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中学教学 >>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我教西部散文《一棵树》

我教西部散文《一棵树》

收藏本文 2024-01-15 点赞:4968 浏览:1733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导入新课

前一阵子,我们学习了一篇散文《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两只鸟”告诉我们:年轻人应该拒绝啃老,学会自立自强;人类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环保意识,学会跟大自然和谐共处。
在春天里,我们观察两只鸟;在四季里,我们继续仰望天空,不只是观察两只鸟,还要观察两只鸟栖息的那棵树。

二、授课流程

师:尚建荣的《一棵树》如此简短并且看似简单,它凭什么获取西部散文“新锐奖”?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生:它的手法丰富,运用了对比、拟人、夸张等手法。
生:它的语言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生:它的立意高尚,批判深刻。
师:显而易见,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一般有两种表达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本文属于哪一种类型?
生:借物抒情。
师:借物抒情的文章的基本手法是托物言志。那么本文“托何物?何以托”?
师:“树”是如何向四季表白的?作者又是如何概述“人”的?
生:本文是托“树”喻“人”,描摹了“树”用花朵、叶子、果实、根部等形式对四季的“沉默”的表白方式,鞭笞了“人”的撒谎、自私、势利、浅薄等劣根性。
师:这篇散文“言何志”?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文眼。
生:本文的文眼是“人是该学一学树了”。
师:人应该学习树的哪些品质呢?
生:低调,深沉,谦恭,奉献,坦诚,包容,团结。
师:本文的作者就是借“树”抒情,赞美了“一棵差一点儿就完美”的树(一片森林),毫不留情地批判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倾轧、攻击、伤害、捉弄等不健康现象。
师:张志公先生说过,文本阅读就是在文本里走几个来回。刚才我们整体感知了《一棵树》,下面我们来细细品味这篇散文的形象美、语言美和意境美。
师:那么,这篇散文又是“如何言”的呢?请大家一起来研读课文第

1、

2、3、6、13—20等段落。

师:请一个同学读一下第1段。 师:第1段的语言倒不见得如何美,有两个词语倒是值得咀嚼一下。“永远”?“的确”?
生:说明毫无例外,千真万确。
师:树用沉默的方式告诉人类什么做人的道理?
生:沉默是金。
师:老师还想到了“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等等字眼。
师:现在老师来范读一下第2段,请同学们准备鉴赏相关的字、词、句。
师:“你能像一棵树那样用甜美而馨香的语言”中“甜美而馨香”指的是什么?
生:梦幻一般的花朵。
师:人能不能“使季节陶醉或让鸟儿唱个不休”?
生:不能。
师:请同学们齐诵第3段,继续赏鉴相关的文字。
生:“对于一棵大树,你看,我们往往只注视它顶天立地的英姿,而忽略它一片叶一根枝慢慢长大的过程。”这句话说明人类往往只重视事情的结果,轻视事情发展的过程。
师:是啊,我们现在的社会太急功近利了,人们都想坐享其成,名利双收。
生:“有一天,当你背过身走了很远很远的路而感受到身心疲惫时,在你随意间的回头一望中,你终于看清了——”,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一味地追名逐利,随波逐流,要及时“回头”。
师:是的。辛弃疾有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的一生中,要追逐的东西很多。其实,有许多东西并不在人堆里,而是在“灯火阑珊处”。我们人类要学会树的静默和冷凝的精神,不要一味地逐大流。
师:作者喜欢用“在晚霞中”“在晚风中”等修饰性词语,想营造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生:凄凉,凄美,以此表达作者失落和失望的心态。
生:人不仅要学树的静默,还要学会思考。
师:这位同学说得太好了。检测如只是静默而不作思考,也于事无补。
师:同学们看老师站在这里像一棵树吗?(笑)我自己看着不像,倒像“一棵草”。但是老师虽然没有树的挺拔,却有着树的精神。(笑)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诵读第6段,大家一起个性解读这段文字中的精彩语言以及蕴含的做人的道理。
生:“透过一片树叶的脉络,你可以看到江湖河海”,夸张手法,告诉人们“以小见大”的道理。
师:老师送你们一个词语“见微知著”。
生:“我们就能让黑夜之梦在天亮前找到回家的路。”“黑夜之梦”指人在生活中的忧郁和沧桑;“天亮前”写出了黑夜之梦的特性;“找到回家的路”是指人找到了归宿,找到了精神家园。
生:“一棵树,一片森林,它的静默足以让一个人听见自己的内心深处的喧嚣和轰鸣。”“喧嚣和轰鸣”是指人的种种急功近利式的想法和行动。
师:老师范读13—20段,请同学们体悟第1

4、15、16段三个“一字短语”,讨论“似乎可能又似乎不可能”。

师:为什么不鼓掌?(笑)(学生鼓掌)
生:可能,这要看不同人的心态。
生:既可能也不可能,要看具体的情形。
生:既可能也不可能,要看具体的人。
师:可能;不可能;既可能也不可能。分析都对,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标准答案会害死人的。(笑)
师:这组短句,“我”扪心自问,“你”追逼责问,“他”疑虑重重。我们的人类太可悲了,让我们自己心生太多的悲凉。
师:至此,我们完成了本文“如何言”的问

源于:论文资料网www.udooo.com

题。老师再追问一下本文是“如何言”的?
生:生动的语言;对比、拟人等手法;托物寓理的深度思考。
师:接下来,我们要探讨“为何言”的问题了。通俗地讲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生:现实社会令人失望。
生:呼唤人类像树一样接纳,团结。
师:我们中学生朋友写作文就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师:现在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本文凭什么获西部散文“新锐奖”?
生:托物言志的写法;深刻的哲理;生动流畅的语言。
作者单位:江苏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