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高中德育 >语感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语感

语感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语感

收藏本文 2024-03-14 点赞:7597 浏览:2471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通过阅读、写作和有声的环境来积累语言经验,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联系生活经验去比较揣摩语言文字,通过提高语言修养来获得理性认识,将自己的所学所想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才能实现读书的意义和目的。
【关键词】语文学习; 规律;阅读;语感
2095-3089(2012)12-0240-0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生命的养料,书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充满阳光,让我们的生命幸福成长,它可以让我们在浮躁喧嚣、琐碎平淡的生活背后积淀下那些属于我们的深邃体会,让我们更加理性与自信的对待工作,面对生活。作为一名有进取心的教师,我研读了由董蓓菲教授主编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本书,这本书系统的从课程与教材、教学与教法、学习规律、教学评价以及教师发展等几个方面我们介绍了有关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问题。我重点研读了第五章《小学语文学习规律》中的《语感心理分析》,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语感,这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要求的重要能力,在本书中得到了科学的阐述和细致的分析。浙江大学朱作仁先生认为: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王尚文先生在其专著《语感论》一书中谈到:“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尽管专家们对有关语感定义的界定尚未达成一致,但对语感是一种直觉思维的心理感受力这一概括却有着未商既定的共识。本书还对语感的构成进行了如下阐述:语感是多种心理功能协同活动的结果,它是由有关的表象、想象、联想、情感体验等多种心理因素构成,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的运用和严格的语言训练中形成的。通过提高语言修养来获得理性认识,只有将自己的所学所想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我们才能实现读书的意义和目的。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中采取了如下做法:
1在诵读中培养学生语感,感受语音之美
著名儿童作家金波曾深情回忆母亲在他幼年的时候给他读童谣的情景,他说许多年过去了那种美好的韵律依然响彻在他的耳畔。对韵律的感觉,就是敏锐的捕捉声音。培养学生对语音特殊的敏感,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任。
于是我和学生一起读朗朗上口的《声律启蒙》;走进唐诗宋词的世界;读音韵和谐、充满童趣的小诗歌……我们用优美的诗歌开启新的黎明。每个清晨,我们的教室里就会飘逸出不同的气息:有高昂的,清新自然的,活泼可爱的,宁静优美的……犹如绵绵春雨,慢慢地、慢慢地沁入学生的心田。
最难忘的是我们一起读艾青《下雪的早晨》,读着读着,突然一个孩子说:“老师我发现第一组中的‘下着,下着’和第二组中的‘下着,下’应该读得不一样。”“哪儿不一样呢?”我问他。“第一组中的‘下着,下着’,是说声音很静,应该读得轻点,第二组中的‘下着,下着

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udooo.com

’是说雪一直在下,读得时候声音要延长一点。”他深情地读着“雪下着,下着,没有声音。雪下着,下着,一刻不停。洁白的雪下满了院子,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他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宁静安谧的情境中,许久我们才回过神来。真切的体验与声音的变化和谐一致,停顿、重音、节奏等技巧的处理恰到好处,这样的朗读,既是对文字声音的转化,也是对文中情境的再造。汉语是最具有音乐性的、是最美的语言,我们要让琅琅书声成为精神律动的音符,使学生的言语生命得以成长。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语言的形象之美
所以我们的阅读课要举象,就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形象,回到语文的源头。
《红树林》是一篇语言优美的写景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描写:“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东扯西拉织成一张海上的绿色大网。树枝上盛开着红的、白的花朵,微风中逸出淡淡的幽香。”对这些文字的教学我先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感受红树的繁茂和环境的幽静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我问学生:“你也乘着小船,慢慢划进红树林的深处,你看到了……听到了……”学生这样说:“我看到了红树纵横交错,东扯西拉联织成一张大网。”“我看到了清澈的海水,鱼儿快乐的游来游去。”“我看到了几只海鸟,偶尔还能听到几声鸟叫。我还听见了‘’的响声,一棵红树又诞生了。”“我仿佛在仙境中游玩……”多么丰富的想象啊,仿佛置身在优美的情境中,从中获得美的体验。培养学生语感,就是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使语言和有活性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使语言在与鲜活的表象嫁接中获得生命力,当学生凭借作品语言,跨越广袤空间去神游名山大川,穿越时空去聆听高山流水时,作品语言就成了学生心中美好的画卷。
3引导学生品词赏句,在咬文嚼字中培养学生语感
在《包公审驴》一课中,有这么一句“由于他(王五)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这一句中有一个词是“悉心”,文中为什么用“悉心”而不用“细心”,引导学生品味词语,后来学生终于感悟到“悉心”不仅说明王五照顾这头驴很细心,而且说明王五还非常了解这头驴,他熟悉驴什么时间睡觉、喜欢吃什么……他照顾这头驴真是无微不至,从中更能看出这头驴对王五一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语感,就要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品词赏句,咬文嚼字,让每个词乃至每个标点都与学生心理相连,这样才可能让学生徜徉于语言文字间,流连望返, “含英咀华品真味,吟咏体悟吸精髓”,日久天长,必会产生丰富的语感。
语感是一种油然而生的体验,一种与作者心心相印的认同,一种与生活阅历的接轨,一种情感的共鸣。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与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寻求科学的、适合儿童心理、年龄特点的理论依据,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让学生的语感在阅读中成长,丰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