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古代文学 >共性类型学视野下英汉时体

共性类型学视野下英汉时体

收藏本文 2024-03-17 点赞:3263 浏览:844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时与体一直是当代语言学中的热门话题和探讨难点,相比时的探讨,学界对体的探讨和争论更多,学者们对体探讨中的核心不足并没有达成共识。体的概念被用来解释不同语法层次的成分或结构所表达的时间特点或现实中的各种情形,动词(或动宾短语)层面的如动词体、词汇体以及情状体,句子层面的如语法体和视点体,前者是对动词或动宾短语的时间语义特点或内在情状的描写,后者则是句子层面不同语法手段所表达的现实情状的进程或状态。国外学者主要以认知语言学、语言类型学、体的论述系统、形式语义学以及ERS时间论述等几个方面对时或体进行了探讨,但大多数学者们所构建的系统统中的子类有着重叠现象,并未形成较严格的体对立,系统统缺乏逻辑性,即使是英语,时与体也未得到逻辑系统化。国内学者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现代汉语是否有时与体范畴以及时与系统统的建立方面,学者们所建立的时系统统各不相同,同时也有着以英语和俄语中搬用时体概念的现象,汉语的时系统统以及时与体之间的联系仍需进一步明晰。总体来看,以往的一般时体探讨以及采取ERS时体论述的探讨仍不改善,学界至今尚未建立起一个具有跨语言普适性的ERS逻辑模型。这些不足主要与时与体的定义差别、没有区分不同体类型的语言以及时系统统构建缺乏较严格的逻辑框架等理由有关。鉴于国内外对英汉时系统统的探讨近况和有着不足,为最大限度地寻求语言形式与时体作用之间的联系,本论文采取时体统一探讨观,将时与体定义为句子层面的语义范畴,采取功能和形式相结合的探讨范式,吸取语言类型学、认知语言学、形式语义学以及生成语法中的有关论述或检测设,以求描写和解释的全面性。本论文在世界语言时体编码手段与时体类型、英汉俄时系统统与时体蕴涵共性、时体ERS逻辑模型的构建及运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革新,具体为以下一些:(1)时体的跨语言编码方式主要包括词缀、功能词、助动词、音调、非词缀语素以及逆被动态,尽管时体的跨语言编码呈多样性,但以编码方式与时体作用的联系来看,象似性原则尤其是顺序象似很大程度上起了促动作用。以世界语言的时类型角度看,英语和汉语均是非典型的二分时和三分时,但都有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的表达手段。如果以语法化程度看,英语的时是“过去/非过去”的对立,汉语的时是“将来/非将来”的对立。以世界语言的体类型角度看,英汉语的体均是基于时间视点的“现实体/非现实体”对立,斯拉夫语族的俄语、波兰语以及捷克语中的体是基于空间视点的“完整体/非完整体”对立,这两种体类型都属于高层次的上位体义对立,每种体义都包含各自的下位体义。(2)在时与体联系上,英语、汉语、缅甸语、曼尼普尔语以及图康伯西语遵循“将来时蕴涵非现实体”的逻辑联系,俄语、波兰语以及捷克语遵循“现在时蕴涵非完整体”的逻辑联系,这两条逻辑蕴涵联系中分别出现“将来时+现实体”和“现在时+完整体”不合法的“四缺一”格局。英汉语和俄语的体类型差别以及时体蕴涵联系可归因于不同的时间认知方式。英汉语属于自我移动方式或上行时间语言,俄语属于时间移动方式或下行时间语言,但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是均选择静态参照物,英汉语以静态时轴上的点或段为参照,即时间视点体,俄语以静态现实世界(空间)中的点或段为参照,即空间视点体。(3)英语、汉语及俄语的时系统统均可用ERS联系加以刻画,这三种语言的基本ERS时体结构全部在ERS逻辑模型中。根据本论文的描写,英汉语时体作用所实现的ERS联系均为33种,这是英汉语时体表达的一种语义共性。俄语的时体组配数量与时体ERS联系数量远远少于英汉语,理由在于,英汉语现实体/非现实体的对立与RE联系无关,RE联系只对下位体义起单一限制作用,而俄语完整体/非完整体以及各自下位体义均由RE联系决定,RE联系同时影响上位体义和下位体义,起双重限制作用,以而排除了不符合要求的ERS联系。探讨表明,时体ERS模型具有较强的诠释力,英汉语中某些与时体有关的难题可以通过ERS模型得到较好的解释。(4)英语和汉语简单句中的时间状语在语义-句法上有共性也有差别。在语义共性方面,英汉时间状语与时均无直接联系,时间状语本质上是一个修饰参照时间R或事件时间E的修饰语;英汉时间状语所修饰的参照时间R与句子的时所触发的参照时间R发生冲突均会生成不合法语句。在语义差别方面,英语句首时间状语倾向于修饰R,句尾的则可修饰R或E,而汉语由于语序限制,句首时间状语可修饰R或E;英语时间状语修饰R或E会引发句子歧义,而在含有句首时间状语和时间助词“过”的汉语歧义句中,“过”约束还是引入一情状变量既是歧义理由,也是决定句首时间状语修饰R或E的必要条件。在句法体现上,英汉时间状语均可看作附加语,修饰R的时间状语嫁接在AspP上,修饰E的则嫁接在VP或vP上,汉语句首时间状语则经话题化驱动前移而成。“结构同构原则”并非是汉语中制约算子取域的绝对普适性原则,因为逆序辖域解读方式在汉语中有时也是允许的。英语非频率性时间状语(或汉语时量补语)是一种非选择性变量约束算子,时算子和否定算子属于简单命题变量约束算子,体算子则是选择性变量约束算子。当不同类型的算子在同一逻辑式现时,逻辑式有两个限制:时算子、句子体算子和动词体算子的辖域总会构成一个以宽域到窄域的等级;辖域等级上的相邻算子需遵守“语义兼容性原则”,相邻算子或其所约束的变量之间的语义兼容性是逻辑式和语句均合法的必要条件。本探讨具有语言类型学和普通语言学的论述作用。一方面,所构建的英汉时系统统填补了可见文献中英汉语时系统统没有同步统一解释的空白,时体蕴涵联系的发现既弥补了学界以往对时与体关联性探讨不足的缺憾,也丰富了时体的类型学成果,对时体的进一步跨语言类型学探讨提供了启迪和借鉴。另一方面,本论文基于事件时间E和参照时间R均可为时点和时段的描写策略,建立了一个具有跨语言普适性的ERS时体逻辑模型,既丰富和改善了ERS论述,也为时体的个性和共性探讨提供了论述框架。本探讨也具有一定的运用价值,时体与ERS的语义关联探讨澄清了以往传统语法中有关时与体的疑惑和难题,可为英语教学、汉语教学、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论述指导。关键词:时与体论文类型学论文英汉俄论文蕴涵共性论文ERS逻辑模型论文ERS运用论文

