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财政税收 >> 财政收入 >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

收藏本文 2024-03-11 点赞:3835 浏览:1469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9-4202(2012)09-000-02
摘要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保持长期稳定发展。本文阐述了内部控制的内涵和内部控制的发展及现状,揭示了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如何进一步改善内部控制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涵义

内部控制是指为确保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内部控制还应确保识别可能阻碍实现这些目标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出色的公司治理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出色的公司治理意味着董事会必须对企业的所有风险加以识别和管理,就风险管理而言,内部控制系统涉及企业财务、运营、遵守法律法规及其他方面。
内部控制系统包括两个因素,分别是控制环境和控制政策及程序。控制环境是指企业内对于内部控制的态度及内部控制意识,代表整个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价值观。控制政策及程序是指嵌入企业运营中具体的内部控制。控制政策及程序的设计目的在于尽可能确保业务行为是有序且有效的。控制政策与程序必须能够根据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而改变,并且应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为重点,并对这些风险做出反应。

二、内部控制的发展及现状

早在1939年10月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程序公告》里就增加了对内部控制审查评价的规定,但是早期的内部控制评价仅仅作为一种审计程序进行发展和研究的。直到1979年4月30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英文缩写SEC)发布的《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中提议管理层要在年度报告中对内部控制做出评价,才开始涉及到企业自身内部控制评价的规定。在1988年7月19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颁布了《报告管理层的责任》,要求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负责并评估有效性,但由于成本巨大没有得以执行。之后内部控制制度日臻完善,2002年7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英文缩写SOX)的出台推动了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在SOX法案的强制执行内部控制评价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英文缩写AIcpa)、事务所和上市公司各方都积极的针对内部控制评价做出了进一步的探索。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开始关注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并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我国于2008年6月28日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概念框架、内部控制有效性及评价问题都做出了相关的规定;2010年4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我国构建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三、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1、对内部控制不重视,内部控制环境差。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比较薄弱,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缺乏应有的认识,对内部控制不重视,没有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制度。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总体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内部控制目标未能体现企业各个利益相关

源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udooo.com

方的要求,内部控制目标单一,缺乏多元性。同时,部分企业认为内部控制未能产生直观可见的经济价值,还需要专门设置相关岗位,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办事程序,以致管理者误以为内部控制只会束缚自身的手脚,降低办事效率。因此,部分企业虽然也建立了内部控制机制,却不按照章程操作,使内部控制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公司治理结构尚未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等组成,是一种约束、牵制经营者行为的制度安排和组织结构。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终控制主体;董事会接受股东大会的委托,决定公司的政策方针,对经理层进行监督;监事会则对董事会的行为进行监督。他们各司其责,协调运转。但目前大多数企业仍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股东大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对大股东的行为约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经理人不是由董事会聘任,而是由上级行政部门任命;监事会与董事会、经理人关系不顺,监事会不能有效行使对董事和经理人的监督。企业内部对经理人又缺乏有效地考核激励机制,企业经营的好与坏,对经理人自身的经济利益影响不大,导致内部管理层责任意识淡薄。
3、 内部控制运行中普遍存在不足。当前部分企业仍然存在经营管理较为混乱的局面,印章与由一人保管,出纳与会计由一个人兼任,缺乏应有的互相监督的体制,各个职能部门之间未能进行明确分工,权责缺乏界限等问题 ;部分重要岗位或者部门缺少必要的监督,以权谋私现象较普遍,对于重大问题的决策并未实施专家论证及调查研究而是仅由领导拍板,这样就增大了决策失误的可能性。例如,有些企业会计记录不完整不及时,缺乏合理的审核制度;有些企业购货销货缺乏严格的流程控制,没有按照规定的手续;有些企业没有职权分离制度,信息交流与沟通不顺畅,产生责任的相互推诿。这都会造成企业经营效益低下,导致潜亏增加,大量资产流失。
4、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在部分企业,内部控制似乎只是审计部门或者财务部门的事情,其他部门参与程度不够。一些重要部门和岗位设置结构不合理、责权不明确,不相容职务不能做到相互分离控制,各相关岗位之间未能形成必要的相互制衡机制,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使得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缺乏自身应有的权威性。在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上,财务管理和相关专业人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审计、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是否能独立工作都会影响内部控制职能的发挥。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实践较少,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不高,导致内部控制失败。
5、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不严格,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目的在于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说明。加强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的意识,促进管理层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改进内部控制,增强内部控制有效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内部控制的披露要求较为宽松,仅见于招股说明书和个别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这一方面增加了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惰性;另一方面,使得我国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的方式过于单一,仅限于财务报告这一种形式,从而造成投资者等社会公众对企业监督的缺乏,又进一步弱化了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性。

四、进一步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看法

1、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加强企业道德建设,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企业道德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进而提高其内部控制的主动意识。其次,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采取适当的组织形式,让企业职工尤其是管理人员有参与企业日常经营决策的机会,健全监督管理,实行职工参与制,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确保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最后,加强外部因素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要重视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的重要性,通过他们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解、测试和评估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

源于:论文格式怎么写www.udooo.com

问题,通过其出具的管理建议书来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同时,企业也要重视工商、税务、财政等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的检查结果的利用,不断地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应当构建可以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进而形成权力制衡关系的公司治理结构。良好的治理层,其内部环境一般包括股东、股东会、董事、董事会、监事以及监事会等人员、组织和相关事项,其中董事会负责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3、加强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内部控制管理。首先,企业要按照国家颁布的内部控制规范性制度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既要考虑到内部控制的全面化,又要考虑到成本因素,对关键点进行定人控制,对一般点进行检查控制,以发挥内部控制运营过程中的效率。其次,要加大内部控制执行力度,没有执行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往往为舞弊的“多发地段”,在执行中要定人、定岗、定责,在岗位上进行相互钩稽监督,并实行关键人员定期轮岗制度。最后,要明确单位负责人为内部控制责任第一人,避免出现部门或个人间互相扯皮现象。
4、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科学的制度是由人来制定的,必须有人去执行。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内部控制中由于人事制度的缺陷所造成的失误。现代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严把用人关,对重要岗位的人员配置和管理人员的选拔,应全面考核其综合素质,确保各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要多层次、多方位地加强岗位和在职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其遵纪守法、精通业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员工自觉遵守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培养员工敬业爱岗的精神形成以自我控制为主要手段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要对有些岗位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制度,以相互牵制、相互监督。
5、增强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力度,加强外部监管。针对我国目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较为宽松的现状,政府已经出台相关法规,对上市公司年度内控信息的披露做出硬性规定,上市公司年度内部评价报告必须向社会公开披露,接受社会监督,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决策提供依据;非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须按规定报送财政等监管部门,接受政府的监督检查。在此基础上,公司披露的内控信息应当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以增强其真实可信性。如此,公司必定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从而有效防止内部控制失效带来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王金珠.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现代商业.2009.
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会计研究.20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4]鲍炳武.浅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法与实现途径.现代商业.2009.
[5]李本光.浅谈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Value Engineering.2011.
[6]宋世坤.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策略.财经论坛.201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