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一数学教学 >理念生本理念下数学理由意识站

理念生本理念下数学理由意识站

收藏本文 2024-03-22 点赞:4664 浏览:1438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课程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生本教育倡导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问题意识是数学活动的源泉,本文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归纳.
关键词:生本;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数学以其自身所具有的内容抽象性、体系整体性、内涵严密性以及应用广泛性等特性,在基础知识学科教学中展现出独特的学科魅力. 数学问题作为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体系及其内涵展现的有效载体,在培养和锻炼学生学习能力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设计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摇?摇
■紧扣生本理念,创设激励性问题情境
生本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以生为本,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问题情境是数学思考的起源,学生“以景”有序地开展学习思考,使数学思维得到激励与催化.
1. 以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及生活实际来创设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勾股定理的开头可简介其历史,再引入新课.教材中章节的引言介绍、阅读与思考、观察与思考、信息技术与应用、数学活动等,都设置了一些数学实际生活问题的背景材料,这些都是很好创设情境的教学资源. 如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本节课以实际生活例子为背景,阐述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及其应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及它的作用. 人教版教材中,翻牌中的数学道理、数字Ⅰ与字母X的对话、电子表格与数据等都是不可忽视的资源.

2. 以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数学知识的实际发展过程,数学家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思想和方法,都可以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均可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发现结论;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可以通过平行线的作图或者通过度量同位角来发现;数的运算律可通过计算结果来发现;圆周角的度数定理,可以先通过动手度量、猜想,再通过推理得出. 在抽象概念的教学中,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法. 比如函数概

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udooo.com

念不应只关注对其表达式、取值范围的讨论,而应选择具体实例,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
3. 以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创设问题情景,可以让学生领会学好数学的社会意义,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具有广泛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能恰当地揭示数学的现实价值,更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如统计和概率的知识的应用问题,有一则广告称“有75%的人使用本公司的产品”,你听了这则广告有什么想法?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知道对75%这样的数据要用统计的观念去分析. 比如说样本是如何选取的、样本的容量多大等.若公司调查了四个人,其中有3个人用了这个产品,就说“有75%的人使用本公司的产品”,这样的数据显然不可信,因此,应对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提出质疑.
数学教育家张典宙指出:探究开始于问题,问题产生于情景. 所以,设计一个好的情景和问题,是激发学生兴趣、明确探究方向和目标的首要问题.同时,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引导,多设置“渐进”问题,在问题的后面补充跟踪如“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 将数学问题作为学生情感激发的“润滑剂”,将趣味性、生活性等数学特性进行展示,使学生在接触、感悟问题的过程中,激发起内在能动解答问题的“冲动”和“”,为“我愿学”奠定情感基础,这就是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1. 以问题串为主线的探究设计
数学问题串的设计要求是:体现问题教学的重点,课堂教学设计要以探索问题为主线,小组研讨、交流为方式贯穿整个课堂. 课堂教学以培养能力为主,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目标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主要采用列问题清单,化解每节课的教学内容. 如 一“有理数的乘方”的问题串清单:①计算(-2)4,-■5;②说明乘方的意义,指出ma的底数、指数、幂;③底数是负数时,幂的符号有什么规律?请总结;④思考:(-3)5与-35的关系;如二“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切线的问题串清单:①思考想象,下雨天,当你转动雨伞,观察伞面上的水珠如何飞出;②动手画一画,已知A为⊙O上一点,过A点画圆的切线;③猜想圆的切线有什么特征;④试一试,你会归纳切线的识别方法吗?

2. 问题串设计的注意点

(1)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水平、教学需要针对性地设计问题,确定所设置问题的内容、方式、层次. 问题的设置紧紧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扣住疑点,体现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方向.
(2)问题的设置要有科学性,符合数学学科的基本要求,同时,要求教师紧扣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
(3)问题要有层次性,问题要让学生有自主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发现新问题,同时,使问题解决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参与意识.
3. 问题的延伸与变式
近年来,通过对中考政策的研究和分析发现,数学学科试题命题逐步趋向于对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综合性问题已成为中考试题命题改革的热点. 教学实践也证明,综合性问题已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和条件. 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要求,设置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将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多题一问等数学问题类型进行有效展示,引导学生研析知识,通过思考、分析、解答、反思等实践活动,并积极对问题进行创新,使学生形成正确探究问题内容、分析问题内容的良好学习习惯.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