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初中德育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方式站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方式站

收藏本文 2024-03-12 点赞:35523 浏览:15960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要将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落实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就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研究、实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此,我校立足校情,探索、实施了“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导学式”,是指该课堂教学模式倡导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求整个课堂教学的流程都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导思、导练和导法的导学过程。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该课堂教学模式突出的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求整个课堂学习的流程都是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的动态、开放的合作学习过程。

二、实施“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

“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环节由教师导学、分组自学、学生展示、总结提升等组成。

1.教师导学——学案导学,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教师课前发给学生优质导学案,并指导学生通过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需要自主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合作展示的问题。
在该环节中,学案导学是前提,需要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精心编制适合“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优质导学案;问题预设是关键,需要教师围绕三维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巧妙地设计数量和难度适宜的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相关问题。

2.分组自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互答疑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各学习小组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指导,针对导学案上的有关问题,先独立进行学习和思考,然后再通过组内的合作交流和相互答疑主动解决问题,并积极做好小组展示的准备工作。
在该环节中,自主学习是前提,调动每个学生对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思考;合作探究是方法,调动每个学生学会质疑、善于探究;相互答疑是目的,调动每个学生乐于助人、学会讲解。

3.学生展示——小组展示,师生点评,修改完善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各学习小组在分组自学的基础上针对导学案上的重点问题,分别安排一名学生在黑板前进行展示、讲解,随后由学生和教师跟上点评和修改。
在该环节中,自主学习是关键,需要充分发挥每个学习小组展示、讲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修改完善是效果,需要科学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效率。

4.总结提升——总结规律,生成方法,拓展应用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各学习小组在组内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针对导学案上需要总结的规律和方法进行专题发言,随后教师跟上点评、补充,并组织各学习小组对拓展应用题进行操练。
在该环节中,总结规律是前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科学、准确地发现学习学科知识的规律;生成方法是关键,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规律生成科学、灵活的学习方法;拓展应用是升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成的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施“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困惑

在实施“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不少困惑,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课堂的设计问题。不同的课型和教学内容是否都需要分组讨论,如何更好地创设教学情景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否可以把一堂课上所有问题都交给学生讨论,思维难度大的问题是不是就不需要采取讲授法解决,怎样让需要讨论的问题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目标,对那些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如何设计台阶使学生的接受更具实效性,每次都把一堂课的整体教学内容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让各小组学习是否合适,重点内容及典型方法等是否就可以不用板书,在模式上,如何做到既有一定的程式化,又做到万变不离其宗时时体现其本质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这就对我们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离开了老师们课前精力的投入和敬业付出都将是一句空话。
第二类是教学的进度问题。学生基础和个性的差异容易耽误课堂时间导致教学进度受到影响怎么办,课堂上生成的那些偏离教学目标的问题我们如何有效解决,我们是一所普通高中,严格的教学进度和明确的教学任务是刚性的要求,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对课堂的有效调控是很现实的问题,这就给老师们在加强课堂的管理和学生的指导方面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第三类是课堂教学的效果问题。小组的划分怎样才能更合理有效,小组内学生的构成及小组长是否一成不变,学生的发言是不是一直被某几个学生承包,一些基础差性格内向的学生是否能得到更多的关注,课堂上重视对学生个体或小组集体进行评价是需要的,但目的是为单纯地活跃气氛还是作为一种手段去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和掌握知识。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永恒的命题,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和研究。只要我们本着一个目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真正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我们的改革就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让“五变”走进课堂.现代教育导报.
加拿大.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7).
[3]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困惑与思考.小学数学教育,2003(1-2).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南市第五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