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征文 >试议探究跨文化沟通中非语言交际差别

试议探究跨文化沟通中非语言交际差别

收藏本文 2024-04-06 点赞:14333 浏览:6015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全球化使跨文化沟通成为大势所趋,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沟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国家的生产方式、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使非语言交际中存在体态语差异、副语言差异、客体语差异和环境语差异,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了解、适应非语言交际差异并学会融会贯通,使跨文化沟通更加顺畅。
关键词:跨文化沟通;非语言交际;差异
1000-8772(2013)03-0279-02
跨文化(Cross-culture),指两种或多种不同文化交遇时的状态和现象,跨文化沟通(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发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个体之间的沟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沟通成为当今各个国家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交流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美国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跨文化沟通中,语言交际占交际行为的7%,而非语言交际,即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所传递的信息则高达93%,非语言交际信息比语言交际信息更为真实和可靠,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活动、真实想法和价值观念,在跨文化沟通中起的作用更大。

一、跨文化沟通中的非语言交际差异

在跨文化沟通中,非语言交际会出现各种理解偏差使沟通受阻,因此需要对跨文化沟通中的非语言交际差异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非语言交际差异主要表现在体态语差异、副语言差异、客体语差异和环境语差异四个方面。

1 体态语差异

体态语言是社会个体同外界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全身或部分身体有意或无意中做出的各种表情和肢体动作。每一种表情、姿势和动作在不同文化和情景中都有不同含义。不同的身体语言可以表示相同的含义:同样表示,在日本是用手模仿刺向自己的腹部;在美国却是模仿射向自己的太阳穴;而在中国则一般是低头吐舌模仿绳索吊死自己。相同的身体语言也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同样是“OK”的手势,美国表示顺利;日本表示金钱;法国表示零的符号。体态语言常在一定文化环境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社会个体常常不自觉地遵循长期形成的习惯,没有对错、优劣之分,需要入乡随俗,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2 副语言差异

副语言又称为类语言或者伴随语言,是伴随话语发出的无固定语义的声音,它通过音质、音量、音调、语速、语调和清晰度,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与英美国家相比,中国人更喜欢“高声喧哗”,英美国家的人普遍感到中国人谈话声音过高,中国餐馆里人们在嘈杂人声中相互高喊,以便让对方听到,打电话可以判若无人地高声说话,西方国家比较注重自己的隐私和他人的领地,在相应场合多低声细语,这既是个人隐私也是对他人隐私的保护和尊重。

3 客体语差异

客体语指人们在物质上一切有意和无意的展示,例如衣着、化妆品、家具等,这些物品具备实用性和交际性双重功。中国人对个人物品观念相对淡漠,将个人物品视为“身外之物”,“名似云烟金如土”、“千金散尽还复来”都力图在私有财产上表现得慷慨大方,而美国人对物权极为重视。中国孩子弄坏了父亲的手表,受到责罚的原因是不爱惜东西,而美国父亲责罚的原因则是孩子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这些生活细节都典型反映了东西方客体语的差异。

4 环境语差异

环境语也是非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社会个体受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这些环境因素都可以提供非语言交际信息,展示交际者的文化特性。比如,中国年长的女教师看到学生在冬天穿着单薄,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触摸学生的外套,提醒学生多穿衣服。英美留学生对这种举动非常反感,因为在西方国家,不能随便触碰别人的身体,否则会被视为是侵犯行为,在异性之间,还可能被视作性骚扰,如果对方认为自己受到侵害,甚至可以诉诸于法律。因此,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活基础,都有自身的价值判断,因此,在跨文化沟通中,交际双方都要尊重彼此的民族文化习惯,注意非语言交际的差异。

二、跨文化沟通中的非语言交际差异原因分析

1 生产方式——农耕社会和工业文明的差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耕社会和工业文明的差异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非语言交际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传统农业社会中,长期的小农经济限制了社会个体对财富的追求,财产意识相对淡漠。而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激发了整个社会对财富的渴求和,发达的工商业培植了社会个体的商品意识和私人财产意识,生产力发展程度的差异导致东西方对客体语的理解差异,并将这种差异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 文化传统——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差异

东方国家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统治制度,“大一统”的集体观念根深蒂固,而西方很多是多民族混居的移民国家,为社会个体提供了自由发展空间。东方文化无一例外地倡导“自我压抑”,因此受其影响,社会个体无论是体态语、客体语和环境语,都力求集体的一致性。西方文化鼓励个人追求权利、崇尚自主,在体态语、客体语和环境语上,鼓励个体展示个性,标榜自我。

3 思维方式——直线形和螺旋形的差异

不同文化影响社会个体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个体思维方式迥然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形的,他们认为这种方式节约时间,是对彼此的理解和尊重。东方人的思维是螺旋形

源于:论文结论www.udooo.com

的,表达方式更为含蓄委婉,习惯迂回间接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西方人习惯用“脑”思考问题,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人注重用“心”思考问题,重视直觉感受。文化差异造成了思维方式的不同,而思维方式的不同,又会进一步扩大文化差异。

三、跨文化沟通中超越非语言交际差异的方法和途径

1 加深对非语言交际差异的了解及民族间的尊重
社会个体生活在自己的文化环境中,受到本土文化的长期影响和教化,形成根深蒂固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久而久之形成传统。由于文化差异,非语言交际表达的含义不尽相同,同一动作和行为会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个体理解为不同的信号和不同的信息,因此,“入国问忌,入乡随俗。入门问讳”,在跨文化沟通中了解和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以积极和平等的态度尊重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增加跨文化沟通的有效性。

2 有意识地接受和适应非语言交际差异

每一种文化中都有其独特的非语言交际标准,这些非语言交际又丰富了文化内容。同样是赠送礼品,中国人逢年过节经常送礼,讲究“礼轻情意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非常用心。以示尊重对方。但在讲究法制的欧美国家,礼品过重反而会招致误解,甚至是诉讼之灾。新加坡政府职员不得接受任何礼品;美国法律只允许对礼物减收25美元的税额;给法国人送礼不要带有公司标志的礼品,以免有占公家便宜的嫌疑。因此,在跨文化沟通中不仅要了解和理解非语言交际差异,而且要不断调整来适应这种差异。

3 增加非语言交际差异的相关培训,注重文化融合

非语言行为决定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国家的生产方式、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形成的非语言含义也有所不同,非语言传达的是本民族的社会制度、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非语言交际是价值观念的外显,由于其信息传达的内隐性和表象性兼而有之,极易在跨文化沟通中导致不同文化个体撞车,因此增加非语言交际差异的相关培训是解决文化差异、顺利沟通的途径和方法,更好地进行跨文化沟通和文化融合。
(责任编辑:王兰爽)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