    致谢5-7

    摘要7-10

    Abstract10-15

    目录15-20

    表目录20-22

    图目录22-25

    缩写词25-27

    第一章 绪论27-43

    1.0 不足的提出27-28

    1.1 探讨对象和范围28-30

    1.2 时与体概念30-38

    1.2.1 时范畴31-34

    1.2.2 体范畴34-38

    1.3 探讨目的、作用与策略38-41

    1.4 本论文的结构41-43

    第二章 时和体探讨综述43-92

    2.0 引言43

    2.1 时体的功能-类型探讨43-63

    2.1.1 国外探讨43-60

    2.1.1.1 语用和认知视角43-47

    2.1.1.2 语言类型学视角47-52

    2.1.1.3 体的论述系统建构52-60

    2.1.2 国内探讨60-63

    2.1.2.1 汉语时体范畴的四种主要观点60-62

    2.1.2.2 主要探讨成果62-63

    2.2 时体的形式语义探讨63-69

    2.3 ERS 时间论述探讨69-89

    2.3.1 Comrie 的三分时论述70-71

    2.3.2 Declerck 的时结构描写论述71-74

    2.3.3 Hornstein 的推导时结构模型74-83

    2.3.3.1 推导时结构与限制条件74-76

    2.3.3.2 扩展的基本时结构与有着不足76-80

    2.3.3.3 CDTS 的局限性80-83

    2.3.4 Olsen 的时间相交模型83-85

    2.3.5 Klein 的话题时间论述85-88

    2.3.6 国内学者的 ERS 论述探讨88-89

    2.4 小结89-92

    第三章 时和体的跨语言编码与蕴涵共性92-145

    3.0 引言92

    3.1 时与体的跨语言编码92-109

    3.1.1 词缀、功能词、助动词以及音调93-96

    3.1.2 不同类型语言的词缀96-97

    3.1.3 非词缀语素和逆被动态97-101

    3.1.4 时体编码的复杂性101-104

    3.1.5 时体编码的倾向性和共性104-109

    3.2 英语的将来时和“be-结构”不足109-113

    3.2.1 将来时的争论109-110

    3.2.2 “be-结构”的现在时本质110-113

    3.3 汉语的时与体113-138

    3.3.1 探讨背景与探讨策略113-118

    3.3.2 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118-127

    3.3.3 时间助词和助动词127-136

    3.3.4 时体对立与时系统统136-138

    3.4 跨语言时体蕴涵共性138-143

    3.4.1 将来时蕴涵非现实体138-140

    3.4.2 现在时蕴涵非完整体140-143

    3.5 小结143-145

    第四章 英汉语的时类型与基本 ERS 时体结构145-214

    4.0 引言145

    4.1 英汉语的时类型145-159

    4.1.1 世界语言的时分类145-153

    4.1.2 客观/主观时间距离与时153-159

    4.1.2.1 远时和近时153-156

    4.1.2.2 过去时≠距离性156-159

    4.2 情状类型、体及动词分类159-168

    4.2.1 情状-体-动词三者的联系159-161

    4.2.2 二分情状与多分情状161-168

    4.2.2.1 二分情状与体作用161-164

    4.2.2.2 多分情状与动词分类164-168

    4.3 英汉语的基本 ERS 时体结构168-208

    4.3.1 相关概念与不足168-170

    4.3.2 现在时+现实体及其 ERS 联系170-184

    4.3.2.1 一般现在时的时体作用170-172

    4.3.2.2 现在进行时的时体作用172-177

    4.3.2.3 现在完成时的时体作用177-180

    4.3.2.4 现在完成进行时的时体作用180-184

    4.3.3 现在时+非现实体及其 ERS 联系184-186

    4.3.4 过去时+现实体及其 ERS 联系186-193

