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高中教学 >> 高中历史教学 >落在把读写落在实处结论

落在把读写落在实处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3-22 点赞:27822 浏览:12997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读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

摘自:硕士论文开题报告www.udooo.com

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记得李镇西说过:“读书是一种生活,一种常态生活。”余秋雨也说过:“阅读,最大的理由是使思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而我自己则在教学中思考,在思考中读书,边读书,边思考:我们应该怎样读书?应该对学生提出怎样的阅读要求?阅读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而《语文新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也就是说,对于文学作品,学生是喜欢读也要读,不喜欢读也要读。那么,我们能不能抛开应试束缚,认清读书的真正目的,引领学生把读书融进自己的生活,让学生在阅读中伴随书香成长?能否让学生追随着作者的思想,捕捉作者智慧的火花,得到精神的熏陶、心灵的安慰、素养的提升,在阅读过程中,源源不断地感受作者的思想,从而激发自己去思考,使自己成为感情丰富的人,也让自己变得成熟呢?笔者认为应该着眼于以下几方面去引导学生亲吻书香。
首先,合理安排好读书的时间及内容,一个学期需要阅读多少本书,读多少字数的书,在语文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规定,在开学初就要让学生明确本学期的阅读任务,让学生知道阅读的时间主要在课外。当然,每个星期能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教师给予指导,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而且这也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可是,鉴于时间有限,阅读必须安排到课外去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多为学生着想。每天尽可能少安排或者尽量不安排抄写的作业,尽量少安排重复的抄写作业,让学生每天利用充分的时间有计划地阅读课外书。双休日还可以再多看一些书,阅读时间还可以更长一些。教师还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一本一本地阅读,培养读整本书的习惯,快速读书专心读书的习惯,不能漫无目的地东翻西看,因为这样读书将毫无收获。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生每个学期要阅读的名著并不多,只有两三本。所以,要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及内容并不难,只要老师稍微动一下脑就可以完成。
其次,要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每一册书中都安排了相对应的名著有关内容,教师要好好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学习课本里的有关内容,先大致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
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作品。每次布置学生阅读作品之前,提出一些问题,指导学生把握一定的方向阅读,同时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手段。我告诉学生,阅读作品不能只为追求热闹而阅读,这样的话,阅读的收获就小了。作为小学生,更不能为了阅读而阅读,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而读书,聪明的人会懂得从阅读中吸取作品中的营养,使自己在阅读中慢慢成长,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更自信,更坚强,更富有同情心,也更有内涵等。作为老师,经常这样指导学生阅读,学生肯定会有收获的。
怎样才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首先,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向师性,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告诉学生。我告诉学生,我很喜欢阅读,这是在中学时代就养成的习惯,直到现在,无论多忙,我都坚持每天阅读的习惯。我常常在阅读中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感叹他们的悲欢离合,在被感染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我还常常把自己平时的练笔拿出来给学生看,常常把自己发表的文章在网上与孩子互动,如果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阅读是快乐的,那学生又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学生大多数愿意相信自己的老师。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也是激发阅读兴趣的一种手段。学校的图书馆、教室都可以成为阅读的重要阵地,在教室内挂设有关读书名言的标语,出以读书为主题的板报,形成良好的读书环境。当然,创设良好的环境,只在图书馆和教室阅读是不够的,因为阅读是一种磨炼人精神意志的活动,因此,电脑室也常常列入我们的读书阵地,孩子都喜爱上电脑课,伴着优美的音乐,在网上读书,学生阅读时非常投入,常常被听不到下课铃声。至于课余时间的阅读,如在家里,我同样鼓励学生各自创造良好的环境,达到忘我的境界。这样,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学生的兴趣不就有了吗?这样的阅读不就落到实处吗?
另外,在进行阅读之前,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作品的相互知识,如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影响力,也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手段之一。
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的习惯。读写读写,读离不开写,写是读书升华,会读书的孩子一定会写点东西。阅读,不能只追求情节,要想有所收获,就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写日记是最适合孩子的练笔方法。我的教学生活中最大的收获是积累了几千万字的学生日记,形式灵活,篇幅短小,尤其是少了课堂作文中那些诸如命题、材料、话题等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在这种自由、随意的氛围下写作,当写作与生活“亲密接触”时,写作就不再是任务,也不再是作业,而变成了人生轨迹的精彩记录。而当写作成了兴趣,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指导学生怎样写好“日记”就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多要求,让学生会写。在日记训练指导时,教师要有序列化的训练程序,不要乱写, “脚踩西瓜皮,溜到哪算哪”的文章。没有思考,缺少观察,只是一个生活的旁观者。这样的日记只能说是“流水账”了。也不要把日记看成单纯的作文训练,又急功近利,今天花草树木,明天亲情友情,话语是老老一套,文字是“嫁接” 的,几乎没有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样一堆虚检测的漂亮文字还不如几段真实的粗糙文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打开生活之门,让写作与生活“亲密接触”。
多发现,让学生可写。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生活处处都是素材。正如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所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点缀,不是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
多引导,让学生能写。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之后,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如何表现生活。冰心老人说:“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只要能把自己这一天周围一切事物的真情实感自由畅快地写下去,留下心泉流过的痕迹就好。”学生要学会用“放大镜”来寻找生活的细节。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表现生活,将自己的感情与评价融入到对事物的描述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表现生活:学会横切苹果,发现里面藏在一颗“五角星”。教师在指导时不要拘泥于技巧的传授,要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其说他想说的,写他想写的,真实反映他们的生活。
一个教师,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引领孩子畅游文学天堂,把读书写作有机结合,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就离成功的彼岸不远了。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