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班主任经验 >简谈培养学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简谈培养学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收藏本文 2024-03-18 点赞:30156 浏览:13472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要求把计算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使学生的计算达到准确、迅速、灵活和合理的基本要求。那么,小学计算教学如何落实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根据多年的实践,我认为教学时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练和培养。

一、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抓好口算的基本训练,把口算教学落实在常规训练之中,使口算为笔算怎么写作。例如:23×32这道题可以看作是由这样几道相关口算题组合而成的,即23×2=46、23×30=690和46690=736,学生只要熟练地口算出这三道题的结果,就能充分地运用法则笔算出23×32的结果来。由此就可以看出,口算在笔算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了。
口算训练要注意训练的针对性,提高训练的效果。一方面通过熟练的口算降低学生学习计算法则的难度,另一方面应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运用口算把新知识学习得更扎实、更牢固。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两位数乘法”之前,要进行“一位数乘、加”综合口算训练和“一、两位数与整十数相乘”的专项口算训练,让学生从中明白“用整十数乘”的积里面含有多少个十的道理,掌握第二次部分积的定位的方面。从而解决笔算乘法中,用一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这一重点、难点。因此,口算训练要有针对性,要抓住重点、突出练,把握联系反复练,切实提高口算训练的质量。

二、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

熟练的口算为学生正确地笔算打下了基础,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弄清算理,掌握计算法则。有关计算法则、性质和定律的教学,应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帮助其弄清算理,掌握方法。例如教学“838÷38,学生学习用“四舍五入”法试商、初商偏小要改商”这一知识时,常常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错误。针对这一情况,我先让学生初步认识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商变小的规律,进而使学生了解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38看作40来试商,试商时的除数比原来的 除数大,商偏小,即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从而建立初商偏小要改商的理性认识。这样不仅减少了计算错误,也提高了计算速度。再如计算“4.25×2+67.5×0.24-2.4”时,按

源于:论文例文www.udooo.com

照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虽然方法正确,但计算起来速度慢,容易错。当学生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了解其结构特征后,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计算起来又对又快。实践证明,学生弄清了算理,掌握后灵活运用计算方法,可以减少计算错误。提高计算速度,降低计算难度。

三、加强检验方法指导

加强计算检验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有利于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计算的检验方法应充分体现其灵活性,不同的计算题要选择不同的检验方法,对于同一道计算题也可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检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简捷的,能迅速反映计算正误的检验方法及时检验。例如教会学生用估算检验,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如整数除法中可估计商有几位数或估算出它的近似商;整数乘法中可估算出它的近似积;小数乘法中可估计积的小数位数等等。关于四则运算结果的估算,要有规律可循。在减法运算中,差和减数应分别小于被减数;在乘法运算中(因数不等于0),一个因数小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因数;在除法运算中(被除数、除数不等于0),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掌握这些规律,就可以迅速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从而提高计算的效率。再如,教给学生根据四则运算的关系进行检验,不仅可判断结果的合理性,还能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计算3234+9867=13101时,可根据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用13101-98673234(13101-32349867)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因此,教给学生正确、灵活的检验方法,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既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同时还可以结合检验的过程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四、强化计算的全过程练习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练习与复习的重要性。计算的练习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做到适量、适度、层次性强。为此,要十分重视计算的全程练习,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技能。如教学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后,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层次进行全程练习:(1)关于运算顺序训练:让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在算什么?最后算什么?;(2)关于运算技巧的练习:包括分数与小数的四则计算技巧练习,运算顺序中的同步计算练习,运用运算定律、性质的简便方法练习等等;(3)关于运算的思考性练习:如出示一组数和基本题:a1.5×1 ,b7 ,c3+0.75 ,让学生按指令要求先组成算式,后算出结果:①a+b×c ②a÷c+b、、、、、加强计算练习的全程训练,使练习体现层次性、针对性,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要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弄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做到书写工整、规范。并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坚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清晰地写出笔算的过程。计算结束后要自觉地检查计算过程是否合理,计算方法是否简便,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地进行计算,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同时又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