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物理教学 >语文教学中设疑艺术信

语文教学中设疑艺术信

收藏本文 2024-03-06 点赞:20093 浏览:9233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作为出发点,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从而造成积极活动的课堂气氛。青少年的本性就是好奇好胜,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用“设疑”的方法去“钓”他们的学习“胃口”。使学生在学海中具有“海阔凭鱼跃”那样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使学生有信心、有毅力、有旺盛的学习热情和求战情绪,斗志昂扬地去攻克学习道路上的一座座难关。因此,当学生学到关键的地方时,我们就要“钓”学生的学习胃口,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笔者在此就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设疑”,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应有效把握“设疑”问题的特点

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一般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拓展的。教师在“设疑”时对应深入研究教材,在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变化,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做到有的放矢,精心设计问题。

1.教师可尝试设计具有挑战性、争辩性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此类问题时应不拘一格、打破常规,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和争辩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明辨是非。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敢于争辩的能力,进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教师可尝试设计具有横向比较性的问题

拓宽学生视野,借助知识的横向联系的比较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语文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会有知识的巩固和延伸。

3.教师可尝试设计具有想象和联想空间的问题

设计此类问题有利于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领导下尽最大可能去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从个人思考的角度出发发表不同的见解,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并在联想和想象中有创造性地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教师可尝试设计具有阶梯性、层次性的问题

当今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尤其是在“设疑”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不同,精心设计具有阶梯性特点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起来,积极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中去。教师在组织教学中,也可根据本班学生知识能力层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这样能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之中,并能品尝到回答问题和展示才能后的喜悦。

5.教师可尝试设计具有较强目的性的问题

设置问题的时候考虑教学的重点,具有针对性,问题的解决能够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设疑提问不能为设疑而设疑,搞形式。设疑不是教师提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问题去考学生,也不是提一些简单的本身带有暗示性的“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或是学生完全不检测思索、不费力气就可以回答的问题问学生。这种只图课堂表面热闹的做法,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也收不到什么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备课中就要钻研教材,发掘问题,巧设疑问。要善于于“无疑之处见有疑”。一句话,设疑提问要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师应准确掌握“设疑”问题的切入点

明确了课堂“设疑”的思路,掌握了课堂“设疑”的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www.udooo.com

一定技巧,那么运用到实际课堂中去,选择好“设疑”的切入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新课导入处可“设疑”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生动有趣和科学有方的新课导入语能够迅速将学生的思路引入课堂所需要的教学情境之中。如教师在说明文《死海不死》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新课导入语进行“设疑”: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在没有任何救助工具的情况下,掉进海里不会淹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们依据常识感到不可思议,就自然萌发探究其原因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集中到课堂中,进入到教师“设疑”的问题中来。

2.教学重点和难点处可“设疑”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教师如在课堂教学中于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处“设疑”,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一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处常是本篇文章所要揭示的全文主旨之所在,因此这种方法尤其适合“长课短教”的情况。

3.教学内容无疑处可“设疑”

宋人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叫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材中,有些文章的语言看似平淡,似乎无可疑之处,但如果我们去细细品味,有时也会让我们发现此处同样蕴涵着丰富的知识,觉得意味深长,感觉到恰是作者匠心妙笔之处。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就是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它可以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深化理解,也是教师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检查和诊断教与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师“设疑”要讲究艺术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达到更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