    4.3.4.1 一般过去时的时体作用187-189

    4.3.4.2 过去进行时的时体作用189-190

    4.3.4.3 过去完成时的时体作用190-191

    4.3.4.4 过去完成进行时的时体作用191-193

    4.3.5 过去时+非现实体及其 ERS 联系193-202

    4.3.5.1 过去将来时的时体作用195-196

    4.3.5.2 过去将来进行时的时体作用196-199

    4.3.5.3 过去将来完成时与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的时体作用199-202

    4.3.6 将来时+非现实体及其 ERS 联系202-208

    4.3.6.1 一般将来时和将来进行时的时体作用202-205

    4.3.6.2 将来完成时和将来完成进行时的时体作用205-208

    4.4 英汉语时系统统及其核心语法表征208-211

    4.5 小结211-214

    第五章 时和体的 ERS 逻辑模型及其普适性214-285

    5.0 引言214-215

    5.1 形式语义解释模型的局限性215-219

    5.1.1 语义解释模型215-217

    5.1.2 时态算子与 ERS 组配217-219

    5.2 时体的 ERS 逻辑模型构建219-231

    5.2.1 Reichenbach 时模型的局限性219-222

    5.2.2 时点与时段222-224

    5.2.3 ERS 逻辑组配224-231

    5.3 英汉语基本 ERS 时体结构在模型中的分布231-235

    5.4 英语时间状语的 ERS 关联235-247

    5.4.1 时间状语以句的 ERS 关联235-238

    5.4.2 简单句中时间状语的 ERS 关联238-247

    5.4.2.1 时间状语与 ER 的关联倾向238-242

    5.4.2.2 ERS 与时间状语的句法位置242-247

    5.5 汉语时间状语的 ER 隐性修饰功能247-256

    5.6 时间状语、时体算子与辖域等级256-263

    5.6.1 不同算子类型256-259

    5.6.2 算子辖域等级259-263

    5.7 俄语的基本 ERS 时体结构263-278

    5.7.1 过去时+完整体/非完整体及其 ERS 联系267-273

    5.7.2 现在时+非完整体及其 ERS 联系273-275

    5.7.3 将来时+完整体/非完整体及其 ERS 联系275-278

    5.8 俄语系统统与英汉俄体类型差别及理据278-282

    5.9 小结282-285

    第六章 ERS 的运用——个案浅析285-320

    6.0 引言285

    6.1 汉语时间词“刚刚/刚/刚才”的隐性时体表征285-297

    6.1.1 不足的提出285-286

    6.1.2 “刚刚/刚”的参照时间和指称时间286-290

    6.1.3 “刚才”的参照时间和指称时间290-292

    6.1.4 “刚刚/刚才”与情状变量292-297

    6.2 组合-映射模型与汉语“V 了/过+数量名”结构297-306

    6.2.1 不足的提出297-298

    6.2.2 语法成分的时间特点298-299

    6.2.3 基于 ERS 的组合-映射模型构建299-302

    6.2.4 “V 了/过+数量名”的组合-映射解释302-306

    6.3 体强制与情状迁移306-319

    6.3.1 时间视点体与情状迁移306

    6.3.2 以往探讨简述306-309

    6.3.3 体强制类型与情状迁移309-317

    6.3.3.1 成就情状的迁移309-311

    6.3.3.2 单活动情状的迁移311-313

    6.3.3.3 达成情状的迁移313-315

    6.3.3.4 活动情状的迁移315-316

    6.3.3.5 状态情状的迁移316-317

    6.3.4 空间视点体的形态强制317-319

    6.4 小结319-320

    第七章 结论320-326

    7.0 引言320

    7.1 本探讨的主要发现和革新点320-324

    7.2 本探讨的局限性及探讨前景324-32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