倘若按照监督主体进行分类,监督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其中,内部监督主要是公立医院对内部控制的一种自我检查和评估,该监督作用的实现通过在公立医院内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形式。外部监督主要是指利用社会第三方的一种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相似度检测机构对公立医院所进行的一种监督形式。对公立医院而言,若要完善其内控机制,还需加强其内部监督的作用。具体措施参见表3-1。

表3-1公立医院如何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力度

(三)加强公立医院预算管理

加强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首先是要更新预算管理的观念。在将预算管理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起点和组成部分的同时,还应在制度层面进行硬性安排,将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编制与执行提升至“规范”和“制度”的层面。其次,对于收入预算,要进行合理的编制和预算。再者,对于支出预算,要分清轻重缓急,以量入为出为原则,增收节支,开源节流,挖掘内部潜力,全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后,预算的编制要足够细化,要深入到各个部门和项目,在可操作性和可控性方面要提高,以便于预算的执行、监督、控制和协调。同时,还要及时对预算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将预算的执行情况与医院的经营管理相连。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